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一边倒的舆论
1983年7月20日,一直都关注着“大学生到底值不值得就一个掏粪老人”这样讨论的《上海日报》、《西安日报》等数十家各地新闻报纸都就七月十九日《羊城晚报》发表的社论刊登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为了因抢救落入粪坑的掏粪工人而不幸遇难的大学生,其行为是社会正气的具体表现,为他庆功和对他事迹的大力宣传,这样的行为正是为了鼓舞着全国青少年和亿万人民,怎么能说是不值得提?……”
――《上海日报》第四版读者来信
“……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长篇通讯中记载了因救人而牺牲的大学生张华同志的事迹。这些记载着张华同志的小事,比如张华同志在离开部队入学时,带着一个小木箱,装着满满的书,其中有《**宣言》、《**选集》、《党的基本知识问答》、《政治经济学基础》及青年思想修养方面的书籍。比如张华同志在农场劳动时,曾拦住惊牛救了一位女青年。比如张华同志曾在暑假里跳进洪水中抢救过人民群众的财产……都反映了张华同志始终没有忘记用马列主义、**思想武装自己,他是党的好儿女,是**的坚定拥护者。他为了救一个不认识的老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深刻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思想,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伟大情操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道主义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行为是不合适的,需要有些人的自我拷问……”
――《西安日报》第二版记者评论
“昨日《羊城晚报》的社论中提出中国需要在尊重个人权益同时加强国家道德建设及精神建设,并猜测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道德沦丧、群众沦为金钱的奴隶,这样光靠猜测的论调简直就是新闻界最大的侮辱,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不可原谅的失误,作为一家全国知名的报纸,《羊城晚报》的做法必将会引起无知群众的恐慌,必须挽救这种失误,向广大群众进行书面道歉……”
――《山西晚报》副版xx专栏
“……那老人即使获救,究竟还能活几年呢?他对社会还能有些什么贡献呢?……这样一位老人的生命,与植物人的生命又有什么区别呢?其生命价值,究竟在哪一点上高过一草一石呢?而一名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又是多么宝贵!他也许由本科而硕士而博士,而博士后,而教授,而专家学者,他的贡献,不是简单可以预估的……
本报记者在多家大学展开读者调查发现,上面的观点代表相当一部分学生们的观点。事实说明,大学生究竟值不值得救掏粪老人的讨论不仅值得我们讨论,而且答案也已明确。”
――《浙**年报》记者采访
如果说上面几家报纸的言论还仅仅是在谴责《羊城晚报》的社论是在误导群众,是一则严重失责的评论的话,那来自理论界和思想界的责问则将《羊城晚报》抬到了****的对立面上。
……
*********************
来个互动游戏吧:
请大家把自己当做一家报社的总编,这个总编可以有着80年代人的僵化、刻板、教条思维,也可以是怀着某种目的(如讨好某个领导)……
不管怎样,你们要在自己的报纸上表达对《羊城晚报》社论的反对,嗯,就像是这章叛儿写的那样。
要是有筒子能带入到理论界、思想界的身上,从哲学的角度贬斥《羊城晚报》的社论的话,那就更妙了。
有兴趣的筒子们可以在书评区留言,把你代表的报社观点写出来(一段话就行了,尽可能的模仿报纸上的体裁,如读者来信、评论、专栏等),同时要加上xx报xx版,以及自己带入的总编名字。
写的好的段落,叛儿会插入到这一章,同时被选中的总编就当做一个龙套吧。
参考资料:百度:张华:舍己救人的大学生(这就是小说里大学生救掏粪老人情节的来源,发生在1982年)
突然间想起这么一个活动,是因为叛儿发现想要写点有深度的东西简直就是在自己挖坑埋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叛儿写到现在发现这一章有点写不下去了。自己在本章中写的那些报社观点,太不像了。泪……
“……为了因抢救落入粪坑的掏粪工人而不幸遇难的大学生,其行为是社会正气的具体表现,为他庆功和对他事迹的大力宣传,这样的行为正是为了鼓舞着全国青少年和亿万人民,怎么能说是不值得提?……”
――《上海日报》第四版读者来信
“……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长篇通讯中记载了因救人而牺牲的大学生张华同志的事迹。这些记载着张华同志的小事,比如张华同志在离开部队入学时,带着一个小木箱,装着满满的书,其中有《**宣言》、《**选集》、《党的基本知识问答》、《政治经济学基础》及青年思想修养方面的书籍。比如张华同志在农场劳动时,曾拦住惊牛救了一位女青年。比如张华同志曾在暑假里跳进洪水中抢救过人民群众的财产……都反映了张华同志始终没有忘记用马列主义、**思想武装自己,他是党的好儿女,是**的坚定拥护者。他为了救一个不认识的老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深刻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思想,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伟大情操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道主义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行为是不合适的,需要有些人的自我拷问……”
――《西安日报》第二版记者评论
“昨日《羊城晚报》的社论中提出中国需要在尊重个人权益同时加强国家道德建设及精神建设,并猜测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道德沦丧、群众沦为金钱的奴隶,这样光靠猜测的论调简直就是新闻界最大的侮辱,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不可原谅的失误,作为一家全国知名的报纸,《羊城晚报》的做法必将会引起无知群众的恐慌,必须挽救这种失误,向广大群众进行书面道歉……”
――《山西晚报》副版xx专栏
“……那老人即使获救,究竟还能活几年呢?他对社会还能有些什么贡献呢?……这样一位老人的生命,与植物人的生命又有什么区别呢?其生命价值,究竟在哪一点上高过一草一石呢?而一名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又是多么宝贵!他也许由本科而硕士而博士,而博士后,而教授,而专家学者,他的贡献,不是简单可以预估的……
本报记者在多家大学展开读者调查发现,上面的观点代表相当一部分学生们的观点。事实说明,大学生究竟值不值得救掏粪老人的讨论不仅值得我们讨论,而且答案也已明确。”
――《浙**年报》记者采访
如果说上面几家报纸的言论还仅仅是在谴责《羊城晚报》的社论是在误导群众,是一则严重失责的评论的话,那来自理论界和思想界的责问则将《羊城晚报》抬到了****的对立面上。
……
*********************
来个互动游戏吧:
请大家把自己当做一家报社的总编,这个总编可以有着80年代人的僵化、刻板、教条思维,也可以是怀着某种目的(如讨好某个领导)……
不管怎样,你们要在自己的报纸上表达对《羊城晚报》社论的反对,嗯,就像是这章叛儿写的那样。
要是有筒子能带入到理论界、思想界的身上,从哲学的角度贬斥《羊城晚报》的社论的话,那就更妙了。
有兴趣的筒子们可以在书评区留言,把你代表的报社观点写出来(一段话就行了,尽可能的模仿报纸上的体裁,如读者来信、评论、专栏等),同时要加上xx报xx版,以及自己带入的总编名字。
写的好的段落,叛儿会插入到这一章,同时被选中的总编就当做一个龙套吧。
参考资料:百度:张华:舍己救人的大学生(这就是小说里大学生救掏粪老人情节的来源,发生在1982年)
突然间想起这么一个活动,是因为叛儿发现想要写点有深度的东西简直就是在自己挖坑埋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叛儿写到现在发现这一章有点写不下去了。自己在本章中写的那些报社观点,太不像了。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