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章100 翻谪夜郎天-3
“江东还有近十余万人马掌握在曹迪手中,虽然两边息兵罢战,但是.....赵将军、韩将军与辽寇苦战月余,曹迪却一直按兵不动,唆使骄兵悍将天天闹事,跟我们要粮要饷,他的动向甚为可虑。”曹良史对邓素道。理社承认赵杞暂摄皇位后,陈东等人与邓素的关系缓和了一些。
赵、岳、韩三将手中的兵马加来,堪堪与曹迪掌握的兵马旗鼓相当。因此,当夏国提出合兵进击,韩世忠提出追击辽军的方略时,邓素和陈东等人颇感感可虑。既担心一战失利导致大局崩溃,又担心赵岳韩三将的人马折损过重,失去了制衡曹迪的实力。
两家合兵后,曹迪就要求鄂州丞相府承担他麾下十几万人马的粮饷。虽然大宋再无两家之分,鄂州丞相府得以整合诸路州县的人力物力,然而,骤然增加这十几万人马的供给,兵部户部竭尽全力也难以令人满意,就在几天前,愿属西京行营辖下的千余兵卒跑到鄂州城内,围住了兵部要粮饷,杀百姓十余人,烧了数十间房舍,险些酿成大乱。情急之下之下,陈东差点下令调保义军回保鄂州,最后在曹良史的劝告下,方才顾全大局,只调了横海军进城平乱。韩世忠下令水师在江面开炮示警,又下狠手斩了十几名领头的乱兵,这才稳住了局势。经过这假戏真做的闹饷哗变,邓素对曹迪的戒心也起来了,原先邓素还和陈东等人讳言曹迪,现在则开始若有若无地表现出来。
“前怕狼,后怕虎,那还打个鸟仗。”韩世忠拍了桌子,瞪着眼吼道:“曹迪那些乌合人马,给我一万骑兵就能踏平了他。”水师大胜后,韩世忠封了枢密副使虚衔。名位与岳飞、曹迪相若,比赵行德还略胜一筹。
“出兵与合击辽国的事情,我再和元直商量商量。”陈东的拳头狠狠地攥紧。他被数百县学祭酒推举为丞相后,顾虑的事情就比从前要多得多。辽贼南侵以来,杀戮极重,好不容易纠集起来十数万兵马,东南的局面成了气候。守,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要孤注一掷地横挑强敌,却又顾虑重重。他叹了口气,沉吟良久,从袖中拿出一卷字纸,递给曹良史:“辽国人强马壮,我朝人多兵弱。与其临渊羡鱼,莫如退而结网。元直有个练兵养兵的方略,我想来想去,牵连甚大,你们也一起参详参详。”
赵行德之能,邓素早已深知,陈东说大家一起参详,他欲先睹为快,也不避嫌,站起来在曹良史背后看,纸右上一行小楷写的是“全民兵制”。曹良史缓缓翻动纸张,邓素一条条看下去。韩世忠虽然奇怪赵行德写了些什么,但他自重身份,仍危襟端坐,只是从二人的神色去推测这方略对两边的利弊。
陈东见状,主动对韩世忠解释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天下人皆有守土为国之责。元直这个方略与汉唐府兵,本朝的保甲法暗合,但又有许多不同处。汉时州县兵,唐时府兵,尚且称不上‘全民’。而以元直之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全’字,既是保全百姓,又是概莫例外之意。州县男丁,到及冠之年,都要应募从军。”
“这么做,不行。”韩世忠讶然,反问道,“军粮是什么人都能吃的?韩某没读过几本,但也知道兵贵精不贵多。从前每遇到水旱灾荒,朝廷赈济,招募灾民做厢军,也要拣选强壮,不是一概都要的。再说,男丁都当兵了,谁来种田?军粮军饷要多少,又从哪里来?”他满脸不可思议都是不可思议之色。而旁边,曹良史和邓素都脸色凝重,看完赵行德手策论,邓素闭门沉思一瞬,眼睛睁开,透出一缕精芒,低声道:“曹兄,元直的用心,恐怕不单单是为了驱逐外侮。”曹良史不置可否,重新翻回卷,再从头看了一遍。
另一边,陈东继续道:“韩将军顾虑的是。但这全民兵制,并不是将全部的男丁都征募从军。男丁虽然都有应募从军之责,但每人从军的时间只有三年。有这三年时间,操练队列战守之道,演习火铳枪刺之阵。三年服役后,则归回本业,此后每年只操练十五天。和原先的保甲法相比,乡兵只需要服役三年就可,此后几乎不耽误各自的营生。若国家有事,如遇到辽国南侵中原,尽起州县之兵,中国可战之兵,当数以百万计。”他顿了一顿,“先前募兵,非身强力壮者,不能拉弓放箭,但如今火炮和火铳大行于世,丁壮只需要有荷铳之力,就能教养成军。如此一来,中国充实,则更虑外侮矣。”
“练兵三载,又放归民间,就算重新征召,也是乌合之众,”对这全民兵制,韩世忠有一种本能的反感,“打起仗来,这些乌合之众,根本济不得事。”
曹良史反驳道:“保义军中的士卒,许多都是州县义兵,从前还没训练三年?打仗还不是厉害得很。”韩世忠眉头一皱,加大了声量:“曹尚,你不能光看那些义兵。赵行德的麾下,将近一半可都是招安东南一带的水寇悍匪,像罗闲十、陆明宇这几个巨寇,当初可是朝廷下海捕公文,和东南大营打过仗的,等闲厢军都不能匹敌。”曹良史道:“那时候奸党当道,官.逼.民.反。赵元直能感召他们为国效命,也是一桩好事。”
争论涉及保义军诸将,陈东咳嗽一声,将话题拉了回来,说道:“乡兵仓促难用,元直也考虑到了。除了普通乡兵之外,还要招募精锐悍卒。就如韩将军所言,兵贵精不贵多,若以本朝全盛时的国力,募天下强悍敢战之士十万即可。这些精兵朝廷格外优待,其中一大半驻守边关,一小半则散在州县充任军官,教习战斗。”
曹良史接着道:“州县兵多达百万之众,朝廷有事,需陛下、丞相、枢密院一起用印,方可由枢密院下令调兵,否则就是乱命。”他看了邓素一眼,“倘若权奸把持朝廷,倒行逆施,甚至有董卓之辈行篡夺之事,各州县学祭酒推举丞相,可天下兵马共击之。”
邓素摇了摇头,冷笑道:“倘若居心叵测之辈,笼络了大部分州县,不就也能行****之事了?”如此一来,朝廷除了能任意调动少数精兵之外,对州县的控制就全靠大义来维持,而清流士人只要能把持住州县,就等于把持住了兵权,至不济还有一搏之力。
“倘若天下州县万马齐喑,”陈东冷冷道:“大宋不亡,是无天理。”
“你......”邓素想不到陈东身为丞相,居然说出这种话来。场面一时冷了下来。
陈东却不理会,转而对韩世忠道:“赵元直也致本相,万万不可让辽贼从容退却。但是,江南半壁江山,全仗着这十数万精兵,万万不能有失,还望韩将军定出一个妥善的计策来。”自从江上决战后,辽兵攻打汉阳甚急,赵行德在江北督战无法脱身,陈东等人筹划军略,便也和韩世忠相商。推举后,京东路势力和东南理社势如水火。只因为辽兵压境而不得不同舟共济而已。韩世忠外粗内细,处世圆通,和理社诸人走动频繁,但坐镇京东路的候焕寅参政也将他视为心腹爪牙,京东路每个月都有粮饷从海上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使横海军的扩充如虎添翼,也算是有一桩异数。
“这个好说。”韩世忠答应得爽快,内心却不甚在意。
大宋方面的四支大军,以曹迪所部人马最多,但也最敌视鄂州相府。岳飞、韩世忠、赵行德各领一军,虽然都尊奉相府,但各自为政,赵行德决计不可能干预横海军的军务,反之亦然。岳飞身为枢密使远在襄阳,赵行德领了东南行营都部署,二人名位都不在韩世忠之下,韩世忠更不可能自讨没趣去指使他们。枢密院形同虚设,追击辽军的事情,现在也只能由各大将自行其是。
一江之隔,汉阳城东城楼里,东南行营江北诸将聚在一起。这月余以来,辽兵猛攻江北宋军据守的堡寨,赵行德坐镇汉阳调兵遣将,一仗一仗地打下来,渐渐地竖起了大帅威权。夏军和镇**攻占襄阳的消息传来后,辽兵攻城的势头逐日渐缓。赵行德喘过气来,立刻召集众将,布置筹谋已久的追击计划。
“如果丞相府、曹枢密和韩将军能下定决心,集结大军和辽兵决战,关西精锐再自北向南突袭其侧背,这二十万辽兵,大半都要丢在荆襄。”赵行德眼中闪过一丝惋惜。“如果不然,那么辽军攻坚南下,后路断绝,势必会引兵退回河南。这时候若不乘势追击,我等岂不愧对大江南北数以百万计的冤魂。”
赵、岳、韩三将手中的兵马加来,堪堪与曹迪掌握的兵马旗鼓相当。因此,当夏国提出合兵进击,韩世忠提出追击辽军的方略时,邓素和陈东等人颇感感可虑。既担心一战失利导致大局崩溃,又担心赵岳韩三将的人马折损过重,失去了制衡曹迪的实力。
两家合兵后,曹迪就要求鄂州丞相府承担他麾下十几万人马的粮饷。虽然大宋再无两家之分,鄂州丞相府得以整合诸路州县的人力物力,然而,骤然增加这十几万人马的供给,兵部户部竭尽全力也难以令人满意,就在几天前,愿属西京行营辖下的千余兵卒跑到鄂州城内,围住了兵部要粮饷,杀百姓十余人,烧了数十间房舍,险些酿成大乱。情急之下之下,陈东差点下令调保义军回保鄂州,最后在曹良史的劝告下,方才顾全大局,只调了横海军进城平乱。韩世忠下令水师在江面开炮示警,又下狠手斩了十几名领头的乱兵,这才稳住了局势。经过这假戏真做的闹饷哗变,邓素对曹迪的戒心也起来了,原先邓素还和陈东等人讳言曹迪,现在则开始若有若无地表现出来。
“前怕狼,后怕虎,那还打个鸟仗。”韩世忠拍了桌子,瞪着眼吼道:“曹迪那些乌合人马,给我一万骑兵就能踏平了他。”水师大胜后,韩世忠封了枢密副使虚衔。名位与岳飞、曹迪相若,比赵行德还略胜一筹。
“出兵与合击辽国的事情,我再和元直商量商量。”陈东的拳头狠狠地攥紧。他被数百县学祭酒推举为丞相后,顾虑的事情就比从前要多得多。辽贼南侵以来,杀戮极重,好不容易纠集起来十数万兵马,东南的局面成了气候。守,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要孤注一掷地横挑强敌,却又顾虑重重。他叹了口气,沉吟良久,从袖中拿出一卷字纸,递给曹良史:“辽国人强马壮,我朝人多兵弱。与其临渊羡鱼,莫如退而结网。元直有个练兵养兵的方略,我想来想去,牵连甚大,你们也一起参详参详。”
赵行德之能,邓素早已深知,陈东说大家一起参详,他欲先睹为快,也不避嫌,站起来在曹良史背后看,纸右上一行小楷写的是“全民兵制”。曹良史缓缓翻动纸张,邓素一条条看下去。韩世忠虽然奇怪赵行德写了些什么,但他自重身份,仍危襟端坐,只是从二人的神色去推测这方略对两边的利弊。
陈东见状,主动对韩世忠解释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天下人皆有守土为国之责。元直这个方略与汉唐府兵,本朝的保甲法暗合,但又有许多不同处。汉时州县兵,唐时府兵,尚且称不上‘全民’。而以元直之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全’字,既是保全百姓,又是概莫例外之意。州县男丁,到及冠之年,都要应募从军。”
“这么做,不行。”韩世忠讶然,反问道,“军粮是什么人都能吃的?韩某没读过几本,但也知道兵贵精不贵多。从前每遇到水旱灾荒,朝廷赈济,招募灾民做厢军,也要拣选强壮,不是一概都要的。再说,男丁都当兵了,谁来种田?军粮军饷要多少,又从哪里来?”他满脸不可思议都是不可思议之色。而旁边,曹良史和邓素都脸色凝重,看完赵行德手策论,邓素闭门沉思一瞬,眼睛睁开,透出一缕精芒,低声道:“曹兄,元直的用心,恐怕不单单是为了驱逐外侮。”曹良史不置可否,重新翻回卷,再从头看了一遍。
另一边,陈东继续道:“韩将军顾虑的是。但这全民兵制,并不是将全部的男丁都征募从军。男丁虽然都有应募从军之责,但每人从军的时间只有三年。有这三年时间,操练队列战守之道,演习火铳枪刺之阵。三年服役后,则归回本业,此后每年只操练十五天。和原先的保甲法相比,乡兵只需要服役三年就可,此后几乎不耽误各自的营生。若国家有事,如遇到辽国南侵中原,尽起州县之兵,中国可战之兵,当数以百万计。”他顿了一顿,“先前募兵,非身强力壮者,不能拉弓放箭,但如今火炮和火铳大行于世,丁壮只需要有荷铳之力,就能教养成军。如此一来,中国充实,则更虑外侮矣。”
“练兵三载,又放归民间,就算重新征召,也是乌合之众,”对这全民兵制,韩世忠有一种本能的反感,“打起仗来,这些乌合之众,根本济不得事。”
曹良史反驳道:“保义军中的士卒,许多都是州县义兵,从前还没训练三年?打仗还不是厉害得很。”韩世忠眉头一皱,加大了声量:“曹尚,你不能光看那些义兵。赵行德的麾下,将近一半可都是招安东南一带的水寇悍匪,像罗闲十、陆明宇这几个巨寇,当初可是朝廷下海捕公文,和东南大营打过仗的,等闲厢军都不能匹敌。”曹良史道:“那时候奸党当道,官.逼.民.反。赵元直能感召他们为国效命,也是一桩好事。”
争论涉及保义军诸将,陈东咳嗽一声,将话题拉了回来,说道:“乡兵仓促难用,元直也考虑到了。除了普通乡兵之外,还要招募精锐悍卒。就如韩将军所言,兵贵精不贵多,若以本朝全盛时的国力,募天下强悍敢战之士十万即可。这些精兵朝廷格外优待,其中一大半驻守边关,一小半则散在州县充任军官,教习战斗。”
曹良史接着道:“州县兵多达百万之众,朝廷有事,需陛下、丞相、枢密院一起用印,方可由枢密院下令调兵,否则就是乱命。”他看了邓素一眼,“倘若权奸把持朝廷,倒行逆施,甚至有董卓之辈行篡夺之事,各州县学祭酒推举丞相,可天下兵马共击之。”
邓素摇了摇头,冷笑道:“倘若居心叵测之辈,笼络了大部分州县,不就也能行****之事了?”如此一来,朝廷除了能任意调动少数精兵之外,对州县的控制就全靠大义来维持,而清流士人只要能把持住州县,就等于把持住了兵权,至不济还有一搏之力。
“倘若天下州县万马齐喑,”陈东冷冷道:“大宋不亡,是无天理。”
“你......”邓素想不到陈东身为丞相,居然说出这种话来。场面一时冷了下来。
陈东却不理会,转而对韩世忠道:“赵元直也致本相,万万不可让辽贼从容退却。但是,江南半壁江山,全仗着这十数万精兵,万万不能有失,还望韩将军定出一个妥善的计策来。”自从江上决战后,辽兵攻打汉阳甚急,赵行德在江北督战无法脱身,陈东等人筹划军略,便也和韩世忠相商。推举后,京东路势力和东南理社势如水火。只因为辽兵压境而不得不同舟共济而已。韩世忠外粗内细,处世圆通,和理社诸人走动频繁,但坐镇京东路的候焕寅参政也将他视为心腹爪牙,京东路每个月都有粮饷从海上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使横海军的扩充如虎添翼,也算是有一桩异数。
“这个好说。”韩世忠答应得爽快,内心却不甚在意。
大宋方面的四支大军,以曹迪所部人马最多,但也最敌视鄂州相府。岳飞、韩世忠、赵行德各领一军,虽然都尊奉相府,但各自为政,赵行德决计不可能干预横海军的军务,反之亦然。岳飞身为枢密使远在襄阳,赵行德领了东南行营都部署,二人名位都不在韩世忠之下,韩世忠更不可能自讨没趣去指使他们。枢密院形同虚设,追击辽军的事情,现在也只能由各大将自行其是。
一江之隔,汉阳城东城楼里,东南行营江北诸将聚在一起。这月余以来,辽兵猛攻江北宋军据守的堡寨,赵行德坐镇汉阳调兵遣将,一仗一仗地打下来,渐渐地竖起了大帅威权。夏军和镇**攻占襄阳的消息传来后,辽兵攻城的势头逐日渐缓。赵行德喘过气来,立刻召集众将,布置筹谋已久的追击计划。
“如果丞相府、曹枢密和韩将军能下定决心,集结大军和辽兵决战,关西精锐再自北向南突袭其侧背,这二十万辽兵,大半都要丢在荆襄。”赵行德眼中闪过一丝惋惜。“如果不然,那么辽军攻坚南下,后路断绝,势必会引兵退回河南。这时候若不乘势追击,我等岂不愧对大江南北数以百万计的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