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四节吴健彰的决定
返回上海道衙门,吴健彰装了满肚子气,即使一天没吃也不觉得饿,他心中其实更多的是惶恐,实在不知道和平洋行要干什么?
要造反,可是和平洋业那么大的家业,图什么?不是造反,和平洋行为什么屡屡要与朝廷对着干?如果将宝山县的情况报上去,朝廷绝不会允许聚集数万人的工厂出现,解散是肯定的,和平洋行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头痛啊,头痛,吴健彰只感到自己仿佛坐在火山口上,或许王韶当真如报纸所言,只是想发展实业救国而已,他总算为自己找到一条理由开脱。
正当吴健彰愁肠百结时,一名衙役过来禀报:“大人,和平洋行的华洋大班来访。”
吴健彰一愣,很想说不见,只是最后还是无力的挥了一下手,道:“把他们带进来吧。”
“是。”
不一会儿,在衙役引导下,王韶和马克威尔两人来到了吴健彰面前,同时拱了拱手道:“见过道台大人。”
吴健彰眼睛紧盯着王韶的脸,仿佛王韶脸上有什么花纹吸引他一样,良久,他才用沙哑的声音道:“光华老弟,你可真行,瞒得本官好苦。”
王韶一脸坦然:“道台大人,你是一个聪明人,精通英文,与洋人多有打交道,应当知道大清和洋人相比落后太多,如果不奋起直追,后果不堪设想,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强国家实力,完全出于一片爱国之心,有所隐瞒,也是迫不得已。”
“好一个爱国之心,好一个迫不得已。”吴健彰脸上不由冷笑:“我看后一句才是你的真话,如果朝廷下旨,让你的工厂停建,又如何?”
“正所谓胳膊扭不过大腿,朝廷真要如此自削实力,和平洋行不可能硬抗,只能遵旨而行。”
王韶脸上显得一片真诚,仿佛真是如此,吴健彰却一点也不信,他虽然不知道这片工厂和平洋行花了多少钱,却知道肯定数额巨大,没有谁会把这么一大笔钱就这么白白往外扔。
“若是如此,那本官就马上写公文,向朝廷奏报了。”
“道台大人且慢。”
看到两人说僵,马克威尔连忙打着圆场:“前面我们隐瞒了道台大人,是我们的不对,不过,眼下各个工厂已经建了一半,如此朝廷下令停止,和平洋行将会损失惨重,数万人失去工作,重新变成流民,我想道台大人也不想看到这个情景,为表歉意,和平洋行愿意为大人作出补偿。”
说完,马克威尔从怀中掏出一张帖子,递给吴健彰,吴健彰打开贴子,贴子里赫然放着十张汇丰银行开具的银票,每张票面高达一万两,总共就是十万两。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和平洋行当真大方,一出手就是十万两,不过,吴健彰还没有把十万两银子放在眼里,一是他本来就是宝顺洋行的股东,家资丰厚,二来江海关日进斗金,他可以贪污的数目绝不止区区十万两。
想了想,吴健彰没有把银票推开,只是道:“纵使本官不向朝廷上奏,朝廷终究有一天会知道,不知到时两位如何处理?”
吴健彰没有把银票返回,气氛顿时轻松下来,王韶笑道:“车到山前必有路,道台大人不必太过忧心,说不定到时朝廷政策一变,鼓励大家办厂也未可知。”
吴健彰不置可否,他明白,没有什么重大刺激,朝廷政策不可能作大转变,只是这又关他什么事,大不了到时不做这个道台,重新做自己宝顺洋行的股东罢了,宝顺洋行这次连他这个股东都隐瞒,让吴健彰有点心寒,只是以后还要靠着宝顺洋行,他甚至连责问的勇气也没有。
若换了第一次做道台的吴健彰,绝不可能轻易就答应将此事隐瞒,只是经历过一次道台罢免之后,吴健彰已非刚开始一心想要报答朝廷的官迷,反而更多的考虑到自己的退路,默认了下来。
摆平吴健彰,和平洋行在宝山县的建设更无半点阻碍,索性在上海开始大规模招人,单是三个钢铁厂建成后就需要超过一万工人,加上其余工厂,人数将达到三万以上。
斧头帮虽然有数万人,只是这些人不可能全部去工厂工作,那些老弱在工地干干活还可以,招进工厂完全不合格,单是斧头帮,能招满一万人就算不错,加上宝山县本地招募之人,缺口达一万五千人左右。
无论是钢铁厂、机器厂、水泥厂还是船厂,这些多是重体力活,王韶开出每月普通员工六两,技术人员翻倍的高薪,这个工资只相当于美国同期工人的三分之一,不过,还是吸引了上海众多流民和一些原本有工作之人前往应聘。
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各家工厂一概只招收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青壮,将上海市大部分流民中的青壮招收一空,让吴健彰都不知道是该高兴好,还是担心好。
十月份,梅鸿吉和一干前往欧洲开拓视野的厂卫回来了,继昌隆生产的双鹰牌生丝毫无悬念获得了金奖,有趣的是,除了和平洋行外,宝顺洋行的徐润也带着自己产的生丝参加了这次万国博览会,只是因为包装、质量两方面都不如继昌隆,只能屈居银奖。
双鹰牌生丝获得金奖,梅鸿吉等人却没有什么高兴的神色,一干厂卫更是低头垂脑,仿佛是打了败仗回来一样。
这些厂卫原本都读过儒家书籍,虽然接触洋人多后,并不认为洋人都是蛮夷,一些地方还比中国先进,只是天朝上国的影子还是难予从脑中根除,以为洋人只不过暂时领先一点而已。
只是欧洲一行,却完全推翻了他们以前脑中根深蒂固的念头,沿途烟窗林立的工厂,飞驰前进的火车,瞬息千里的电报,英国人全钢结构建成,用来展览的水晶宫……
凡此种种,无一比不中国先进,中国的落后并非在一些小地方落后,而是全面落后,鸦片战争被英国人击败也就完全不稀奇,英国人随时可以发动第二次,第三次鸦片战争。
王韶平日有意无意的对这些厂卫贯输了许多爱国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厂卫心中难免悲观,对中国的前途迷茫起来。
………………
感谢jiang1one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
要造反,可是和平洋业那么大的家业,图什么?不是造反,和平洋行为什么屡屡要与朝廷对着干?如果将宝山县的情况报上去,朝廷绝不会允许聚集数万人的工厂出现,解散是肯定的,和平洋行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头痛啊,头痛,吴健彰只感到自己仿佛坐在火山口上,或许王韶当真如报纸所言,只是想发展实业救国而已,他总算为自己找到一条理由开脱。
正当吴健彰愁肠百结时,一名衙役过来禀报:“大人,和平洋行的华洋大班来访。”
吴健彰一愣,很想说不见,只是最后还是无力的挥了一下手,道:“把他们带进来吧。”
“是。”
不一会儿,在衙役引导下,王韶和马克威尔两人来到了吴健彰面前,同时拱了拱手道:“见过道台大人。”
吴健彰眼睛紧盯着王韶的脸,仿佛王韶脸上有什么花纹吸引他一样,良久,他才用沙哑的声音道:“光华老弟,你可真行,瞒得本官好苦。”
王韶一脸坦然:“道台大人,你是一个聪明人,精通英文,与洋人多有打交道,应当知道大清和洋人相比落后太多,如果不奋起直追,后果不堪设想,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强国家实力,完全出于一片爱国之心,有所隐瞒,也是迫不得已。”
“好一个爱国之心,好一个迫不得已。”吴健彰脸上不由冷笑:“我看后一句才是你的真话,如果朝廷下旨,让你的工厂停建,又如何?”
“正所谓胳膊扭不过大腿,朝廷真要如此自削实力,和平洋行不可能硬抗,只能遵旨而行。”
王韶脸上显得一片真诚,仿佛真是如此,吴健彰却一点也不信,他虽然不知道这片工厂和平洋行花了多少钱,却知道肯定数额巨大,没有谁会把这么一大笔钱就这么白白往外扔。
“若是如此,那本官就马上写公文,向朝廷奏报了。”
“道台大人且慢。”
看到两人说僵,马克威尔连忙打着圆场:“前面我们隐瞒了道台大人,是我们的不对,不过,眼下各个工厂已经建了一半,如此朝廷下令停止,和平洋行将会损失惨重,数万人失去工作,重新变成流民,我想道台大人也不想看到这个情景,为表歉意,和平洋行愿意为大人作出补偿。”
说完,马克威尔从怀中掏出一张帖子,递给吴健彰,吴健彰打开贴子,贴子里赫然放着十张汇丰银行开具的银票,每张票面高达一万两,总共就是十万两。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和平洋行当真大方,一出手就是十万两,不过,吴健彰还没有把十万两银子放在眼里,一是他本来就是宝顺洋行的股东,家资丰厚,二来江海关日进斗金,他可以贪污的数目绝不止区区十万两。
想了想,吴健彰没有把银票推开,只是道:“纵使本官不向朝廷上奏,朝廷终究有一天会知道,不知到时两位如何处理?”
吴健彰没有把银票返回,气氛顿时轻松下来,王韶笑道:“车到山前必有路,道台大人不必太过忧心,说不定到时朝廷政策一变,鼓励大家办厂也未可知。”
吴健彰不置可否,他明白,没有什么重大刺激,朝廷政策不可能作大转变,只是这又关他什么事,大不了到时不做这个道台,重新做自己宝顺洋行的股东罢了,宝顺洋行这次连他这个股东都隐瞒,让吴健彰有点心寒,只是以后还要靠着宝顺洋行,他甚至连责问的勇气也没有。
若换了第一次做道台的吴健彰,绝不可能轻易就答应将此事隐瞒,只是经历过一次道台罢免之后,吴健彰已非刚开始一心想要报答朝廷的官迷,反而更多的考虑到自己的退路,默认了下来。
摆平吴健彰,和平洋行在宝山县的建设更无半点阻碍,索性在上海开始大规模招人,单是三个钢铁厂建成后就需要超过一万工人,加上其余工厂,人数将达到三万以上。
斧头帮虽然有数万人,只是这些人不可能全部去工厂工作,那些老弱在工地干干活还可以,招进工厂完全不合格,单是斧头帮,能招满一万人就算不错,加上宝山县本地招募之人,缺口达一万五千人左右。
无论是钢铁厂、机器厂、水泥厂还是船厂,这些多是重体力活,王韶开出每月普通员工六两,技术人员翻倍的高薪,这个工资只相当于美国同期工人的三分之一,不过,还是吸引了上海众多流民和一些原本有工作之人前往应聘。
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各家工厂一概只招收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青壮,将上海市大部分流民中的青壮招收一空,让吴健彰都不知道是该高兴好,还是担心好。
十月份,梅鸿吉和一干前往欧洲开拓视野的厂卫回来了,继昌隆生产的双鹰牌生丝毫无悬念获得了金奖,有趣的是,除了和平洋行外,宝顺洋行的徐润也带着自己产的生丝参加了这次万国博览会,只是因为包装、质量两方面都不如继昌隆,只能屈居银奖。
双鹰牌生丝获得金奖,梅鸿吉等人却没有什么高兴的神色,一干厂卫更是低头垂脑,仿佛是打了败仗回来一样。
这些厂卫原本都读过儒家书籍,虽然接触洋人多后,并不认为洋人都是蛮夷,一些地方还比中国先进,只是天朝上国的影子还是难予从脑中根除,以为洋人只不过暂时领先一点而已。
只是欧洲一行,却完全推翻了他们以前脑中根深蒂固的念头,沿途烟窗林立的工厂,飞驰前进的火车,瞬息千里的电报,英国人全钢结构建成,用来展览的水晶宫……
凡此种种,无一比不中国先进,中国的落后并非在一些小地方落后,而是全面落后,鸦片战争被英国人击败也就完全不稀奇,英国人随时可以发动第二次,第三次鸦片战争。
王韶平日有意无意的对这些厂卫贯输了许多爱国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厂卫心中难免悲观,对中国的前途迷茫起来。
………………
感谢jiang1one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