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8章 仁宗的志向
襄阳王?
王伦说完之后陈元并没有多少惊讶,在宋朝有窥伺江山的能力的人并不多,王伦杀出山东一路往南,陈元的心里就已经开始怀疑这个人。【高品质更新】听到王伦亲口说出来,陈元点头:“好,剩下的事情交给我做,我不敢说能保你活着,但是我会尽力的,文广,叫郎中来给他看伤!”
王伦的事情很麻烦,不过还是有一线希望的。先要得到王伦的配合,只有王伦配合自己,把一切都说出来,那么才能让仁宗相信,在这次反叛的事情中,王伦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小卒,只是被别人利用了的傻瓜。
这样的话,才能让他的罪名轻上一些,可以保证让王伦一个扛着罪名,不累及他的妻儿,可王伦还是必须要死的。陈元准备回去求仁宗,让仁宗开恩,准许王伦在临死之前和妻儿见上一面,这个条件仁宗应该会答应。
只要仁宗答应了,就能拖住王伦的刑期。
宋朝想让一个等死的人活着,除了那“八议”之外,还有一条路可以走,这就是那死刑犯的运气好,正好碰到皇上大赦天下。那个时候所有的罪犯罪减一等,王伦就可以改为“秋后问斩。”
这是宋朝的一种死缓的方式,也就是对于有些当死还是不当死存在争议的犯人,就把案子押到秋后,调查调查,问清楚了,再决定斩还是不斩。
这是王伦活下来的唯一机会。
现在仁宗有足够的理由大赦天下,因为宋朝尝到了阔别已久的胜利的滋味,还有,为了今年能有一个风调雨顺,大敖天下也在情理之中。
这个提议陈元不能说,应该由司天监的官员提出来更为合适。依照陈元现在的能力,从司天监走一个后门,并不是什么难事。
看着那郎中把王伦的伤口处理好,陈元说道:“走,那文彦博定然会先告状的,等咱们京师,少不了一番周折。”
他们用了七夭的时间和刘平等人汇合,又过了十日,方才到达汴京城郊。
这一次,仁宗亲自出城十里相迎,朝中百官分列两旁恭候。
自从宋朝开朝以来,只有大将菖彬灭了南唐的时候有过这样待遇!包括上一次范仲淹回来,仁宗都只是在城门口迎接一下就可以了。
陈元等人也没有想到仁宗居然亲自出来了,那特使也没告诉他们,这让第一眼看见仁宗的董奎和言占二人很是慌张,一个跟头从马上翻了下来,跪在地上居然忘记了通知后面的将军们。百度搜名加章节逼quge
仁宗还记得董奎,这一次他能清楚的报出董奎的名字了:“董奎!咬人的狗,朕记得你!”
这句话让董奎十分激动,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在这一时间,他感觉自己这辈子活着都值了!皇上都记得自己的名字了,这一辈子还有更高的追求么?
陈元和刘平等人很快跑了过来,同样下马拜倒,见过仁宗。
仁宗的脸上都是笑容,这让陈元放心了不少。这说明文彦博告状的事情最少没有破坏仁宗的好心情。
陈元把王伦带走,这在文彦博看来是大问题,可是在仁宗的眼里却并没有文彦博奏折上说的那么严重。他是皇上,他要的是江山安定。内忧外患现在都被解除了,至于是谁解除的,这个在皇上的眼里真的不重要。
仁宗随口说道:“都起来,一路上也辛苦你们了,现在先歇息片刻,朕这一次为你们准备了庆功宴,虽然说现在大宋困难,但是只要你们打了胜仗,朕就会犒赏三军!”
陈元先谢恩:“谢万岁!”
三军将士跟他一起喊过之后,等陈元起身他们才跟着起来。仁宗看着陈元:“世美,你果然每次都不会让我失望!你在奏折上说,李元昊最后是自杀的?”
陈元点头:“是,本来臣想带他回来交给万岁处置,.可是他负隅顽抗,最后看到没有希望了,就畏罪自杀。臣和野利遇乞说了,让他按照党项的风俗以平民规格埋葬李元昊,不得依照大王的规格。”
仁宗显然对这样处理很是满意:“嗯,不锚,你想的还算周到。”
陈元看着他心情很好,马上说道:“还有一件事情臣要禀报万岁,那李元昊的儿子,臣带到这里来了。”
宁哥儿是李元吴的儿子,而党项和大宋的关系很特殊,说是藩属国,李元昊已经背宋。
说是两个国家,可宋朝从来没有承认过党项。
算作是藩属国的话,李元昊就是犯上作乱,那应该诛灭九族。
陈元知道仁宗不会杀一个八岁孩子的,但是这个问题必须先说清楚才是,省的日后有不必要的麻烦。
回头招手:“宁哥儿,过来,给皇上磕头。”
宁哥儿走了过来,看了仁宗两限,居然没有跪下,旁边一众宋朝大臣的脸色马上就不好看了。
倒是仁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着宁哥儿那昂起的头颅,柔声问了一句:“你是李元昊的儿子?”
宁哥儿点点头。
仁宗从他的眼神里面仿佛读懂了什么,接着问道:“你,是不是心里很恨我们杀了你的父亲?”
宁哥儿又点点头。
一旁的庞吉一步跨了上来:“万岁,这娃儿和李元昊一样狼子野心,不思他党项的过错,还想着我们逼死他父亲,该杀!”
仁宗微微摇头:“太师这话太过了,他才八岁,他能分的清楚是非么?他能分的清楚对错么?”
说着,仁宗伸出手想去摸一下宁哥儿的脑袋,宁哥儿下意识的躲避了一下。仁宗的手停了下来,一声叹息:“唉,八岁的孩子,他看着他爹娘死在我们手里,自然会恨的。世美,你打算怎么安排他?”
陈元说道:”找间学堂,让他读圣贤之,以后希望他能做一个明事理的人。7仁宗点头:“好,你安排,以香邦臣子的待遇给他每月拨俸禄。”
宋朝是很大度的,大度的有些过头了。在宋朝其他的国家建立邦交之后,那些国家大多会派使者常驻宋朝,按照道理来说,这些使者的开销都因该是那些国家自己掏腰包才对,可是宋朝不一样,为了显示对番邦的关照,他们每个月都按照一个数额放一笔可观的生活费给那些使者。
这个规矩也没人逼他们,是士大夫们自己订立的。如果让宁哥儿享受这个待遇的话,那么以后他的吃喝问题是不愁了,可以过上一种舒适的二世祖的生活。
陈元跟着说道:“万岁仁慈。”
仁宗看着他,忽然压低了声音:“先别说好听的,王伦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要给朕一个交代才可以。”
他的声音虽然很低,可是旁边那些重臣还是听到了的,他们的眼睛都看向陈元。从他们的眼神中陈元能看出,有几个人在等着8嵩自己一脚呢。
陈元当即也小声说道:“回万岁,臣是怕文彦博大人一时不查,将那王伦杀了,那事情就说不清楚了。在王伦造反之际范大人就曾经跟臣说过,必然有人和王伦相互支持,这个人就在朝堂。.臣以为,这个人的危害比之王伦要可怕许多,所以,臣斗胆,才做出这等事情来。”
仁宗想起,范仲淹也和自己说过这样的话,只是当时大宋的形式很严峻,必须马上平定王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查这些。
现在听陈元一说,仁宗的脸孔马上严肃了起来:”问出来了么?”
陈元点头:“他说了,只是微臣不知道是真是假,微臣以为,当将王伦等人交给包大人审问过后,再明正典刑。”
夏竦听到这里眼神里面充满了失望,陈元把人带回来,却交给包拯,这于情于理都说的通,他抓不住任何把柄。至于文彦博,这小子有些太笨,上奏章的时候已经说明“臣本意斩杀王伦,枭以慑乱民……”这无疑是为陈元圆了他这番话。
仁宗听后点头,目光转向包拯:“包爱卿,事情交给你办。”
包拯应道:“微臣遵旨。“由于仁宗的心情好,随意陈元的两件小事情就这样搞定了。他没有想过能让宁哥儿一下忘掉仇恨,也没有想过马上把王伦等人救出来,事情要一步一步做。
只要这一步顺利,自己再努力做下一步就是。接下来是例行的庆功宴了,这是仁宗两年之内第三次举办庆功宴。别的不说,光是这次数,就足以让仁宗感觉到有些扬眉吐气。
更让仁宗高兴的是,上两次的庆功宴来的都是大臣和将士,而这一次,那些番邦的使者也来了,甚至连辽国都派出了使者,借恭贺宋朝战胜的名义来递交新的国。
他们为什么来的仁宗的心里很清楚,特别是辽国,现在宋朝已经缓解了危机,辽国那里和蒙古以及女真的战斗虽然已经进入了尾声,但是他们粮食危机越来越严重,已经有一种要步党I页后尘而去的架势在里面了。这个时候,辽国怕了!
辽国也会害怕自己?这个问题仁宗以前想都不敢想,但是这次辽国的使者却是态度谦和,规规矩矩的递交国,恭喜宋朝战胜党项,他们很是惶恐的对仁宗说,辽国希望宋辽双方都能遵守当初的盟约,永远不生战争,结永世之好!
仁宗感觉有些自豪,也有些好笑。那盟约已经被辽国屡次修改的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现在他们才想起来去遵守?自己从继位开始就被辽兴宗欺负,他现在想和自己结永世之好?
仁宗看看周围都是信得过的人,当下很是兴奋的问道:“诸位爱卿,今年若是风调雨顺,等明年新军编制完成,朕要完成太祖皇帝遗志,收复没有收复的十三个州!诸位以为如何?”
群臣大惊。
〖未完待续〗
王伦说完之后陈元并没有多少惊讶,在宋朝有窥伺江山的能力的人并不多,王伦杀出山东一路往南,陈元的心里就已经开始怀疑这个人。【高品质更新】听到王伦亲口说出来,陈元点头:“好,剩下的事情交给我做,我不敢说能保你活着,但是我会尽力的,文广,叫郎中来给他看伤!”
王伦的事情很麻烦,不过还是有一线希望的。先要得到王伦的配合,只有王伦配合自己,把一切都说出来,那么才能让仁宗相信,在这次反叛的事情中,王伦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小卒,只是被别人利用了的傻瓜。
这样的话,才能让他的罪名轻上一些,可以保证让王伦一个扛着罪名,不累及他的妻儿,可王伦还是必须要死的。陈元准备回去求仁宗,让仁宗开恩,准许王伦在临死之前和妻儿见上一面,这个条件仁宗应该会答应。
只要仁宗答应了,就能拖住王伦的刑期。
宋朝想让一个等死的人活着,除了那“八议”之外,还有一条路可以走,这就是那死刑犯的运气好,正好碰到皇上大赦天下。那个时候所有的罪犯罪减一等,王伦就可以改为“秋后问斩。”
这是宋朝的一种死缓的方式,也就是对于有些当死还是不当死存在争议的犯人,就把案子押到秋后,调查调查,问清楚了,再决定斩还是不斩。
这是王伦活下来的唯一机会。
现在仁宗有足够的理由大赦天下,因为宋朝尝到了阔别已久的胜利的滋味,还有,为了今年能有一个风调雨顺,大敖天下也在情理之中。
这个提议陈元不能说,应该由司天监的官员提出来更为合适。依照陈元现在的能力,从司天监走一个后门,并不是什么难事。
看着那郎中把王伦的伤口处理好,陈元说道:“走,那文彦博定然会先告状的,等咱们京师,少不了一番周折。”
他们用了七夭的时间和刘平等人汇合,又过了十日,方才到达汴京城郊。
这一次,仁宗亲自出城十里相迎,朝中百官分列两旁恭候。
自从宋朝开朝以来,只有大将菖彬灭了南唐的时候有过这样待遇!包括上一次范仲淹回来,仁宗都只是在城门口迎接一下就可以了。
陈元等人也没有想到仁宗居然亲自出来了,那特使也没告诉他们,这让第一眼看见仁宗的董奎和言占二人很是慌张,一个跟头从马上翻了下来,跪在地上居然忘记了通知后面的将军们。百度搜名加章节逼quge
仁宗还记得董奎,这一次他能清楚的报出董奎的名字了:“董奎!咬人的狗,朕记得你!”
这句话让董奎十分激动,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在这一时间,他感觉自己这辈子活着都值了!皇上都记得自己的名字了,这一辈子还有更高的追求么?
陈元和刘平等人很快跑了过来,同样下马拜倒,见过仁宗。
仁宗的脸上都是笑容,这让陈元放心了不少。这说明文彦博告状的事情最少没有破坏仁宗的好心情。
陈元把王伦带走,这在文彦博看来是大问题,可是在仁宗的眼里却并没有文彦博奏折上说的那么严重。他是皇上,他要的是江山安定。内忧外患现在都被解除了,至于是谁解除的,这个在皇上的眼里真的不重要。
仁宗随口说道:“都起来,一路上也辛苦你们了,现在先歇息片刻,朕这一次为你们准备了庆功宴,虽然说现在大宋困难,但是只要你们打了胜仗,朕就会犒赏三军!”
陈元先谢恩:“谢万岁!”
三军将士跟他一起喊过之后,等陈元起身他们才跟着起来。仁宗看着陈元:“世美,你果然每次都不会让我失望!你在奏折上说,李元昊最后是自杀的?”
陈元点头:“是,本来臣想带他回来交给万岁处置,.可是他负隅顽抗,最后看到没有希望了,就畏罪自杀。臣和野利遇乞说了,让他按照党项的风俗以平民规格埋葬李元昊,不得依照大王的规格。”
仁宗显然对这样处理很是满意:“嗯,不锚,你想的还算周到。”
陈元看着他心情很好,马上说道:“还有一件事情臣要禀报万岁,那李元昊的儿子,臣带到这里来了。”
宁哥儿是李元吴的儿子,而党项和大宋的关系很特殊,说是藩属国,李元昊已经背宋。
说是两个国家,可宋朝从来没有承认过党项。
算作是藩属国的话,李元昊就是犯上作乱,那应该诛灭九族。
陈元知道仁宗不会杀一个八岁孩子的,但是这个问题必须先说清楚才是,省的日后有不必要的麻烦。
回头招手:“宁哥儿,过来,给皇上磕头。”
宁哥儿走了过来,看了仁宗两限,居然没有跪下,旁边一众宋朝大臣的脸色马上就不好看了。
倒是仁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着宁哥儿那昂起的头颅,柔声问了一句:“你是李元昊的儿子?”
宁哥儿点点头。
仁宗从他的眼神里面仿佛读懂了什么,接着问道:“你,是不是心里很恨我们杀了你的父亲?”
宁哥儿又点点头。
一旁的庞吉一步跨了上来:“万岁,这娃儿和李元昊一样狼子野心,不思他党项的过错,还想着我们逼死他父亲,该杀!”
仁宗微微摇头:“太师这话太过了,他才八岁,他能分的清楚是非么?他能分的清楚对错么?”
说着,仁宗伸出手想去摸一下宁哥儿的脑袋,宁哥儿下意识的躲避了一下。仁宗的手停了下来,一声叹息:“唉,八岁的孩子,他看着他爹娘死在我们手里,自然会恨的。世美,你打算怎么安排他?”
陈元说道:”找间学堂,让他读圣贤之,以后希望他能做一个明事理的人。7仁宗点头:“好,你安排,以香邦臣子的待遇给他每月拨俸禄。”
宋朝是很大度的,大度的有些过头了。在宋朝其他的国家建立邦交之后,那些国家大多会派使者常驻宋朝,按照道理来说,这些使者的开销都因该是那些国家自己掏腰包才对,可是宋朝不一样,为了显示对番邦的关照,他们每个月都按照一个数额放一笔可观的生活费给那些使者。
这个规矩也没人逼他们,是士大夫们自己订立的。如果让宁哥儿享受这个待遇的话,那么以后他的吃喝问题是不愁了,可以过上一种舒适的二世祖的生活。
陈元跟着说道:“万岁仁慈。”
仁宗看着他,忽然压低了声音:“先别说好听的,王伦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要给朕一个交代才可以。”
他的声音虽然很低,可是旁边那些重臣还是听到了的,他们的眼睛都看向陈元。从他们的眼神中陈元能看出,有几个人在等着8嵩自己一脚呢。
陈元当即也小声说道:“回万岁,臣是怕文彦博大人一时不查,将那王伦杀了,那事情就说不清楚了。在王伦造反之际范大人就曾经跟臣说过,必然有人和王伦相互支持,这个人就在朝堂。.臣以为,这个人的危害比之王伦要可怕许多,所以,臣斗胆,才做出这等事情来。”
仁宗想起,范仲淹也和自己说过这样的话,只是当时大宋的形式很严峻,必须马上平定王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查这些。
现在听陈元一说,仁宗的脸孔马上严肃了起来:”问出来了么?”
陈元点头:“他说了,只是微臣不知道是真是假,微臣以为,当将王伦等人交给包大人审问过后,再明正典刑。”
夏竦听到这里眼神里面充满了失望,陈元把人带回来,却交给包拯,这于情于理都说的通,他抓不住任何把柄。至于文彦博,这小子有些太笨,上奏章的时候已经说明“臣本意斩杀王伦,枭以慑乱民……”这无疑是为陈元圆了他这番话。
仁宗听后点头,目光转向包拯:“包爱卿,事情交给你办。”
包拯应道:“微臣遵旨。“由于仁宗的心情好,随意陈元的两件小事情就这样搞定了。他没有想过能让宁哥儿一下忘掉仇恨,也没有想过马上把王伦等人救出来,事情要一步一步做。
只要这一步顺利,自己再努力做下一步就是。接下来是例行的庆功宴了,这是仁宗两年之内第三次举办庆功宴。别的不说,光是这次数,就足以让仁宗感觉到有些扬眉吐气。
更让仁宗高兴的是,上两次的庆功宴来的都是大臣和将士,而这一次,那些番邦的使者也来了,甚至连辽国都派出了使者,借恭贺宋朝战胜的名义来递交新的国。
他们为什么来的仁宗的心里很清楚,特别是辽国,现在宋朝已经缓解了危机,辽国那里和蒙古以及女真的战斗虽然已经进入了尾声,但是他们粮食危机越来越严重,已经有一种要步党I页后尘而去的架势在里面了。这个时候,辽国怕了!
辽国也会害怕自己?这个问题仁宗以前想都不敢想,但是这次辽国的使者却是态度谦和,规规矩矩的递交国,恭喜宋朝战胜党项,他们很是惶恐的对仁宗说,辽国希望宋辽双方都能遵守当初的盟约,永远不生战争,结永世之好!
仁宗感觉有些自豪,也有些好笑。那盟约已经被辽国屡次修改的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现在他们才想起来去遵守?自己从继位开始就被辽兴宗欺负,他现在想和自己结永世之好?
仁宗看看周围都是信得过的人,当下很是兴奋的问道:“诸位爱卿,今年若是风调雨顺,等明年新军编制完成,朕要完成太祖皇帝遗志,收复没有收复的十三个州!诸位以为如何?”
群臣大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