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节争分夺秒
看到美法两国领事在自己面前争执,阿礼国脸上一直露出矜持的笑意,在他看来,无论两国领事有什么样的分歧,终究还是他的话才能一锤定音。
对于王韶,阿礼国的感情也很复杂,一方面,他承认自己看不懂这个东方人,王韶的发家经历,他虽然说不上了如指掌,可是也知道大半,这个人太可怕了,仿佛可以预见未来一般,短短三年时间,从无足轻道的一个普通商人,成为上海首富,如今更是成为上海新的统治者。
另一方面,王韶又是英资洋行最大的客户,正是王韶大手笔的投资,使得英国原本的生产过剩苗头降低了许多,伦敦的工厂主赚得眉开眼笑,毫不吝啬的对他大肆赞美,让他数次得到国内嘉奖,铺平了以后从政的道路。
只是这个人率军叛乱,如果被清政府镇压下去,那就太可惜了,英资洋行就永远失去一位大客户。
上海的钢铁产量差不多达到大英帝国十分之一,或许,让此人成长起来会成为大英帝国的敌手也未可知,只是随即阿礼国就推翻了自己的结论,不可能,如果王韶成为大英帝国的敌人,只要大英帝国派出一艘军舰,足可以让王韶的钢铁厂得不到任何原料,单从他的钢铁厂选址来看,王韶根本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敌人的想法。
如果王韶不会成为大英帝国的敌人,那么扶持这样一位大客户,也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恐怕美国人也是这么想的吧。
出乎意料,对于敏体尼的提议,吴利国却没有同意,摇了摇头道:“阁下,没有必要,我还是以为,目前最好是维持中立,不过,只要谁有钱,我们的货物就会卖给谁。”
眼下复兴军已经占领了上海,他们就是想将东西卖给清政府,也不太可能,事实上只有一个买主。
听到这,阿礼国道:“好吧,二位,至少我们应该先确认一件事,那就是在如何对待目前交战双方这个问题,我们三国是否要保持同一行动。”
“我同意!”
敏体尼马上回道,法国目前的力量在远东偏弱,与和平洋行的关系又不如英美两国好,统一行动无疑对法国极为有利。
“我也同意!”
吴利国迟疑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虽然他与王韶关系最好,但是在牵涉到自己利益时,吴利国还是选择了让自己利益最大化,至于阿礼国,他提这条建议,等于是拉两个小弟上船,自然利益最大。
三国都有利,损害的自然就是复兴军和利益,本来复兴军可以让三国自相杀价,如今三国统一行动,复兴军最大的优势就消失了,以复兴军的态势来看,最终总有求到三国之时,到时三国自然可以索取大量好处。
对于这一些,王韶暂时还顾不上,如今的他忙得不可开交,根本腾不出时间来和洋人打交道。
目前复兴军缺少的不是物资,而是大量合格的士兵,起事之初,复兴军已经屯积了大量军事物资,除了火枪数目不足外,其他物资都可以由宝山县的工厂制造,王韶唯一担心的就是洋人倒向清政府,对复兴军禁运,毕竟钢铁厂的原料大部分要通过海运,洋人能保证表面的中立,对于眼下的复兴军来说,已经足够了。
得到三国暂时保持中立的消息,王韶松了一口气,顿时将这条顾忌去除,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宣传还有必要加强,务必要把上海变成复兴军最坚固的大本营,翦辫子之事暂时不强迫,主要多靠宣传,以后可以用辫子税来使大部分人自愿剪掉辫子,还有刘墉来信埋怨复兴军来到工厂招人,将大部分工人招走,使生产受到极大影响。
刘墉并不是复兴党党员,以前许多事情对他也多有隐瞒,倒是让他受委屈了,有必要近期发展他入党,不过,招走太多工人确实不好,要限制招收工人的数量……
除了这些烦心事外,好消息不断传来,派出去的四个连队陆续传来回报,宝山、嘉定、青浦、松江四个府县相继落入复兴军中,这些地方斧头帮经营已久,正规军一到,虽然只有二百余人,可是在斧头帮帮众的配合下,都有如推枯拉朽一般,根本没有作多大战斗,轻易将城攻下。
宝山县令金衍照听到和平洋行造反,只是考虑了一下,马上传令衙役投降,他很清楚,先别说能不能守住县城,就是守住了,朝廷恐怕也不会允许他将功折罪。
嘉定县令郑扬旌、青浦县令朱守和率军顽抗,被复兴军击毙,松江知府赵德辙在逃跑途中被复兴军抓住,四个府县主要官员,竟然连一个人也没有跑出去。
听到四个县拿下来后,王韶马上发布命令,四个连队就地扩充为团,加上上海的军队,如果全部扩充完毕,复兴军将达十二个团,官兵总共二万多人。
各地官府消息陆续传来,听到中华复兴党在上海造反,昆山,太仓、苏州等地官府都惊慌失措,派出人员向外求援,却没有一个地方敢派兵前来攻打上海。
这些消息没有让王韶感到丝毫放松,上海不足守,复兴军必须趁满清反应不过来的这段时间尽量扩大地盘,现在一个县或者几百人就可以攻下,等到官府组织起团练,或许几千人也未必能攻下。
可惜此时复兴军已经完全拆分,招收训练新兵,哪怕一支连队也抽调不出来,否则进攻各个县城会易如反掌。
如今复兴军等于和各地官府抢时间,只要兵丁稍作整训就可以出击,到时兵力会比现在壮大十倍,虽然大部分士兵将使用冷兵器,可是对付现在的清军绰绰有余。
优厚的军饷,光明的前途,在无数宣传下,激发了年轻人参军的热情,仅仅十天时间,上海的复兴军八个团已经扩充完毕,而且每个团都是大团,整整二千人。
王韶马上下令暂停扩军,让不少以前犹豫的年轻人后悔的捶胸顿足。不过,复兴军并没有完全关上招军的大门,只是不再大规模招收,招收的标准提高了许多而已。
对于王韶,阿礼国的感情也很复杂,一方面,他承认自己看不懂这个东方人,王韶的发家经历,他虽然说不上了如指掌,可是也知道大半,这个人太可怕了,仿佛可以预见未来一般,短短三年时间,从无足轻道的一个普通商人,成为上海首富,如今更是成为上海新的统治者。
另一方面,王韶又是英资洋行最大的客户,正是王韶大手笔的投资,使得英国原本的生产过剩苗头降低了许多,伦敦的工厂主赚得眉开眼笑,毫不吝啬的对他大肆赞美,让他数次得到国内嘉奖,铺平了以后从政的道路。
只是这个人率军叛乱,如果被清政府镇压下去,那就太可惜了,英资洋行就永远失去一位大客户。
上海的钢铁产量差不多达到大英帝国十分之一,或许,让此人成长起来会成为大英帝国的敌手也未可知,只是随即阿礼国就推翻了自己的结论,不可能,如果王韶成为大英帝国的敌人,只要大英帝国派出一艘军舰,足可以让王韶的钢铁厂得不到任何原料,单从他的钢铁厂选址来看,王韶根本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敌人的想法。
如果王韶不会成为大英帝国的敌人,那么扶持这样一位大客户,也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恐怕美国人也是这么想的吧。
出乎意料,对于敏体尼的提议,吴利国却没有同意,摇了摇头道:“阁下,没有必要,我还是以为,目前最好是维持中立,不过,只要谁有钱,我们的货物就会卖给谁。”
眼下复兴军已经占领了上海,他们就是想将东西卖给清政府,也不太可能,事实上只有一个买主。
听到这,阿礼国道:“好吧,二位,至少我们应该先确认一件事,那就是在如何对待目前交战双方这个问题,我们三国是否要保持同一行动。”
“我同意!”
敏体尼马上回道,法国目前的力量在远东偏弱,与和平洋行的关系又不如英美两国好,统一行动无疑对法国极为有利。
“我也同意!”
吴利国迟疑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虽然他与王韶关系最好,但是在牵涉到自己利益时,吴利国还是选择了让自己利益最大化,至于阿礼国,他提这条建议,等于是拉两个小弟上船,自然利益最大。
三国都有利,损害的自然就是复兴军和利益,本来复兴军可以让三国自相杀价,如今三国统一行动,复兴军最大的优势就消失了,以复兴军的态势来看,最终总有求到三国之时,到时三国自然可以索取大量好处。
对于这一些,王韶暂时还顾不上,如今的他忙得不可开交,根本腾不出时间来和洋人打交道。
目前复兴军缺少的不是物资,而是大量合格的士兵,起事之初,复兴军已经屯积了大量军事物资,除了火枪数目不足外,其他物资都可以由宝山县的工厂制造,王韶唯一担心的就是洋人倒向清政府,对复兴军禁运,毕竟钢铁厂的原料大部分要通过海运,洋人能保证表面的中立,对于眼下的复兴军来说,已经足够了。
得到三国暂时保持中立的消息,王韶松了一口气,顿时将这条顾忌去除,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宣传还有必要加强,务必要把上海变成复兴军最坚固的大本营,翦辫子之事暂时不强迫,主要多靠宣传,以后可以用辫子税来使大部分人自愿剪掉辫子,还有刘墉来信埋怨复兴军来到工厂招人,将大部分工人招走,使生产受到极大影响。
刘墉并不是复兴党党员,以前许多事情对他也多有隐瞒,倒是让他受委屈了,有必要近期发展他入党,不过,招走太多工人确实不好,要限制招收工人的数量……
除了这些烦心事外,好消息不断传来,派出去的四个连队陆续传来回报,宝山、嘉定、青浦、松江四个府县相继落入复兴军中,这些地方斧头帮经营已久,正规军一到,虽然只有二百余人,可是在斧头帮帮众的配合下,都有如推枯拉朽一般,根本没有作多大战斗,轻易将城攻下。
宝山县令金衍照听到和平洋行造反,只是考虑了一下,马上传令衙役投降,他很清楚,先别说能不能守住县城,就是守住了,朝廷恐怕也不会允许他将功折罪。
嘉定县令郑扬旌、青浦县令朱守和率军顽抗,被复兴军击毙,松江知府赵德辙在逃跑途中被复兴军抓住,四个府县主要官员,竟然连一个人也没有跑出去。
听到四个县拿下来后,王韶马上发布命令,四个连队就地扩充为团,加上上海的军队,如果全部扩充完毕,复兴军将达十二个团,官兵总共二万多人。
各地官府消息陆续传来,听到中华复兴党在上海造反,昆山,太仓、苏州等地官府都惊慌失措,派出人员向外求援,却没有一个地方敢派兵前来攻打上海。
这些消息没有让王韶感到丝毫放松,上海不足守,复兴军必须趁满清反应不过来的这段时间尽量扩大地盘,现在一个县或者几百人就可以攻下,等到官府组织起团练,或许几千人也未必能攻下。
可惜此时复兴军已经完全拆分,招收训练新兵,哪怕一支连队也抽调不出来,否则进攻各个县城会易如反掌。
如今复兴军等于和各地官府抢时间,只要兵丁稍作整训就可以出击,到时兵力会比现在壮大十倍,虽然大部分士兵将使用冷兵器,可是对付现在的清军绰绰有余。
优厚的军饷,光明的前途,在无数宣传下,激发了年轻人参军的热情,仅仅十天时间,上海的复兴军八个团已经扩充完毕,而且每个团都是大团,整整二千人。
王韶马上下令暂停扩军,让不少以前犹豫的年轻人后悔的捶胸顿足。不过,复兴军并没有完全关上招军的大门,只是不再大规模招收,招收的标准提高了许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