正文 116,天香阵张楠魂飞(上)
张楠也是袁好学手下的一员部将,他是赤猿族人,用一杆五千斤重的乌金枪。他率领着一百名士兵,走进了天香阵。
一入阵门,就有士兵惊叫起来:“哇,这么多牡丹花!”
展现在他们眼前的,竟然是无边无际的怒放竞艳的牡丹花,它们连阡接陌,艳若蒸霞。雪白的,金黄的,轻粉的,朱红的,深红的,浅红的、浅紫的、深紫的、黄白檀的,五彩斑斓,令人目眩心迷,如痴如醉。
张楠也很喜欢种花,他在自己的家中也曾种下数十盆牡丹。每到牡丹盛开之时,他就会和家人朋友一起尽情欣赏。在他的村上,唯独他所种的牡丹最多,也最有经验,所以大家都称他为花王。他也欣欣然自以为是。今日一见这无尽的牡丹花,他突然就有一种河伯见到大海时,望洋兴叹的感觉。他眺望着这无边胜景,心中有一种梦幻般的震撼感!
一个士兵道:“这么漂亮的牡丹花!真是‘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另一个士兵道:“张将军,都说牡丹名贵,是富贵花,它怎么个名贵法?”
张楠沉思了一会,然后道:“牡丹起源很早,但最初的名声则远逊于兰花,菊花,桂花,梅花等。这还得从地球上说起。
地球上最早秦汉时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谢康乐集》中言竹间水际多牡丹。史载,隋炀帝时,他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
到了唐代,牡丹开始盛行,盛植于长安。不过传说武则天称帝后,严冬中有一次喝醉了,竟发奇想,写诗下诏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闻命,连夜开放。唯独牡丹不肯违反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盛怒之下,就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她还对牡丹施以火刑。牡丹虽然体如焦炭;却傲立依然,来年春天,花开更艳,被誉为焦骨牡丹。于是洛阳牡丹名冠天下。但这毕竟是传说,其实武则天废睿宗后,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所定都城就是东都洛阳,史称武周。那么武则天折磨牡丹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唐朝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奉使从幽冀回来,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于长安私第。天宝中,为都下奇赏。有诗云:‘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其实在唐玄宗宫中也有牡丹,有一次牡丹盛开之时。唐玄宗特意邀请当时的供奉翰林大诗人李白到宫中沉香亭现场观赏,并请他为杨贵妃写歌词。李白于是当场写下了著名的《清平调》,其词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词写得不错吧,但就有人骨头里挑刺,曾经被李白羞辱,为李白脱靴的高力士进谗言说,这诗是借荒淫的赵飞燕来讽刺杨贵妃的。凤颜一怒,龙颜之怒还会远吗?结果唐玄宗不悦,将李白赐金放还。
诗人白居易挺喜爱牡丹,他曾写下过多首有关牡丹的诗,如《买花》一诗中叹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他在另一首《牡丹芳》中则道:‘荔枝非名花,牡丹无甘实。
牡丹芳,
牡丹芳,
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
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
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
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
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
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
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
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
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
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
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
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
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
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
同似吾君忧稼穑。”
可见那时牡丹的粉丝多是王公贵族,价格昂贵,因此才让诗人感叹不已。
唐时诗人,也多对牡丹有吟咏名作,如薛涛诗道:‘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皮日休诗道:‘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李正凡诗道:‘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徐凝诗道:‘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罗隐诗道:‘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华过此身。’
殷文圭诗道:‘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一入阵门,就有士兵惊叫起来:“哇,这么多牡丹花!”
展现在他们眼前的,竟然是无边无际的怒放竞艳的牡丹花,它们连阡接陌,艳若蒸霞。雪白的,金黄的,轻粉的,朱红的,深红的,浅红的、浅紫的、深紫的、黄白檀的,五彩斑斓,令人目眩心迷,如痴如醉。
张楠也很喜欢种花,他在自己的家中也曾种下数十盆牡丹。每到牡丹盛开之时,他就会和家人朋友一起尽情欣赏。在他的村上,唯独他所种的牡丹最多,也最有经验,所以大家都称他为花王。他也欣欣然自以为是。今日一见这无尽的牡丹花,他突然就有一种河伯见到大海时,望洋兴叹的感觉。他眺望着这无边胜景,心中有一种梦幻般的震撼感!
一个士兵道:“这么漂亮的牡丹花!真是‘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另一个士兵道:“张将军,都说牡丹名贵,是富贵花,它怎么个名贵法?”
张楠沉思了一会,然后道:“牡丹起源很早,但最初的名声则远逊于兰花,菊花,桂花,梅花等。这还得从地球上说起。
地球上最早秦汉时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谢康乐集》中言竹间水际多牡丹。史载,隋炀帝时,他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
到了唐代,牡丹开始盛行,盛植于长安。不过传说武则天称帝后,严冬中有一次喝醉了,竟发奇想,写诗下诏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闻命,连夜开放。唯独牡丹不肯违反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盛怒之下,就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她还对牡丹施以火刑。牡丹虽然体如焦炭;却傲立依然,来年春天,花开更艳,被誉为焦骨牡丹。于是洛阳牡丹名冠天下。但这毕竟是传说,其实武则天废睿宗后,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所定都城就是东都洛阳,史称武周。那么武则天折磨牡丹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唐朝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奉使从幽冀回来,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于长安私第。天宝中,为都下奇赏。有诗云:‘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其实在唐玄宗宫中也有牡丹,有一次牡丹盛开之时。唐玄宗特意邀请当时的供奉翰林大诗人李白到宫中沉香亭现场观赏,并请他为杨贵妃写歌词。李白于是当场写下了著名的《清平调》,其词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词写得不错吧,但就有人骨头里挑刺,曾经被李白羞辱,为李白脱靴的高力士进谗言说,这诗是借荒淫的赵飞燕来讽刺杨贵妃的。凤颜一怒,龙颜之怒还会远吗?结果唐玄宗不悦,将李白赐金放还。
诗人白居易挺喜爱牡丹,他曾写下过多首有关牡丹的诗,如《买花》一诗中叹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他在另一首《牡丹芳》中则道:‘荔枝非名花,牡丹无甘实。
牡丹芳,
牡丹芳,
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
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
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
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
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
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
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
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
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
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
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
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
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
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
同似吾君忧稼穑。”
可见那时牡丹的粉丝多是王公贵族,价格昂贵,因此才让诗人感叹不已。
唐时诗人,也多对牡丹有吟咏名作,如薛涛诗道:‘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皮日休诗道:‘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李正凡诗道:‘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徐凝诗道:‘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罗隐诗道:‘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华过此身。’
殷文圭诗道:‘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