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4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
接下来的几天,戈文终于使自己浮躁的心灵安静了下来。
四合院里,依旧是来来往往的人流,但是戈文却并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一直凑在人堆中谈笑风生,想要获得其他人的赞叹。
他开始藏拙。
现在戈文慢慢的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当院内最嘈杂的时候,他就会出门去去后海转转。
四合院位于什刹海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内,离后海并不算远,正是个放飞心灵的好地方。
后海说是海,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这是旧时皇家独享的一泓清池,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岸上的民居与居民,周边的王府和名人故居更为它铺陈着京味和历史的无穷韵味。漫步在后海岸边,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能够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咀嚼那似乎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
离开人声鼎沸的四合院,穿过烟袋斜街,后海岸边一片宁静。
冬天的后海,万木萧疏,游人很少,湖面上偶尔会有一艘游船远远的划过。
戈文独自沿着湖边散步,别有一种旷古的忧思。
现在的他正在思考。
巴老的来信让戈文意识到自己的浮躁,也让他恍然悔悟。
别看他在人前那样的风光,光芒四射,可是这份荣耀全部来自他以往在报刊杂志上的作品。
随着时间的流逝,往日这些给他带来名气和光荣的作品总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会被新一代的年轻作家所取代,如果他像以前那样享受于别人的追捧之中,可能没有几年,他便会泯然众人矣,失去带领时代前行的能力。
自己还没有创作出一部真正不朽的作品,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呢!
戈文苦笑了一声,巴老的当头棒喝一下子将他打醒,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浅薄,心中对那个老人无比的感激,慕孺之情油然而生。
那么自己接下来要写些什么呢?
因为买四合院花光了戈文的积蓄,戈文前段时间也曾写过一些小文章换取生活费。只是这些小文章就是他养家糊口的手段,并没有之前他创作的那些作品那样呕心沥血耗费心力。
其实这么久以来,别看戈文创作了那么多作品,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部头其实并没有。
评论、诗歌、散文、科幻小说、军事小说……这些作品哪怕再怎么辉煌一时,再怎么光彩夺目,可终究无法像严肃文学、长篇小说那样带给作家一个声名赫赫的荣誉。
说起来戈文自写作以来,已经获得过很多文学奖项。
他写的《道士塔》、《莫高窟》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一代人》、《五月的麦地》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崛起的诗群》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奖,《海洋时代》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科幻方面,他几乎囊括了第一届中国银河奖的大满贯,甚至《乡村教师》还获得了第13届日本星云奖海外最佳短篇科幻小说奖。
在这些奖项中,鲁迅文学奖是新成立的和茅盾文学奖齐名的奖项,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银河奖也是中国科幻的最高奖,更不要说日本的星云奖了。
可是纵观他获得的所有奖项,竟都是短篇类型的奖项,无一大部头作品!
要知道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只有长篇小说始终被大众认为是最厚重的,最能代表一个作家创作能力和文学水平的文体,也只有长篇小说所蕴含的思想和观念才能潜移默化影响更多的读者,带来更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长篇小说的艺术魅力是其他类型文体的作品所无法相提并论的!
况且,别看戈文获了这么多奖,鲁迅文学奖虽说是和茅盾文学奖齐名的奖项,可毕竟只是刚刚成立的奖项。银河奖就不用说了,仅仅是中国科幻界的自娱自乐,或许很多年以后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可是目前根本名声不显。
在中国,文坛的奖项很多,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戏剧本奖、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评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全国优秀杂文(集)奖……
在所有的奖项中,茅盾文学奖始终是文学界当之无愧的最高奖,影响力最大,是中国最受读者关注,也是最受作家认可的奖项。每一个获奖作家都为自己能够获得茅盾文学奖而自豪骄傲。
而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对象正是长篇小说!
在国外,虽然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级文学奖项,可是世人公认的文学最高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仅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那丰厚的奖金和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诺贝尔文学奖严格的评选流程和不拘一国的文学理念——每一个获奖的作品和作家都是正在创作的或如今才显示出其意义的,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可以说,只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你才能说你是全球顶尖的作家。而诺贝尔文学奖的绝大多数获奖作品也是长篇小说!因为除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国家,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只有长篇小说这种文体才能够在母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留创作者的思想和文本的意义。
戈文也曾写过一本长篇小说,《士兵突击》便是一部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
这部戈文用来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奋战在前线的老兵们的作品,虽然文学价值有限,没有深厚的思想内涵,但却因为弘扬了爱国奉献的主旋律、关注了老山前线的战争这个现实,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读者的喜爱,销量创造了军事题材长篇小说的记录,社会反响强烈。
《士兵突击》的成就和影响力是他写的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很难达到的!而且这本书的影响力会随着一本本书一年一年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所以无论自己接下来要写什么,都一定会是长篇小说。
至于写作的题材……
戈文想到了几天前受王昕波邀请去看的那场演出。
当保罗站在台下嘲笑所有人,某一刻,观众们甚至中国乐队的乐手们的那种愤怒、怨天尤人,乃至对胜利的急迫,都让戈文感到有些陌生。
那一刻戈文想到了很多事情。
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得到了中国史上第一块金牌,中国女排得到了世界冠军,《话说长江》引发收视狂潮,自己的《大国崛起》轰动全国……
之所以会这样,正是大家内心有着脆弱、自卑和无比的失落!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终于能够睁眼看世界了。可是随着外国的各种思想和物品涌入中国,中国人一下子就蒙了。
世界发生了什么?
说好的事情怎么全都变了?
原本还想着要去解放法国,可法国的香水让每一个中国女人双眼冒着金光;原本还想着要去解放日本,可日本的电气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爱不释手;原本还想着要去解放美国,可是美国的高楼大厦、繁华盛景让每个中国人都手足无措……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竟然变得如此的落后?
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竟然变得如此的贫穷?
世界的变化让中国人应接不暇。
很多人内心充满了迷惘,很多人找不到方向。所以任何国家强大的事件才会变成全民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心剂。
在自卑和自强的矛盾中,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开始了亦步亦履,开始了站起来蹒跚学步。
可是,他们却忘了,祖国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历史曾孕育出多少辉煌的印记、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多少伟大的人物事迹……
东施效颦只会让人耻笑。因为只有历史的,才是自己的!
只有坚守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的传统,只有从中国五千年的的深厚积淀中汲取力量和知识,才能真正的让中国崛起!
中国文化中的和谐与大同的理想诉求,以及中庸与理性的处世哲学,才是中国重塑和强化大国心态的思想源泉和终极归宿!
单纯的模仿,根本无法超越。
戈文想到了自己在摇滚现场曾冒出过的一个想法——“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我一定会让大家再重温一下那些曾经的辉煌和伟大!”
那么写一些中国历史的辉煌和伟大!
应该写什么呢?
首先写的和历史典籍符合,不能招摇撞骗误人子弟。
其次写的浅显易懂,不能太过生僻,让读者昏昏欲睡,享受不到阅读的趣味。
戈文的记忆中前世读过的历史书籍如同飞蛾一般,排着整齐的行列,次序冲入脑海。
然后某一瞬间,一本书便清晰的展现了出来——
《明朝的那些事儿》!
()
本书来自
四合院里,依旧是来来往往的人流,但是戈文却并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一直凑在人堆中谈笑风生,想要获得其他人的赞叹。
他开始藏拙。
现在戈文慢慢的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当院内最嘈杂的时候,他就会出门去去后海转转。
四合院位于什刹海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内,离后海并不算远,正是个放飞心灵的好地方。
后海说是海,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这是旧时皇家独享的一泓清池,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岸上的民居与居民,周边的王府和名人故居更为它铺陈着京味和历史的无穷韵味。漫步在后海岸边,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能够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咀嚼那似乎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
离开人声鼎沸的四合院,穿过烟袋斜街,后海岸边一片宁静。
冬天的后海,万木萧疏,游人很少,湖面上偶尔会有一艘游船远远的划过。
戈文独自沿着湖边散步,别有一种旷古的忧思。
现在的他正在思考。
巴老的来信让戈文意识到自己的浮躁,也让他恍然悔悟。
别看他在人前那样的风光,光芒四射,可是这份荣耀全部来自他以往在报刊杂志上的作品。
随着时间的流逝,往日这些给他带来名气和光荣的作品总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会被新一代的年轻作家所取代,如果他像以前那样享受于别人的追捧之中,可能没有几年,他便会泯然众人矣,失去带领时代前行的能力。
自己还没有创作出一部真正不朽的作品,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呢!
戈文苦笑了一声,巴老的当头棒喝一下子将他打醒,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浅薄,心中对那个老人无比的感激,慕孺之情油然而生。
那么自己接下来要写些什么呢?
因为买四合院花光了戈文的积蓄,戈文前段时间也曾写过一些小文章换取生活费。只是这些小文章就是他养家糊口的手段,并没有之前他创作的那些作品那样呕心沥血耗费心力。
其实这么久以来,别看戈文创作了那么多作品,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部头其实并没有。
评论、诗歌、散文、科幻小说、军事小说……这些作品哪怕再怎么辉煌一时,再怎么光彩夺目,可终究无法像严肃文学、长篇小说那样带给作家一个声名赫赫的荣誉。
说起来戈文自写作以来,已经获得过很多文学奖项。
他写的《道士塔》、《莫高窟》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一代人》、《五月的麦地》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崛起的诗群》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奖,《海洋时代》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科幻方面,他几乎囊括了第一届中国银河奖的大满贯,甚至《乡村教师》还获得了第13届日本星云奖海外最佳短篇科幻小说奖。
在这些奖项中,鲁迅文学奖是新成立的和茅盾文学奖齐名的奖项,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银河奖也是中国科幻的最高奖,更不要说日本的星云奖了。
可是纵观他获得的所有奖项,竟都是短篇类型的奖项,无一大部头作品!
要知道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只有长篇小说始终被大众认为是最厚重的,最能代表一个作家创作能力和文学水平的文体,也只有长篇小说所蕴含的思想和观念才能潜移默化影响更多的读者,带来更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长篇小说的艺术魅力是其他类型文体的作品所无法相提并论的!
况且,别看戈文获了这么多奖,鲁迅文学奖虽说是和茅盾文学奖齐名的奖项,可毕竟只是刚刚成立的奖项。银河奖就不用说了,仅仅是中国科幻界的自娱自乐,或许很多年以后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可是目前根本名声不显。
在中国,文坛的奖项很多,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戏剧本奖、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评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全国优秀杂文(集)奖……
在所有的奖项中,茅盾文学奖始终是文学界当之无愧的最高奖,影响力最大,是中国最受读者关注,也是最受作家认可的奖项。每一个获奖作家都为自己能够获得茅盾文学奖而自豪骄傲。
而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对象正是长篇小说!
在国外,虽然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级文学奖项,可是世人公认的文学最高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仅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那丰厚的奖金和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诺贝尔文学奖严格的评选流程和不拘一国的文学理念——每一个获奖的作品和作家都是正在创作的或如今才显示出其意义的,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可以说,只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你才能说你是全球顶尖的作家。而诺贝尔文学奖的绝大多数获奖作品也是长篇小说!因为除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国家,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只有长篇小说这种文体才能够在母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留创作者的思想和文本的意义。
戈文也曾写过一本长篇小说,《士兵突击》便是一部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
这部戈文用来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奋战在前线的老兵们的作品,虽然文学价值有限,没有深厚的思想内涵,但却因为弘扬了爱国奉献的主旋律、关注了老山前线的战争这个现实,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读者的喜爱,销量创造了军事题材长篇小说的记录,社会反响强烈。
《士兵突击》的成就和影响力是他写的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很难达到的!而且这本书的影响力会随着一本本书一年一年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所以无论自己接下来要写什么,都一定会是长篇小说。
至于写作的题材……
戈文想到了几天前受王昕波邀请去看的那场演出。
当保罗站在台下嘲笑所有人,某一刻,观众们甚至中国乐队的乐手们的那种愤怒、怨天尤人,乃至对胜利的急迫,都让戈文感到有些陌生。
那一刻戈文想到了很多事情。
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得到了中国史上第一块金牌,中国女排得到了世界冠军,《话说长江》引发收视狂潮,自己的《大国崛起》轰动全国……
之所以会这样,正是大家内心有着脆弱、自卑和无比的失落!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终于能够睁眼看世界了。可是随着外国的各种思想和物品涌入中国,中国人一下子就蒙了。
世界发生了什么?
说好的事情怎么全都变了?
原本还想着要去解放法国,可法国的香水让每一个中国女人双眼冒着金光;原本还想着要去解放日本,可日本的电气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爱不释手;原本还想着要去解放美国,可是美国的高楼大厦、繁华盛景让每个中国人都手足无措……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竟然变得如此的落后?
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竟然变得如此的贫穷?
世界的变化让中国人应接不暇。
很多人内心充满了迷惘,很多人找不到方向。所以任何国家强大的事件才会变成全民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心剂。
在自卑和自强的矛盾中,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开始了亦步亦履,开始了站起来蹒跚学步。
可是,他们却忘了,祖国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历史曾孕育出多少辉煌的印记、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多少伟大的人物事迹……
东施效颦只会让人耻笑。因为只有历史的,才是自己的!
只有坚守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的传统,只有从中国五千年的的深厚积淀中汲取力量和知识,才能真正的让中国崛起!
中国文化中的和谐与大同的理想诉求,以及中庸与理性的处世哲学,才是中国重塑和强化大国心态的思想源泉和终极归宿!
单纯的模仿,根本无法超越。
戈文想到了自己在摇滚现场曾冒出过的一个想法——“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我一定会让大家再重温一下那些曾经的辉煌和伟大!”
那么写一些中国历史的辉煌和伟大!
应该写什么呢?
首先写的和历史典籍符合,不能招摇撞骗误人子弟。
其次写的浅显易懂,不能太过生僻,让读者昏昏欲睡,享受不到阅读的趣味。
戈文的记忆中前世读过的历史书籍如同飞蛾一般,排着整齐的行列,次序冲入脑海。
然后某一瞬间,一本书便清晰的展现了出来——
《明朝的那些事儿》!
()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