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三十章:游戏开始
第四百三十章:游戏开始
赵佶这一句问话,倒是将沈傲问倒了,添添嘴,不再争辩。
赵佶叹了口气又道:“你这个人心太粗,只记得看天上和地下,却不懂得瞻前顾后,这一栽跟头,落井下石的就来了。哎……朕现在和你说这些话也没有用,你……”
赵佶目光闪动,眼眸中犹豫了一下,道:“你安生做个百姓,也好!”
沈傲口里应了个是,心里却在想,到了这个份上,想做百姓也不可得了,自己一日不死,蔡京他们就一天不安,有了官职,他们还不敢轻举妄动,一旦成了庶人,就会动真格的了。
赵佶只知道别人落井下石,却不知道人家是要斩草除根的,沈傲从容一笑,他的xìng子就是这样,别人不惹他,他或许还要去找一找事,如今被人欺上门来,抱怨什么的他没功夫,这本来就是零和游戏,沈傲不想死,就得让敌人去死。
“沈傲,你为什么不说话?”
沈傲道:“天色不早,陛下该去给太皇太后问安了。”
赵佶站起来,笑了笑道:“时候是差不多了,你时常进宫来看看朕,金鱼袋子朕还给你留着。朕的旨意也就这几天送出去,你早些做好准备,不要惶恐,朕尽力为你周旋,看看能不能留个爵位。”
沈傲点点头,心里知道赵佶不过是安慰他,起身道:“那微臣告辞了。”
“去吧。”赵佶故作轻松地朝他笑。
沈傲也笑着道:“陛下多注意身体。”说罢,起身走了,这一走,颇有些老子这一走再不回来的英雄气概。
…………………………………………………………………………
翌日,门下省。
蔡京照旧坐在耳房的太师椅上喝茶,相连的厅子里,则是数十个书令史各坐在榻前,将各处的奏疏归类,几个值堂的录事、主事各自坐在堂上,等着一些重要的奏疏上来。
全天下各地送来的奏疏,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可是真正紧要的,却不过数十本而已,这些都是要呈入宫中的,至于那些不太紧要的,大多知会太师一声,立即回复了。
当然,回复也不是这么简单,程序还是要走的,为了防止门下省专权,回复的奏疏都要送到中书省去,由中书省审核定夺之后,再抄录存档,送到尚书省去执行。
中书省若是审核不过,就打回去,再向皇帝禀告,由皇帝裁处。至于存档,也是必须的功课,皇帝也不能做睁眼瞎,每到腊月,便要从存档的奏疏中抽出一些来检查,若是现里头有错漏的,那批注之人可就倒霉了。
这样的分权设置,等于是将决断、监察、执行三个权利彻底分开,从而防止篡权。虽是如此,门下省还是当之无愧的中枢,可谓掌握天下军政。
今日值堂的是录事王让,这位王录事能在门下省谋一个差事,也算是功德圆满,做个几年放到朝里去,一个尚书是稳打稳的,只要蔡太师肯为他说句话,就是进枢密院,入龙图阁也不是什么奢望,因此他办起事来格外的卖力,但凡是和太师有干系的奏疏,也不怕麻烦,一本本拿去耳房的太师过目。
今日的气氛有些不同,书令史们也觉得纳闷,一本本奏疏上来,都是署了名弹劾的,而且弹劾的人和前两日一样,都是沈傲。只是这一次的弹劾,明显更加来意不善,这个细数沈傲十宗罪,乞开堂会审。那个更厉害,直接栽了个谋逆的帽子,反正罪证也好找,捕风捉影嘛,一件事推理一下,想象力丰富一些,还怕捏造不出?实在不行,模棱两可一下也成。
这是怎么了?又是几百本,奏疏一份份送到了王让手里,王让满是雾水,须知弹劾奏疏和别的奏疏不一样,这个不管弹劾的是谁,都需报备入宫送呈御览的,怪就怪在这些奏疏相当的一致,直指沈傲不说,还都是要命的,这里头罗织的罪名,坐实了哪一条都不好过。
“莫非是太师的吩咐?”目标一致,可能xìng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这背后,一定有人捣鬼。王让心里头清楚,那沈傲是蔡太师的仇敌,按理说,是太师的动作倒也并不奇怪,他想了想,决心还是先给太师过目一下,随手捡了一本文采斐然的奏疏,便步到耳房去。
太师正阖目养神,打了这么久的交道,王让哪里不知道,这位太师看上去好像睡了,其实比任何时候都要精神,说来也奇怪,这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只要一到门下省来值堂,准是精神百倍,不但记忆力好,思维也是极快,天大的难事到了他手里,他也能梳理出个头绪来。
王让心翼翼地站到一旁,也不说话,勾着腰等蔡京先说。
蔡京张开一线眸子来,低声道:“怎么?有事?是边报还是江南那边花石纲善后的事?”
“太师,是弹劾奏疏。”
“噢。”蔡京并不急于去接,只是问:“弹劾的是谁?”
“沈傲。”
蔡京招招手:“拿来看看。”接过奏疏,随手翻阅了一下,蔡京很是欣赏地道:“我就说嘛,这个沈傲没这么简单。去,把王黼叫来。”
王让行了个礼,立即去了。
等到王黼急匆匆地过来,还未喘口气,蔡京就将奏疏抛到王黼手里:“自己看。”
看完了,王黼抬头道:“太师,他这是苦肉计?”
蔡京捋须颌:“差不离吧,你怎么看?”
王黼道:“陛下的心意,我也猜不出,沈傲这样做,或许有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意思。”
“不止!”蔡京想了想:“他这是想扭转乾坤,不过陛下的心意,我也略知道那么一点,沈傲再如何得宠,陛下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太皇太后,陛下不敢怠慢啊。”
关于这一点,蔡京深信,不管是赵佶还是沈傲,都已逼到了墙角,想到沈傲这个时候还想来一次苦肉计,太皇太后在一天,这一条懿旨,沈傲也别想翻盘。
“这么说,这姓沈的这次只是垂死挣扎?”
蔡京道:“让他蹦一下吧,无妨。”摆摆手,气定神闲地道:“这些奏疏,我立即叫人送进宫里去。我叫你来,还有一件事。”
王黼欠身坐着,等蔡京说。
蔡京慢吞吞地道:“永不叙用,这个法儿倒是厉害,可是沈傲就是个平民百姓,有陛下和太后给他撑腰,能耐也是不,咱们既然站了出来,做了这个坏人,就要做到底,否则哪一日太皇太后……,陛下少了顾及,早晚还是要让他翻身的。”
王黼道:“我担心的也是这个,生眷这东西说来也奇怪,许多人苦读了一辈子,也许到死也见不到陛下一面。可是沈傲就算成了平民百姓,三天两头进宫去也阻不住,说话的分量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蔡京微微一笑:“所以说咱们做官,都是做给陛下看的,陛下觉得你好,你才好,陛下若是觉得你不好,你做的再怎样四平八稳,再怎样滴水不漏,又有什么用?这个道理,你只是明白了一半。”
王黼笑呵呵地道:“太师教诲,门下不敢忘。”
蔡京继续道:“你记着我今日和你说的话,斩草除根,至于怎么个斩法,我就不管了,别沾了血在自己手里也就是了。”
说了许多的话,蔡京有些困倦了,摆摆手,自顾自地仰躺着继续养神,王黼悄悄地退了出去,心里却是在想:“哼,杀人?你倒是说得轻巧,死了一个沈傲就是天大的麻烦,却是叫我去做。”他想了想,不由苦笑,这件事他还非做不可,一直以来,太师虽然出了手,可是在外人看来,却又是什么手都没有做,他既然没有上疏弹劾,也没有在陛下面前说个什么,不管这事儿成还是不成,还真是一点把柄都没有,沈傲若是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要找也找不到那老狐狸头上,那杀气八成是冲着自己来的。
这样一想,王黼便觉得斩草除根的必要,不是为了那老狐狸,是为了自己。
……………………………………………………………………………………………
从苏州到汴京,这一路上来,沿着运河顺水而上,杨戬带着銮驾,足足数千禁军和各种仪仗,还有太监宫娥,另外还得心伺候着的安宁帝姬,总算是在初十这一日抵达了汴京,进了宫,心里头还得意着呢,那太后跟前的敬德就找来了。
“杨公公,这件事原本早就要知会你了,只是看你在外头,怕你一时心急,所以我就sī下里琢磨着这事儿还是等你回来再说。”
杨戬喝了一盏茶,笑容满面地道:“藏着掖着做什么?说吧。”
敬德不敢瞒,将太皇太后的事说了,杨戬听罢,脸色一变,道:“这么说官家已经打定了主意,是要尊太皇太后的懿旨了?”
敬德苦笑道:“中旨都已经拟好了,就是陛下迟迟不忍,已经拖了一天,陛下那边还在犹豫,可杂家却是知道,这旨意非不可。”
杨戬道:“太皇太后有懿旨,太后不是也有懿旨吗?为什么一定要尊太皇太后的?”
敬德尴尬地道:“事情有轻重嘛,不是太皇太后病了吗?”
杨戬沉默了一下,才是道:“你是太后跟前的人,你能不能跟太后也说说,让她也‘病’一场?”
敬德尴尬地一笑,道:“就算是病,好歹也有个先来后到,再者说了,慈敬宫里的那位已经病了,太后这边也跟着病,是谁都看得出是怎么回事,太后拉不下这脸面。”
杨戬再也想不出主意了,恶狠狠地道:“杂家才出去几天,就闹出这幺蛾子,哼,又是王黼,这家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和杂家作对了!”
敬德在旁听着,不大敢再说话。
杨戬想了想,对敬德:“你还是回太后那边去劝劝,太后肯出面,那自然是极好,我呢,去找陛下,看看陛下的意思。”
敬德连忙说好,其实这敬德巴结着杨戬,一方面两个人都曾是端王府里出来的,关系一直不错。另一方面,敬德心里也清楚,在太后跟前和在皇帝跟前区别不,太后身体不好,若是出了事,说不定要派去守陵,有杨戬在,到时候保他进睿思殿那是不成问题的。睿思殿是中旨的内监机构,权势不,当年梁师成就靠这个的家。
杨戬不再多说,急匆匆地赶去文景阁,叫人禀告一声,里头传来赵佶的声音:“进来。”
杨戬步进去,朝赵佶行礼道:“老奴见过陛下。”
赵佶的心情很糟糕,不耐烦地摆摆手道:“别说这些虚的,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今早就到了。”
“噢,可惜,你来迟了。”赵佶脸色黯然,垂头丧气地道:“你那个女婿,眼下朕是保不住了。”
杨戬大气不敢出,也不敢奏对。
赵佶抬眸道:“做了皇帝,也没有个安生的时候,倒是你这奴才逍遥自在,这么晚才回来。”
…………………………………………………………………………………………
三更送到,明天进入**,汗,今天去换了下绷带,擦药的时候伤口好痒,真是悲剧了。
赵佶这一句问话,倒是将沈傲问倒了,添添嘴,不再争辩。
赵佶叹了口气又道:“你这个人心太粗,只记得看天上和地下,却不懂得瞻前顾后,这一栽跟头,落井下石的就来了。哎……朕现在和你说这些话也没有用,你……”
赵佶目光闪动,眼眸中犹豫了一下,道:“你安生做个百姓,也好!”
沈傲口里应了个是,心里却在想,到了这个份上,想做百姓也不可得了,自己一日不死,蔡京他们就一天不安,有了官职,他们还不敢轻举妄动,一旦成了庶人,就会动真格的了。
赵佶只知道别人落井下石,却不知道人家是要斩草除根的,沈傲从容一笑,他的xìng子就是这样,别人不惹他,他或许还要去找一找事,如今被人欺上门来,抱怨什么的他没功夫,这本来就是零和游戏,沈傲不想死,就得让敌人去死。
“沈傲,你为什么不说话?”
沈傲道:“天色不早,陛下该去给太皇太后问安了。”
赵佶站起来,笑了笑道:“时候是差不多了,你时常进宫来看看朕,金鱼袋子朕还给你留着。朕的旨意也就这几天送出去,你早些做好准备,不要惶恐,朕尽力为你周旋,看看能不能留个爵位。”
沈傲点点头,心里知道赵佶不过是安慰他,起身道:“那微臣告辞了。”
“去吧。”赵佶故作轻松地朝他笑。
沈傲也笑着道:“陛下多注意身体。”说罢,起身走了,这一走,颇有些老子这一走再不回来的英雄气概。
…………………………………………………………………………
翌日,门下省。
蔡京照旧坐在耳房的太师椅上喝茶,相连的厅子里,则是数十个书令史各坐在榻前,将各处的奏疏归类,几个值堂的录事、主事各自坐在堂上,等着一些重要的奏疏上来。
全天下各地送来的奏疏,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可是真正紧要的,却不过数十本而已,这些都是要呈入宫中的,至于那些不太紧要的,大多知会太师一声,立即回复了。
当然,回复也不是这么简单,程序还是要走的,为了防止门下省专权,回复的奏疏都要送到中书省去,由中书省审核定夺之后,再抄录存档,送到尚书省去执行。
中书省若是审核不过,就打回去,再向皇帝禀告,由皇帝裁处。至于存档,也是必须的功课,皇帝也不能做睁眼瞎,每到腊月,便要从存档的奏疏中抽出一些来检查,若是现里头有错漏的,那批注之人可就倒霉了。
这样的分权设置,等于是将决断、监察、执行三个权利彻底分开,从而防止篡权。虽是如此,门下省还是当之无愧的中枢,可谓掌握天下军政。
今日值堂的是录事王让,这位王录事能在门下省谋一个差事,也算是功德圆满,做个几年放到朝里去,一个尚书是稳打稳的,只要蔡太师肯为他说句话,就是进枢密院,入龙图阁也不是什么奢望,因此他办起事来格外的卖力,但凡是和太师有干系的奏疏,也不怕麻烦,一本本拿去耳房的太师过目。
今日的气氛有些不同,书令史们也觉得纳闷,一本本奏疏上来,都是署了名弹劾的,而且弹劾的人和前两日一样,都是沈傲。只是这一次的弹劾,明显更加来意不善,这个细数沈傲十宗罪,乞开堂会审。那个更厉害,直接栽了个谋逆的帽子,反正罪证也好找,捕风捉影嘛,一件事推理一下,想象力丰富一些,还怕捏造不出?实在不行,模棱两可一下也成。
这是怎么了?又是几百本,奏疏一份份送到了王让手里,王让满是雾水,须知弹劾奏疏和别的奏疏不一样,这个不管弹劾的是谁,都需报备入宫送呈御览的,怪就怪在这些奏疏相当的一致,直指沈傲不说,还都是要命的,这里头罗织的罪名,坐实了哪一条都不好过。
“莫非是太师的吩咐?”目标一致,可能xìng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这背后,一定有人捣鬼。王让心里头清楚,那沈傲是蔡太师的仇敌,按理说,是太师的动作倒也并不奇怪,他想了想,决心还是先给太师过目一下,随手捡了一本文采斐然的奏疏,便步到耳房去。
太师正阖目养神,打了这么久的交道,王让哪里不知道,这位太师看上去好像睡了,其实比任何时候都要精神,说来也奇怪,这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只要一到门下省来值堂,准是精神百倍,不但记忆力好,思维也是极快,天大的难事到了他手里,他也能梳理出个头绪来。
王让心翼翼地站到一旁,也不说话,勾着腰等蔡京先说。
蔡京张开一线眸子来,低声道:“怎么?有事?是边报还是江南那边花石纲善后的事?”
“太师,是弹劾奏疏。”
“噢。”蔡京并不急于去接,只是问:“弹劾的是谁?”
“沈傲。”
蔡京招招手:“拿来看看。”接过奏疏,随手翻阅了一下,蔡京很是欣赏地道:“我就说嘛,这个沈傲没这么简单。去,把王黼叫来。”
王让行了个礼,立即去了。
等到王黼急匆匆地过来,还未喘口气,蔡京就将奏疏抛到王黼手里:“自己看。”
看完了,王黼抬头道:“太师,他这是苦肉计?”
蔡京捋须颌:“差不离吧,你怎么看?”
王黼道:“陛下的心意,我也猜不出,沈傲这样做,或许有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意思。”
“不止!”蔡京想了想:“他这是想扭转乾坤,不过陛下的心意,我也略知道那么一点,沈傲再如何得宠,陛下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太皇太后,陛下不敢怠慢啊。”
关于这一点,蔡京深信,不管是赵佶还是沈傲,都已逼到了墙角,想到沈傲这个时候还想来一次苦肉计,太皇太后在一天,这一条懿旨,沈傲也别想翻盘。
“这么说,这姓沈的这次只是垂死挣扎?”
蔡京道:“让他蹦一下吧,无妨。”摆摆手,气定神闲地道:“这些奏疏,我立即叫人送进宫里去。我叫你来,还有一件事。”
王黼欠身坐着,等蔡京说。
蔡京慢吞吞地道:“永不叙用,这个法儿倒是厉害,可是沈傲就是个平民百姓,有陛下和太后给他撑腰,能耐也是不,咱们既然站了出来,做了这个坏人,就要做到底,否则哪一日太皇太后……,陛下少了顾及,早晚还是要让他翻身的。”
王黼道:“我担心的也是这个,生眷这东西说来也奇怪,许多人苦读了一辈子,也许到死也见不到陛下一面。可是沈傲就算成了平民百姓,三天两头进宫去也阻不住,说话的分量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蔡京微微一笑:“所以说咱们做官,都是做给陛下看的,陛下觉得你好,你才好,陛下若是觉得你不好,你做的再怎样四平八稳,再怎样滴水不漏,又有什么用?这个道理,你只是明白了一半。”
王黼笑呵呵地道:“太师教诲,门下不敢忘。”
蔡京继续道:“你记着我今日和你说的话,斩草除根,至于怎么个斩法,我就不管了,别沾了血在自己手里也就是了。”
说了许多的话,蔡京有些困倦了,摆摆手,自顾自地仰躺着继续养神,王黼悄悄地退了出去,心里却是在想:“哼,杀人?你倒是说得轻巧,死了一个沈傲就是天大的麻烦,却是叫我去做。”他想了想,不由苦笑,这件事他还非做不可,一直以来,太师虽然出了手,可是在外人看来,却又是什么手都没有做,他既然没有上疏弹劾,也没有在陛下面前说个什么,不管这事儿成还是不成,还真是一点把柄都没有,沈傲若是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要找也找不到那老狐狸头上,那杀气八成是冲着自己来的。
这样一想,王黼便觉得斩草除根的必要,不是为了那老狐狸,是为了自己。
……………………………………………………………………………………………
从苏州到汴京,这一路上来,沿着运河顺水而上,杨戬带着銮驾,足足数千禁军和各种仪仗,还有太监宫娥,另外还得心伺候着的安宁帝姬,总算是在初十这一日抵达了汴京,进了宫,心里头还得意着呢,那太后跟前的敬德就找来了。
“杨公公,这件事原本早就要知会你了,只是看你在外头,怕你一时心急,所以我就sī下里琢磨着这事儿还是等你回来再说。”
杨戬喝了一盏茶,笑容满面地道:“藏着掖着做什么?说吧。”
敬德不敢瞒,将太皇太后的事说了,杨戬听罢,脸色一变,道:“这么说官家已经打定了主意,是要尊太皇太后的懿旨了?”
敬德苦笑道:“中旨都已经拟好了,就是陛下迟迟不忍,已经拖了一天,陛下那边还在犹豫,可杂家却是知道,这旨意非不可。”
杨戬道:“太皇太后有懿旨,太后不是也有懿旨吗?为什么一定要尊太皇太后的?”
敬德尴尬地道:“事情有轻重嘛,不是太皇太后病了吗?”
杨戬沉默了一下,才是道:“你是太后跟前的人,你能不能跟太后也说说,让她也‘病’一场?”
敬德尴尬地一笑,道:“就算是病,好歹也有个先来后到,再者说了,慈敬宫里的那位已经病了,太后这边也跟着病,是谁都看得出是怎么回事,太后拉不下这脸面。”
杨戬再也想不出主意了,恶狠狠地道:“杂家才出去几天,就闹出这幺蛾子,哼,又是王黼,这家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和杂家作对了!”
敬德在旁听着,不大敢再说话。
杨戬想了想,对敬德:“你还是回太后那边去劝劝,太后肯出面,那自然是极好,我呢,去找陛下,看看陛下的意思。”
敬德连忙说好,其实这敬德巴结着杨戬,一方面两个人都曾是端王府里出来的,关系一直不错。另一方面,敬德心里也清楚,在太后跟前和在皇帝跟前区别不,太后身体不好,若是出了事,说不定要派去守陵,有杨戬在,到时候保他进睿思殿那是不成问题的。睿思殿是中旨的内监机构,权势不,当年梁师成就靠这个的家。
杨戬不再多说,急匆匆地赶去文景阁,叫人禀告一声,里头传来赵佶的声音:“进来。”
杨戬步进去,朝赵佶行礼道:“老奴见过陛下。”
赵佶的心情很糟糕,不耐烦地摆摆手道:“别说这些虚的,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今早就到了。”
“噢,可惜,你来迟了。”赵佶脸色黯然,垂头丧气地道:“你那个女婿,眼下朕是保不住了。”
杨戬大气不敢出,也不敢奏对。
赵佶抬眸道:“做了皇帝,也没有个安生的时候,倒是你这奴才逍遥自在,这么晚才回来。”
…………………………………………………………………………………………
三更送到,明天进入**,汗,今天去换了下绷带,擦药的时候伤口好痒,真是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