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8章 番人
第558章番人
赵懿起身之后把陈馨从仁宗怀里抱了下来,小丫头还有些舍不得仁宗的胡子,极不情愿的离开仁宗的怀抱,那表情看上去格外引人心疼。
仁宗哄了她两句,等赵懿将她抱走之后,看了一眼陈元:“世美,这一次很多南洋使臣来我大宋朝贺,当真是让我大宋扬眉吐气了一番,听说现在在广州和福州有很多番邦的商人,是不是这样的?”
陈元说道:“回皇上,臣知道的是两个月之前的数字,不算吐蕃和回鹘的那些商人,在广州,登记在册的常驻的有两百四十余位,而且人数正在增加。”
仁宗很是高兴:“好,好,人家肯来我们这里住,最少说明咱们这里比他们那儿要好,这些都是你的功劳,朕给你记着呢。你那大丫头有十六了吧?要不要朕封她一个爵位?”
陈元一抱拳:“臣不敢居功。这爵位万万是封不得的,万岁,她只是一个小孩子。为万岁效力,是臣应该做的事情。”
对于陈元来说,宋朝的商业在这个年代本来就发达,在陈元到来之前就有很多国家的商人在宋朝淘金,到了神宗的年代,还专门设立了番市,陈元没有做什么特殊的事情,只是推了一把而已,把这个速度加快了一些罢了。
但是仁宗却不这么看,这三年,大宋的变化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不光是汴京,就是那些县城都繁华了起来。
船厂造出了一种大船,重达八百多吨的,是为那远洋航运量身打造的。这种船采用了现在大宋最先进的隔水舱的技术,整个船身三十四个隔水舱。这种技术比之欧洲早了两百多年,三十四个隔水舱也就意味着就算是船触礁了,只要船板不破碎,一两个隔水舱漏水根本不影响航行。
而且能带的货物更多,这种船的下海,加上在南洋一带张匡正从当地找到了合伙人,使得大宋的贸易成本大大的降低。居民的收入提高一些之后,以前那些只有有钱人家才用得起的物品,慢慢的出现在了寻常的百姓家中。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就是功绩,一个皇上能保证自己的臣民的生活水平就是他的成绩,特别是在封建王朝,很不容易。仁宗真的很高兴,假如再能有一个辉煌的战绩,那就足以让他当成那千古一帝了。
仁宗对陈元说道:“一家人在一起,就不用如此客气了,若不是你出力,大宋断然不会有今天的局面。世美你是打算先解决辽国的问题呢,还是先把东瀛和高丽的事情办好?”
打下高丽,为仁宗开疆拓土,是陈元当初的承诺,但是现在仁宗明显的倾向于先和辽国开打了。
陈元能理解仁宗的心情,好不容易逮住一个能欺负一下辽兴宗的机会,仁宗自然不愿意这么轻易的放过。若是辽国还处在内外交困之中,仁宗能等,但是现在辽国也开始改革了,他是真的害怕辽国在赶到自己的前头去。
辽兴宗的改革非常的有目的,他首先也是实行强军,他知道,对付宋朝,用军队来说话是最为合适的。虽然他们偷取武经总要的计划失败了,但是这两年的时间,辽国的军队大批量的装备了他们自己研究的新式的铠甲,据说就是为了对抗宋军那穿透力极强的连弩的。
还有辽兴宗弄的那些良田,基本上都在宋辽边境,显然是为了一旦发生战争,辽国能比较轻松的得到补给。辽国人也开始注意补给了,这和他们以往作战的风格完全不同,说明他们正视了现在大宋,已经做好了打一场长久的硬仗的准备。
仁宗看的很明白,所以他很着急。
陈元说道:“万岁,臣以为,现在还不是打辽国的时候。”
仁宗一声叹息:“朕怕是越过越难打了。”
陈元却是很有把握:“万岁放心,等我们把高丽和东瀛的事情做完了,我有办法让辽国回到以前。”
仁宗转过头来,看看陈元的眼睛,陈元的眼神告诉他,这不是一句大话。仁宗却心下怀疑,挥退左右闲人之后,和陈元找了一座凉亭坐下:“世美,那耶律宗元看样子是不准备和辽兴宗对着干了,你还有什么好的办法么?”
陈元对他是没有丝毫的隐瞒:“万岁,耶律宗元不是不敢,臣心中断定,他们之间一定是达成了什么协议,辽国的太子到现在都没有确定,这显然是辽兴宗对耶律宗元做出的让步。”
仁宗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陈元说道:“我猜了一下,能让他们双方都做出让步的,很可能就是辽国的改革。当初在辽国的时候,辽兴宗就像改革,耶律宗元也想,虽然因为那太子的位置两个人闹的很不愉快,但是如果辽兴宗推行改革的话,耶律宗元不会反对。不知道对不对,具体的我已经派人去调查了,只是还没有结果。”
这些情况仁宗都是知道的,可从来没有综合到一起想过,如今听到陈元这么一说,也是微微点头:“你有什么办法?”
陈元说道:“两年之内解决高丽和东瀛,然后马上让辽国的改革全部泡汤。”
仁宗听他说的还是如此肯定,脸上露出了笑容:“你打算这么做?”
陈元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来:“万岁,就用它就可以了。”
接着把自己的计划详细的和仁宗说了一下,仁宗听后却是脸色变了:“这么做可以么?这要是收不住的话,咱们这些年可也算是白干了。”
陈元十分肯定的点头:“万岁放心,解决了高丽和东瀛,这事情我有十足的把握。”
仁宗最终点点头:“好,我给你两年的时间,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陈元笑了一下,很是恭敬地反问了一句:“我几时让您失望过?”
陈元确实很有把握在两年之内把高丽和东瀛的事情办好,两个人刚刚说道这里,只听那宫人在前面通报:“万岁,夏相国和文彦博大人前来求见。”
仁宗站了起来:“走吧,想他们今天也是来拜年的,咱们一起去看看。”
陈元现在基本上很少和这些朝中的大臣直接接触,朝堂上有宋祁和夏随替他盯着,他放心的很。他自己不是当官的材料,但是夏随可以,等到明天王安石有了足够的资本进入朝堂,就更方便了。
好长时间没见到夏竦了,今天大家抵到面子上,若是不去的话显然有些失礼,当下和仁宗一起去见夏竦和文彦博。
夏竦见了陈元还算客气,陈元现在又不在朝堂,两个人没有什么利益上的冲突,所以也没有什么矛盾,夏竦不是老庞那种看着你觉得有些危险就动手的人。
文彦博这些年又升官了,已经和欧阳修一起,成为大宋第二梯队的主要力量,仁宗对他也很是信赖:“相国,文爱卿,来,过来坐下说话。”
“臣,谢万岁。”
两人谢了一声之后,走到仁宗前面几步站立,旁边的宫人马上搬来椅子。一看见朝中大臣来了,苏晓悠面带微笑给仁宗倒了一杯茶水,然后轻声说道:“万岁,臣妾先退去了。”
这也是仁宗和朝中的大臣们能很快接受这位新的贵妃娘娘的地方,她不会去听那些不该她听的东西。
夏竦和文彦博起来对苏晓悠还礼之后,苏晓悠低头走开,仁宗这才说道:“两位爱卿有什么事情么?”
夏竦看看文彦博,文彦博起身说话:“万岁,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广州知州前日在京师的时候和臣说了一件事情,他觉得在广州的番邦商人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人在我大宋定居,可是那些蛮夷不光语言不通,还不懂我们大宋的人情法典,闹出了不少事情来,他想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这些番人。”
仁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点头:“嗯,他有折子没有?”
文彦博摇头:“还没有,他只是和臣说了一下,臣觉得这个想法很是必要,所以,特来向万岁禀报。”
仁宗手指椅子:“坐下说的,朕和世美刚才还说道那些蛮夷,这样吧,你让他上个折子,然后让大臣们商榷一下就是。”
文彦博应声:“是,微臣心中以为,当设立专门的居住地点,还要建立一所学校,让他们能学习我大宋的文化。”
说这两条的时候陈元还没有反应,因为这两条都是应该的,但是最后文彦博说的这句,着实让陈元大为吃惊。
“再专门订立一个法度,当番邦人触犯我大宋律法的时候,按照这个法度来量罪。”
陈元知道个法度绝对不是从严的,这也就是意味着这些番邦人可以在大宋老百姓的面前享受某些特权。
在宋朝的士大夫看来这很正常,是一个大国对番邦的气度,但是这在陈元看来就是一种变态。
大国可以有气度,仁宗可以赏赐给那些使者很多钱,这并不过分。你们这些士大夫也可以对那些人另眼相看,那是你们愿意。
但是不要让老百姓把他们当做洋大人来供着,因为这是你们用那个所谓专门订立的法度强迫老百姓接受的。
陈元的眼光看着文彦博,文彦博显得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他并不知道,历史上文彦博提出这个法度是在神宗时期,这个法度一直延续到南宋,造成的后果就是,福州一地的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被那些番人任意杀戮。
陈元没说什么。这是他现在的习惯,有什么要说的回头跟仁宗单独说,有什么要争吵的让夏随他们上朝来吵,他自己尽量不直接介入任何朝堂上的争斗。
仁宗点点头:“嗯,先上个本吧,写的详细一些。”
文彦博得到了仁宗的认可很是高兴,抱拳说道:“是,微臣遵旨。”。.。
更多到,地址
赵懿起身之后把陈馨从仁宗怀里抱了下来,小丫头还有些舍不得仁宗的胡子,极不情愿的离开仁宗的怀抱,那表情看上去格外引人心疼。
仁宗哄了她两句,等赵懿将她抱走之后,看了一眼陈元:“世美,这一次很多南洋使臣来我大宋朝贺,当真是让我大宋扬眉吐气了一番,听说现在在广州和福州有很多番邦的商人,是不是这样的?”
陈元说道:“回皇上,臣知道的是两个月之前的数字,不算吐蕃和回鹘的那些商人,在广州,登记在册的常驻的有两百四十余位,而且人数正在增加。”
仁宗很是高兴:“好,好,人家肯来我们这里住,最少说明咱们这里比他们那儿要好,这些都是你的功劳,朕给你记着呢。你那大丫头有十六了吧?要不要朕封她一个爵位?”
陈元一抱拳:“臣不敢居功。这爵位万万是封不得的,万岁,她只是一个小孩子。为万岁效力,是臣应该做的事情。”
对于陈元来说,宋朝的商业在这个年代本来就发达,在陈元到来之前就有很多国家的商人在宋朝淘金,到了神宗的年代,还专门设立了番市,陈元没有做什么特殊的事情,只是推了一把而已,把这个速度加快了一些罢了。
但是仁宗却不这么看,这三年,大宋的变化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不光是汴京,就是那些县城都繁华了起来。
船厂造出了一种大船,重达八百多吨的,是为那远洋航运量身打造的。这种船采用了现在大宋最先进的隔水舱的技术,整个船身三十四个隔水舱。这种技术比之欧洲早了两百多年,三十四个隔水舱也就意味着就算是船触礁了,只要船板不破碎,一两个隔水舱漏水根本不影响航行。
而且能带的货物更多,这种船的下海,加上在南洋一带张匡正从当地找到了合伙人,使得大宋的贸易成本大大的降低。居民的收入提高一些之后,以前那些只有有钱人家才用得起的物品,慢慢的出现在了寻常的百姓家中。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就是功绩,一个皇上能保证自己的臣民的生活水平就是他的成绩,特别是在封建王朝,很不容易。仁宗真的很高兴,假如再能有一个辉煌的战绩,那就足以让他当成那千古一帝了。
仁宗对陈元说道:“一家人在一起,就不用如此客气了,若不是你出力,大宋断然不会有今天的局面。世美你是打算先解决辽国的问题呢,还是先把东瀛和高丽的事情办好?”
打下高丽,为仁宗开疆拓土,是陈元当初的承诺,但是现在仁宗明显的倾向于先和辽国开打了。
陈元能理解仁宗的心情,好不容易逮住一个能欺负一下辽兴宗的机会,仁宗自然不愿意这么轻易的放过。若是辽国还处在内外交困之中,仁宗能等,但是现在辽国也开始改革了,他是真的害怕辽国在赶到自己的前头去。
辽兴宗的改革非常的有目的,他首先也是实行强军,他知道,对付宋朝,用军队来说话是最为合适的。虽然他们偷取武经总要的计划失败了,但是这两年的时间,辽国的军队大批量的装备了他们自己研究的新式的铠甲,据说就是为了对抗宋军那穿透力极强的连弩的。
还有辽兴宗弄的那些良田,基本上都在宋辽边境,显然是为了一旦发生战争,辽国能比较轻松的得到补给。辽国人也开始注意补给了,这和他们以往作战的风格完全不同,说明他们正视了现在大宋,已经做好了打一场长久的硬仗的准备。
仁宗看的很明白,所以他很着急。
陈元说道:“万岁,臣以为,现在还不是打辽国的时候。”
仁宗一声叹息:“朕怕是越过越难打了。”
陈元却是很有把握:“万岁放心,等我们把高丽和东瀛的事情做完了,我有办法让辽国回到以前。”
仁宗转过头来,看看陈元的眼睛,陈元的眼神告诉他,这不是一句大话。仁宗却心下怀疑,挥退左右闲人之后,和陈元找了一座凉亭坐下:“世美,那耶律宗元看样子是不准备和辽兴宗对着干了,你还有什么好的办法么?”
陈元对他是没有丝毫的隐瞒:“万岁,耶律宗元不是不敢,臣心中断定,他们之间一定是达成了什么协议,辽国的太子到现在都没有确定,这显然是辽兴宗对耶律宗元做出的让步。”
仁宗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陈元说道:“我猜了一下,能让他们双方都做出让步的,很可能就是辽国的改革。当初在辽国的时候,辽兴宗就像改革,耶律宗元也想,虽然因为那太子的位置两个人闹的很不愉快,但是如果辽兴宗推行改革的话,耶律宗元不会反对。不知道对不对,具体的我已经派人去调查了,只是还没有结果。”
这些情况仁宗都是知道的,可从来没有综合到一起想过,如今听到陈元这么一说,也是微微点头:“你有什么办法?”
陈元说道:“两年之内解决高丽和东瀛,然后马上让辽国的改革全部泡汤。”
仁宗听他说的还是如此肯定,脸上露出了笑容:“你打算这么做?”
陈元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来:“万岁,就用它就可以了。”
接着把自己的计划详细的和仁宗说了一下,仁宗听后却是脸色变了:“这么做可以么?这要是收不住的话,咱们这些年可也算是白干了。”
陈元十分肯定的点头:“万岁放心,解决了高丽和东瀛,这事情我有十足的把握。”
仁宗最终点点头:“好,我给你两年的时间,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陈元笑了一下,很是恭敬地反问了一句:“我几时让您失望过?”
陈元确实很有把握在两年之内把高丽和东瀛的事情办好,两个人刚刚说道这里,只听那宫人在前面通报:“万岁,夏相国和文彦博大人前来求见。”
仁宗站了起来:“走吧,想他们今天也是来拜年的,咱们一起去看看。”
陈元现在基本上很少和这些朝中的大臣直接接触,朝堂上有宋祁和夏随替他盯着,他放心的很。他自己不是当官的材料,但是夏随可以,等到明天王安石有了足够的资本进入朝堂,就更方便了。
好长时间没见到夏竦了,今天大家抵到面子上,若是不去的话显然有些失礼,当下和仁宗一起去见夏竦和文彦博。
夏竦见了陈元还算客气,陈元现在又不在朝堂,两个人没有什么利益上的冲突,所以也没有什么矛盾,夏竦不是老庞那种看着你觉得有些危险就动手的人。
文彦博这些年又升官了,已经和欧阳修一起,成为大宋第二梯队的主要力量,仁宗对他也很是信赖:“相国,文爱卿,来,过来坐下说话。”
“臣,谢万岁。”
两人谢了一声之后,走到仁宗前面几步站立,旁边的宫人马上搬来椅子。一看见朝中大臣来了,苏晓悠面带微笑给仁宗倒了一杯茶水,然后轻声说道:“万岁,臣妾先退去了。”
这也是仁宗和朝中的大臣们能很快接受这位新的贵妃娘娘的地方,她不会去听那些不该她听的东西。
夏竦和文彦博起来对苏晓悠还礼之后,苏晓悠低头走开,仁宗这才说道:“两位爱卿有什么事情么?”
夏竦看看文彦博,文彦博起身说话:“万岁,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广州知州前日在京师的时候和臣说了一件事情,他觉得在广州的番邦商人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人在我大宋定居,可是那些蛮夷不光语言不通,还不懂我们大宋的人情法典,闹出了不少事情来,他想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这些番人。”
仁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点头:“嗯,他有折子没有?”
文彦博摇头:“还没有,他只是和臣说了一下,臣觉得这个想法很是必要,所以,特来向万岁禀报。”
仁宗手指椅子:“坐下说的,朕和世美刚才还说道那些蛮夷,这样吧,你让他上个折子,然后让大臣们商榷一下就是。”
文彦博应声:“是,微臣心中以为,当设立专门的居住地点,还要建立一所学校,让他们能学习我大宋的文化。”
说这两条的时候陈元还没有反应,因为这两条都是应该的,但是最后文彦博说的这句,着实让陈元大为吃惊。
“再专门订立一个法度,当番邦人触犯我大宋律法的时候,按照这个法度来量罪。”
陈元知道个法度绝对不是从严的,这也就是意味着这些番邦人可以在大宋老百姓的面前享受某些特权。
在宋朝的士大夫看来这很正常,是一个大国对番邦的气度,但是这在陈元看来就是一种变态。
大国可以有气度,仁宗可以赏赐给那些使者很多钱,这并不过分。你们这些士大夫也可以对那些人另眼相看,那是你们愿意。
但是不要让老百姓把他们当做洋大人来供着,因为这是你们用那个所谓专门订立的法度强迫老百姓接受的。
陈元的眼光看着文彦博,文彦博显得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他并不知道,历史上文彦博提出这个法度是在神宗时期,这个法度一直延续到南宋,造成的后果就是,福州一地的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被那些番人任意杀戮。
陈元没说什么。这是他现在的习惯,有什么要说的回头跟仁宗单独说,有什么要争吵的让夏随他们上朝来吵,他自己尽量不直接介入任何朝堂上的争斗。
仁宗点点头:“嗯,先上个本吧,写的详细一些。”
文彦博得到了仁宗的认可很是高兴,抱拳说道:“是,微臣遵旨。”。.。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