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三十五章 克格勃十六局
第三百三十五章 克格勃十六局
“说的好,年轻人。”一个苍老的声音说着俄语突然在杨星背后响起,吓了他一跳。他连忙转身察声者来源,才发觉原来是他们旁边一名老者发出。他刚才和林佳娜动完手后就迅速撤离,转了一圈才发觉居然还是转到了他们刚才在找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墓前。那尊由苏联著名雕塑家雕刻的黑白分明墓碑上放着赫鲁晓夫的头像,象征着他毁誉参半,功过难云的一生,杨星他们看了也不胜唏嘘。当时旁边有一名老者戴着帽子正弓着腰赫鲁晓夫墓前的枯叶和huā瓣,杨星只把他当成了这公墓的管理员了。现在才发觉刚才他一直就在他们身边晃悠,想必他和林佳娜的谈话都落入了他的耳中。尽管两人的谈话都采用中文jiāo谈,不过听老者话里的意思,想必是他也是懂中文的,完全理解了他的话。
杨星看着身边林佳娜并未吃惊,脸上戴着会心的微笑,心念电转间已经猜到了老者的身份,于是赶紧挤出一丝微笑向他伸手:“终于见面了,我的神秘嘉宾,我该怎么称呼你呢?”老人爽朗一笑,握住杨星的手道:“远来的中国同志,我叫阿里克塞,我还是喜欢以前的叫法,你就叫我同志好了。”听到老者使用起这久违的称谓,杨星心中没来由的一暖。尽管现在这个时代曾经的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先生xiǎo姐的称呼满天飞,似乎采用过去这种亲切的称谓就像是个笑话,但眼前的老人显然对那个时代充满了依恋,难怪林佳娜提醒他要注意对老者怀念过去的尊敬,毕竟那是一个光辉的年代啊!
经过坦诚jiāo谈,杨星不仅赢得了林佳娜的心,也赢得了阿里克塞老者的欣赏。三人互相寒暄后,阿里克塞老人兴致很高的提出想到莫斯科红场再走一走,虽然下午才逛完那里,但无论是老者他身负的情报重要xìng,还是对老人的尊敬,杨星当然没有异议。于是一行三人踏着夜sè再跨过莫斯科河,前往这座城市的中心地带。
莫斯科红场当年在国际上的名气远大于中国的天安mén广场,此时苏联才解体不到十年,所谓虎死余威在,作为冷战对峙的两巨头之一,莫斯科每年在红场进行的阅兵式经常震动铁幕的两边,无数西方情报人员都想通过红场上滚滚而去的武装铁流来猜度苏军的实力。现在虽然苏联解体,但这里依然是外国旅客来俄旅行的必经之地,常年人流不断。
走到这里杨星才注意比起天安mén广场,这里实际并不大,它大概只有9万平方米面积,顶多只有天安mén广场面积的五分之一。但红场周围环绕着克里姆林宫、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以及那个以金顶洋葱头建筑闻名于世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等享誉海外的建筑,加上这里又是前苏联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即使苏联解体后的今天依然是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现在华灯初上,广场中央依然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如织,他们hún杂在其中倒是丝毫也不起眼。不过为了安全计,三人谈话都转为中文jiāo谈,这样周围都是欧美人,不虞泄lù秘密。
和这位阿里克塞老人走了一阵,杨星观察到他年轻时一定长得非常英俊,一头梳得一丝不苟的银发下一双冰蓝sè的眸子,坚毅的面庞和线条分明的下巴搭理的干干净净,身上衣服虽然样式旧了些,但浆洗的很是干净,整个人感觉不怒自威,显然以前是个久居人上的人物。杨星暗自评价这位老者过去身份不低,不由放下心来,他生怕忙活半天最后得到的只是条xiǎo泥鳅,现在看来他的确是条大鱼。老者看来很缅怀苏联夕日的荣光,他站在红场赭红sè的方石板上打量四周,遥望广场西侧的克里姆林宫的红sè尖塔,抚今追昔半响没有说话。
一会他才沉重的开始讲述:“当年‘8.19’政变时,我就站在那里的列宁墓顶观礼台上。当时我的上司就是参与推翻戈尔巴乔夫的那批人中的一个。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尽管我们囊括了当时苏共中央几乎所有的领导,但当时还只是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振臂一呼,就让所有的民众站在他那边来反对我们的政变。就连被视为最忠诚的莫斯科附近jīng锐的近卫部队和空降兵、特种部队都不愿接受我们的命令,那时候我就知道大势已去,苏联保不住了。”
“当时的我很幸运,被上司委派秘密执行一项绝密任务,因而躲过了牢狱之灾。前些年我一直抱有一丝希望,觉得会等到苏联东山再起的那一天。可时间推移,我感觉希望越来越渺茫,重建苏联的希望越来越xiǎo,但我的祖国却向深渊里越滑越远,终于明白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看看周围,这里已变成了寡头的乐园,普通民众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在莫斯科那些老朋友,现在连退休金都没有,有几人只能靠在街头捡垃圾生活,那都是获得过最高苏维埃勋章的英雄,难到这就是我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
他越说越jī动,眼眶里溢满了泪水。林佳娜连忙上前握住他的手,让他有些失控的情绪平复下来。杨星听了虽然表面不动声sè,但心里却掀起了惊涛骇làng。老人寥寥数语里透lù的信息却十分惊人,他知道1989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苏共中央里一大批高级官员以及克格勃负责人等保守派官员突然联手宣布罢黜正在黑海度假的苏联总统和苏共中央书记戈尔巴乔夫,但此举迅即遭到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坚决抵制,他号召民众走上街头抗议,为戈尔巴乔夫三天后赶回莫斯科赢得了主动,将那些反对他的“luàn臣贼子”打进监牢。但这也让戈尔巴乔夫的声望大跌,并成为已经风雨飘摇中的苏联于1991年彻底分裂的导火索,立国近90年的苏联分崩离析,就此走进了历史。
老人话里话外都承认他就是当年“8.19”事件的当事者,而且当时他在其中的地位还不低,联想到他让林佳娜转jiāo的乌克兰军工最高机密,他的身份已是昭然若揭。阿里克塞老人转过身来,看着杨星若有所悟的眼神,知道他多少已猜到了他的真正身份。他微笑着压低声音揭开谜底:“看来你已经猜到了大概,不错我就是曾经的苏联克格勃第十六局局长,也是现任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档案管理处的处长阿里克塞-扎列斯基。”
就算有所准备,杨星还是惊讶的发出“哦!”的一声。其实来之前他就和在国安局总参情报局等机构的情报分析员一起分析过林佳娜jiāo来的情报源头,得出一致结论都认为最大可能就是原苏联情报机构的高层人员提供的。只有他们才能掌握来源如此之广,密级之高的情报。
苏联解体后,遗留下来的大批军工专家成了各国争抢的“热馍馍”,中方也没放过这个机会,sī下引进了不少技术专家。但他们都只是在自己jīng通的领域里有所建树,而林佳娜提jiāo的资料范围几乎涵盖原苏联军工技术的各个层面,甚至有很多不为人所知的绝密技术,这就很值得玩味了。现代工业中的大分工和jīng细化制造是一个趋势,在苏美这样的军事工业大国里,很多技术人员和企业终生研究的可能不过是庞大军事机器上一个微不足道的螺丝钉。而要把来自国内各地上千家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的零件组装在一起的,需要强大的系统整合能力。苏美在这方面都是佼佼者,但这也是一个国家工业战略的核心,林佳娜的情报,无疑是让国内第一次接触到整个苏联军工体系的全貌,特别是系统集成能力,所以上面对晨曦行动会如此重视。
也因为这原因,他们判断这只能是苏联情报机构里级别很高的人物才有可能接触如此重要的情报,所以前苏联的情报机构克格勃的首脑就成为主要怀疑对象。另外苏联解体后,分离出来的各国很多在情报机构上没重起炉灶,里面充斥着不少的前朝老臣。现在阿里克塞主动亮明身份,杨星终于知道乌克兰那里的军工技术来自哪了。作为管理乌克兰情报机构档案的大管家,他能够提供这些绝密情报顺理成章。对他的身份没有疑问,现在杨星就要考虑和他具体谈判关于此次行动的细节。三人在红场上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深夜,这时杨星才从他口里了解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阿里克塞曾担任领导的苏联克格勃第十六局,它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前苏联高新技术研发和档案保管,它拥有前苏联解决技术和科学问题的最高潜力。它不但负责收集公开情报和秘密情报,以取得苏联感兴趣的别国重要技术,在内部也拥有多项高水平的发明。作为克格勃整个情报机构的科研技术单位,这个部mén拥有高深学识的人员、最尖端的技术设备和匪夷所思的特工技术,在其中工作的苏联高级专家,都是苏联科学技术界的骄傲,并且在工作中,还能得到苏联工业各个方面和专业专家学者的协助。
[w w w . .]
“说的好,年轻人。”一个苍老的声音说着俄语突然在杨星背后响起,吓了他一跳。他连忙转身察声者来源,才发觉原来是他们旁边一名老者发出。他刚才和林佳娜动完手后就迅速撤离,转了一圈才发觉居然还是转到了他们刚才在找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墓前。那尊由苏联著名雕塑家雕刻的黑白分明墓碑上放着赫鲁晓夫的头像,象征着他毁誉参半,功过难云的一生,杨星他们看了也不胜唏嘘。当时旁边有一名老者戴着帽子正弓着腰赫鲁晓夫墓前的枯叶和huā瓣,杨星只把他当成了这公墓的管理员了。现在才发觉刚才他一直就在他们身边晃悠,想必他和林佳娜的谈话都落入了他的耳中。尽管两人的谈话都采用中文jiāo谈,不过听老者话里的意思,想必是他也是懂中文的,完全理解了他的话。
杨星看着身边林佳娜并未吃惊,脸上戴着会心的微笑,心念电转间已经猜到了老者的身份,于是赶紧挤出一丝微笑向他伸手:“终于见面了,我的神秘嘉宾,我该怎么称呼你呢?”老人爽朗一笑,握住杨星的手道:“远来的中国同志,我叫阿里克塞,我还是喜欢以前的叫法,你就叫我同志好了。”听到老者使用起这久违的称谓,杨星心中没来由的一暖。尽管现在这个时代曾经的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先生xiǎo姐的称呼满天飞,似乎采用过去这种亲切的称谓就像是个笑话,但眼前的老人显然对那个时代充满了依恋,难怪林佳娜提醒他要注意对老者怀念过去的尊敬,毕竟那是一个光辉的年代啊!
经过坦诚jiāo谈,杨星不仅赢得了林佳娜的心,也赢得了阿里克塞老者的欣赏。三人互相寒暄后,阿里克塞老人兴致很高的提出想到莫斯科红场再走一走,虽然下午才逛完那里,但无论是老者他身负的情报重要xìng,还是对老人的尊敬,杨星当然没有异议。于是一行三人踏着夜sè再跨过莫斯科河,前往这座城市的中心地带。
莫斯科红场当年在国际上的名气远大于中国的天安mén广场,此时苏联才解体不到十年,所谓虎死余威在,作为冷战对峙的两巨头之一,莫斯科每年在红场进行的阅兵式经常震动铁幕的两边,无数西方情报人员都想通过红场上滚滚而去的武装铁流来猜度苏军的实力。现在虽然苏联解体,但这里依然是外国旅客来俄旅行的必经之地,常年人流不断。
走到这里杨星才注意比起天安mén广场,这里实际并不大,它大概只有9万平方米面积,顶多只有天安mén广场面积的五分之一。但红场周围环绕着克里姆林宫、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以及那个以金顶洋葱头建筑闻名于世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等享誉海外的建筑,加上这里又是前苏联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即使苏联解体后的今天依然是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现在华灯初上,广场中央依然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如织,他们hún杂在其中倒是丝毫也不起眼。不过为了安全计,三人谈话都转为中文jiāo谈,这样周围都是欧美人,不虞泄lù秘密。
和这位阿里克塞老人走了一阵,杨星观察到他年轻时一定长得非常英俊,一头梳得一丝不苟的银发下一双冰蓝sè的眸子,坚毅的面庞和线条分明的下巴搭理的干干净净,身上衣服虽然样式旧了些,但浆洗的很是干净,整个人感觉不怒自威,显然以前是个久居人上的人物。杨星暗自评价这位老者过去身份不低,不由放下心来,他生怕忙活半天最后得到的只是条xiǎo泥鳅,现在看来他的确是条大鱼。老者看来很缅怀苏联夕日的荣光,他站在红场赭红sè的方石板上打量四周,遥望广场西侧的克里姆林宫的红sè尖塔,抚今追昔半响没有说话。
一会他才沉重的开始讲述:“当年‘8.19’政变时,我就站在那里的列宁墓顶观礼台上。当时我的上司就是参与推翻戈尔巴乔夫的那批人中的一个。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尽管我们囊括了当时苏共中央几乎所有的领导,但当时还只是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振臂一呼,就让所有的民众站在他那边来反对我们的政变。就连被视为最忠诚的莫斯科附近jīng锐的近卫部队和空降兵、特种部队都不愿接受我们的命令,那时候我就知道大势已去,苏联保不住了。”
“当时的我很幸运,被上司委派秘密执行一项绝密任务,因而躲过了牢狱之灾。前些年我一直抱有一丝希望,觉得会等到苏联东山再起的那一天。可时间推移,我感觉希望越来越渺茫,重建苏联的希望越来越xiǎo,但我的祖国却向深渊里越滑越远,终于明白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看看周围,这里已变成了寡头的乐园,普通民众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在莫斯科那些老朋友,现在连退休金都没有,有几人只能靠在街头捡垃圾生活,那都是获得过最高苏维埃勋章的英雄,难到这就是我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
他越说越jī动,眼眶里溢满了泪水。林佳娜连忙上前握住他的手,让他有些失控的情绪平复下来。杨星听了虽然表面不动声sè,但心里却掀起了惊涛骇làng。老人寥寥数语里透lù的信息却十分惊人,他知道1989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苏共中央里一大批高级官员以及克格勃负责人等保守派官员突然联手宣布罢黜正在黑海度假的苏联总统和苏共中央书记戈尔巴乔夫,但此举迅即遭到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坚决抵制,他号召民众走上街头抗议,为戈尔巴乔夫三天后赶回莫斯科赢得了主动,将那些反对他的“luàn臣贼子”打进监牢。但这也让戈尔巴乔夫的声望大跌,并成为已经风雨飘摇中的苏联于1991年彻底分裂的导火索,立国近90年的苏联分崩离析,就此走进了历史。
老人话里话外都承认他就是当年“8.19”事件的当事者,而且当时他在其中的地位还不低,联想到他让林佳娜转jiāo的乌克兰军工最高机密,他的身份已是昭然若揭。阿里克塞老人转过身来,看着杨星若有所悟的眼神,知道他多少已猜到了他的真正身份。他微笑着压低声音揭开谜底:“看来你已经猜到了大概,不错我就是曾经的苏联克格勃第十六局局长,也是现任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档案管理处的处长阿里克塞-扎列斯基。”
就算有所准备,杨星还是惊讶的发出“哦!”的一声。其实来之前他就和在国安局总参情报局等机构的情报分析员一起分析过林佳娜jiāo来的情报源头,得出一致结论都认为最大可能就是原苏联情报机构的高层人员提供的。只有他们才能掌握来源如此之广,密级之高的情报。
苏联解体后,遗留下来的大批军工专家成了各国争抢的“热馍馍”,中方也没放过这个机会,sī下引进了不少技术专家。但他们都只是在自己jīng通的领域里有所建树,而林佳娜提jiāo的资料范围几乎涵盖原苏联军工技术的各个层面,甚至有很多不为人所知的绝密技术,这就很值得玩味了。现代工业中的大分工和jīng细化制造是一个趋势,在苏美这样的军事工业大国里,很多技术人员和企业终生研究的可能不过是庞大军事机器上一个微不足道的螺丝钉。而要把来自国内各地上千家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的零件组装在一起的,需要强大的系统整合能力。苏美在这方面都是佼佼者,但这也是一个国家工业战略的核心,林佳娜的情报,无疑是让国内第一次接触到整个苏联军工体系的全貌,特别是系统集成能力,所以上面对晨曦行动会如此重视。
也因为这原因,他们判断这只能是苏联情报机构里级别很高的人物才有可能接触如此重要的情报,所以前苏联的情报机构克格勃的首脑就成为主要怀疑对象。另外苏联解体后,分离出来的各国很多在情报机构上没重起炉灶,里面充斥着不少的前朝老臣。现在阿里克塞主动亮明身份,杨星终于知道乌克兰那里的军工技术来自哪了。作为管理乌克兰情报机构档案的大管家,他能够提供这些绝密情报顺理成章。对他的身份没有疑问,现在杨星就要考虑和他具体谈判关于此次行动的细节。三人在红场上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深夜,这时杨星才从他口里了解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阿里克塞曾担任领导的苏联克格勃第十六局,它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前苏联高新技术研发和档案保管,它拥有前苏联解决技术和科学问题的最高潜力。它不但负责收集公开情报和秘密情报,以取得苏联感兴趣的别国重要技术,在内部也拥有多项高水平的发明。作为克格勃整个情报机构的科研技术单位,这个部mén拥有高深学识的人员、最尖端的技术设备和匪夷所思的特工技术,在其中工作的苏联高级专家,都是苏联科学技术界的骄傲,并且在工作中,还能得到苏联工业各个方面和专业专家学者的协助。
[w w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