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重生之激扬江山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节蝴蝶翅膀的第一扇(一)

    第一百四十七节蝴蝶翅膀的第一扇(一)

    听贾忠勇讲了这么多王疯子的故事,在加上后世对《亮剑》这部小说改成的电视剧的了解,让郑浩相信自己完全能写出一部比原著更好的作品。郑浩记得小说版的《亮剑》是二千年初的时候才出版的,而且作者写这本书用时不长,在短短八个月的时间就完稿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作者根本还没动笔。当然更关键的是,郑浩知道这个叫都梁的作者在体制内混的不错,抢了他的《亮剑》这部小说,郑浩心理上不会有什么负罪感,郑浩叹了口气:“对不起了,你就安心混你的仕途吧!出名的机会就让给小弟我吧!”

    创作是个寂寞而痛苦的过程,即算剽窃也不是件轻松的事,因为现在每个字都要郑浩从自己的脑袋中的记忆里提出来,再通过手白纸黑字的写出来,而不像后世网络时代利用“复制、粘贴”等功能拼凑而成。此刻郑浩就坐在他那间小屋里开始准备着写作大纲。大纲这东西非常好,一般来说可以帮助作者在长时间的写作过程中保持情节的一贯性。不至于初期写的精彩无比,而后来就离题、跑题、不知所云。

    本来说起来,准备写小说的话,还应该准备一份人物表,上面写上每个人物的简历及何时登场以及大致情节等等,甚至还可以写上一些未来可供发挥的不为人所知的“秘史”。

    但在《亮剑》中亮相的出场人物郑浩熟悉得很,而且几乎没有人有什么秘史,这些人物的原型现在都没有什么忌讳,他们的经历都明白清晰,人物性格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地方,所以郑浩干脆偷懒就不写出场人物表,直接开始写大纲。

    一天几乎几万字的写作进度使得郑浩感觉自己的手腕都酸了,这写字也是件体力活啊!坐着不动这么长时间也挺累人的,和练武比起来不遑多让。

    郑浩看着眼前的这一大摞稿子,有点感慨。他前世没写过小说,就是大学毕业论文的也是到处找资料东拼西凑成的。没想到自己每天几万字这么硬咬着牙坚持下来,居然真的把《亮剑》这本几十万字的小说写出来了。

    看到郑浩拿着厚厚一叠文稿走了进来,徐燕颇为好奇,她知道郑浩这些天每晚都来贾忠勇这里打听王近山的事,说要写小说,不过也经常与贾忠勇说些军队里的事情,两个人一通子乱聊,聊军队建设,聊打仗,聊许多……,两个人聊的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每天晚上的这个时候,可说是贾忠勇最开心的时候。

    作为一名编辑,徐燕知道这么厚的文稿的份量,真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郑浩竟写了这么多,她对于郑浩写作的神速是佩服得很,更想要看看郑浩写作的功力怎么样。经过这么多天的了解、认识,徐燕现在知道郑浩才十岁,刚小学毕业,如果他写出的作品还真像的话,那么稍微宣传一下下肯定能出名。而作为发现少年作家的徐燕,也将有她的好处,毕竟现在是八二年,正是文学领域百花齐放的时候,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

    开始看了两页的徐燕惊讶的发现郑浩的小说写的特别“流畅”,她不知道第一次写小说的郑浩是怎么做到的,能够将自己的意思如此清晰的表达给读者。这本小说拿在手里,徐燕很快就被郑浩的小说吸引住了,徐燕是越看越觉得惊喜,吸引她的不仅是军事故事本身,还有郑浩深厚的设计安排剧情的功底。郑浩仿佛是专门研究过读者心理一般,情节**的安排的环环相扣,真让人看得心潮澎湃,随着故事的发展、**的跌荡起伏而拍案叫好。

    但是更让她惊讶的是,这本小说能引起她的心灵的共鸣,她清楚的体会到,在《亮剑》这本小说里,温情的部分让人觉得如醉春风,压抑的部分让人觉得愤怒难奈,**的部分让人觉得热血沸腾,悲伤的部分让人忍不住黯然泪下。

    徐燕惊讶的发现,那些日本军人的台词,郑浩还真的用的是日语发音。她真没想到年纪轻轻的郑浩如此多才,还真能写的出这样成熟的小说。

    徐燕拿着《亮剑》坐在沙发上专心致志地看着,郑浩与贾忠勇在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郑浩有意无意地说了句:“贾老,如果把我们俩这些天聊的东西都写下来,你说是不是当得上一部军事论文,要能送到你那可称作军事家的老上级刘帅、邓政委那里,他们会不会大吃一惊?”

    听到郑浩这句话,贾忠勇人一楞,一下呆坐在沙发里没作声,他的眼睛里渐渐泛起了异样的神采,他一振而起,在屋子里踱了两圈,看着郑浩:“好!好!小郑,你真行……”

    于是这段时间里,贾老的书房里,三个人都在奋笔疾书,徐燕根据她这段时间所掌握的贾忠勇的资料在撰写一本叫做《刘邓麾下的日子》的自传。

    作为对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功勋卓著的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外驰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承、邓老,戎马倥偬几十年。他们在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武装革命反对武装反革命的漫长征程中,敏锐果敢、机智多谋、深思断行,以统帅兼士兵的风范,身经百战,从胜利到胜利,在战火纷飞的硝烟中反复实践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人民军队的组建、训练及其与人民群众之间血肉关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全部军事、政治、理论著述和实践经验,极其丰富多彩。作为一位曾跟随刘、邓,经历过从太行山到大别山战斗生活的干部,贾忠勇希望通过徐燕的文笔将他心目中对两位伟人的祟敬之情完美的体现出来。

    抗战八年,刘、邓领导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始终战斗在太行山上,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发展壮大为一支抗战的主力军。一九四六年,蒋介石发动全面进攻,我军被迫作战,到一九四七年七月,由于敌我力量的消长,我们制止了蒋军的全面进攻。此时,刘、邓大军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正如**同志所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作为亲历者的贾忠勇,希望能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把刘、邓领导、指挥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从太行山到大别山,再到解放全中国的波澜壮阔的斗争经历再现出来。而徐燕也不负贾忠勇的期望,在书中既写了重大战役、战斗,英勇牺牲的将领,无畏的指战员,根据地的开发建设,争取敌伪军,扩大统一战线等史实;又重点突出了刘、邓的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政治建军思想贯穿全书,形象地记述了他们互敬互爱、相亲相知如一人的挚情。当徐燕完稿之时,贾忠勇读着她的手迹,特别感到亲切。

    夏日的潭洲,作为三大火炉之一,是极为难过的。虽然电风扇在极力送出凉风,但对于屋内的高温,却无济于事。而这时的贾忠勇与郑浩却毫不在意,两个人也没有闲暇的时间来关注它,他们不顾现在夏天的炎热,各自汗流浃背的忙着,偶尔抬起头来交流几句,或者把自己的文稿交给对方指正一下。

    这几年以来,虽然贾忠勇被摒弃在军队工作之外,娲居在这疗养院里,但他并没有放下内心深处几十年来对人民军队的热爱。被郑浩这么一提醒,他就想写一点东西,将他这些天与郑浩讨论、碰撞出的一些火花化作一本有着深刻思想的军事著作,转呈有关部门,这何尝不是对培养了他几十年的军队的一种报效方式,这也算是一种不能工作的弥补方式吧,内心深处,对于未来,贾忠勇还有一丝奢望。

    令贾忠勇没有想到的是,他与郑浩所合写的这两本书后来给他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回报。凭此,他重新恢复了职务,更一步步创造了人生更大的辉煌,登上了事业的最高峰。他与郑浩合著的两本书被世界各国、军事院校选为必读书目,影响之大以至于无数国内外军事院校都通过各种途径想邀请两位作者去讲学,而这己是不太可能的了。因为后来作为负责解放军作战事务的核心领导人之一,贾忠勇很少再露面于公众视野之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二本书都是作为国家机密存在的。当少数知情者得知贾忠勇是在赋闲的时候,与一位忘年交构思这二本书的时候,无不佩服他交友识人的运气和在落魄的时候不自暴自弃的精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