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重生之激扬江山

正文 第十五节

    第十五节

    当人有目标,有事情做的时候,时间就如手中的沙子一样,一下子就漏完了。这次赶闹子,郑栋辉彭向红本来是不准备去的,因为为了郑浩的事,一连赶了三次闹子,家里没有什么东西要买了,也没有什山东西能卖。结果郑浩却蛮不讲理的大吵大闹,要知道郑浩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乱发过脾气,像现在这样吵着非要去见徐静川,这还是第一次。俩夫妻没办法,只好同意了去桃川,就当是散心。

    没想到刚到桃川镇圩市口,就有一个中年、一个青年二个人拦住了他们,年纪大一点的中年人对郑栋辉说:“你是郑栋辉吧?徐校长要见见你们夫妻两人。”郑栋辉诧异地看了一眼这两个人,双与彭向红对视一眼,心理有些奇怪,虽然知道徐静川在教郑浩练武术,但一直以为是老人家无聊,逗小孩玩而己!夫妻俩跟在两个人身边边走边寒暄,郑浩带着大黑、小黑正准备往桃川小学的后山走,却被那中年人叫住了,“今天先去徐?长家有点事!”郑浩“哦”了一声,放慢了脚步,跟在了大人们后面。

    这次,郑浩和他父毋见到徐静川的地方正是徐静川练武时被郑浩看到的那个院子。当郑浩他们走进这个小院,郑栋辉彭向红两夫妻都看呆了,从没有见过这样雅致的小院子。徐静川招呼客人们坐下:“今天请俩位来,是有件事想和俩们商量一下。”徐静川把自己的身份作了个介绍,又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他想要把郑浩收为入门弟子,原来这一段时间,徐静川让人仔细打探郑浩及他父母的情况,这下让他是大感吃惊,原来郑浩在桃川农场是如此声名响亮。他暗自欣喜,要知道他自认自己是个明师,韩愈对于师道曾经做过一个经典的诠释,他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徐静川觉得对于这句名言,完全就是自己的写照,他相信自己在武技传道和德行两方面,都完全可作任何一个人的老师,可在现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即算凭着自己在永江的德望,可以有着许多的方便,但也不可能太过逆势而行;如果自己将练武收徒这件事闹得太过于暄嚣,只怕也有不可测的祸事发生。所以,找一个品行善良、刻苦肯练而又有悟性的后辈加以雕琢是现今唯一的法子。可他看来看去,周遭没有一人能入他的法眼。

    直到郑浩这个小娃娃出现。聪明胆大是不用说了,而这一段时间郑浩在农场蹲马步、练功的情形他也了如指掌,这下真令他惊喜交加、要知道国术它是需要习武者在个人长期的不断实践中去感悟去体会。因此需要有一定的悟性,没有一定的悟性和相应的身体条件,就难以得其中的奥妙。提高技击能力,使之能实战是国术最主要的价值追求,可是,国术的技击格斗能力并不是一种天然性的搏斗,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训和练的结果,所以前人说过,“凡百学矣,莫不有师,况乎技击之学”。如果没有师承,如何使得后来者习得武中奥义呢,在师徒传承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谈拳授道,贵乎择人,这包含了两个含义,只有选择好的传人,才能习得上乘武功,能不能习得武功,练习到它的至高境界,这自然要看传人的素质如何;同样,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使本门武功不致中落。因此择徒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练武之人如果没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吃不了苦头,下不了苦功,是练不出真功夫的。而能碰上一个像郑浩这种不用人督促,就肯下苦功死练的徒弟可说是千载难逢,是每一个做师父的莫大荣幸。做师父的自己尽心尽力反复身传言教,就是想使徒弟真正掌握,学会本门功夫,而徒弟如果能在师父的管教下刻苦训练,不断领会,这样就使得本门武艺能代代相传,代代总结,这样就可以不断有所精进发展。所以练武这件事自古是“师择徒、徒择师”能拜到一个有真材实料的明师固然是徒弟的幸运,可找到一个聪慧肯学的徒弟何尝不是一个做师父的幸事!

    徐静川这番要收郑浩做入室弟子的话让郑栋辉彭向红两夫妻既欣喜又有点舍不得,因为徐静川说要让郑浩住到他家里。但想到能给郑浩找个老师,能学到真本事,他们俩即算再舍不得也要放手,免得耽误了自己这个天才儿子。郑栋辉嚅嚅着不好意思地向徐静川说道:“徐校长,您肯收郑浩作学生,我们夫妻两是千肯万肯,只是这学费?”徐静川微微一笑,“这些,你们俩就不要操心了,小孩子家家的,能费多少!”

    就这样,郑浩就跟着住进了徐家,这时他才知道徐静川竟然没有结婚,只是一个人住。每天开始了习文练武的生话。徐静川可不是普通的一介武夫,徐家书香传家,自小就修习儒家经典,其后又去北平求学,东西方文学熔为一炉,古今中外,莫不通晓,琴棋书画样样皆能,本来觉得一身本事就这样要白白荒废了,可此刻却收了一个郑浩这种重生的怪胎作徒弟,以成年人的心态自然知道自己此刻是多么的幸运,就像海棉吸水一样将徐静川所教的每一种知识都勤学苦练起来,自然每一天都过充实忙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