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 106橡胶大王
在清末这个没有网络的年代,消息的传递出了口口相传之外,就是各种报纸。为了及时了解各种信息,徐天宝每天要阅读十几份报纸。这天,一份天津的报纸引起了他的兴趣。
报纸上登载,三井洋行广告称:敝商会现在天津设立分号,专售英国克比多利市之盛货野司会社制造各样新式宝星牌自行车,与众不同。此车真乃货实价廉,且鲜明华丽无比,又兼非常坚固,敝行并可能保长久不坏。共运到五十辆。出售分期交价,以三个月内为限。头一月付洋三十元,第二月三十元,第三月二十元。若付现洋,每辆七十五元。
按照当时白银与银元的比价1:1.4,80元相当于55两左右。这则广告可说明三个问题:1、自行车因属贵重物品,已采取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一次性付款的价格是每辆75元,分期付款的期限是3个月,每辆80元,比一次性付款贵5元。2、一家洋行一次到货50辆,说明天津自行车市场不小。3、一些名牌自行车已经出现:“宝星牌装置飞轮、明闸、链子包”,性能和装潢已相当先进。
同一个版面上,还登有其他洋行的广告:鸿顺洋行宣布专售英美各国男女自行车,各样飞车,时式无链条快车,车灯、车铃以及车上应用之件一概俱全;美国巴希克洋行新到德国名厂制造头等新样女脚踏车十部,每部价银六十两。广告的附图是一辆女车。附图显示,这辆女车有车铃,车闸,还有今天已经很难见到的车灯,车链已经采取全包式。
19世纪末自行车在上海及其他城市的兴起,除了车辆自身的改进、城市道路的改善等原因外,还由于3名英国人骑车环游地球,途经中国长江流域大都市,激起了中国人对试骑自行车的莫大兴趣。据当时上海《时务报》、《申报》的连续报道,这次环游地球的壮举从1896年7月20日开始,从伦敦出发,由印度入中国,历经汉口、芜湖、苏州等城市,1897年12月22日抵达上海,历时520余日,行程14332公里。骑行者一路上风餐露宿,将沿途见闻随时记录下来,投往各大报馆,借助稿费支付旅游所需。在中国,他们每到一个城市,都有大批中国人前往看稀奇。抵上海时,寓沪外国人骑车几百辆蜂拥出城迎接,一时蔚为壮观,华人观者如潮。这一切,客观上为自行车作了最好的宣传。
自行车由于轻灵便捷大受欢迎,但道路条件则限制了它的发展。1899年,苏州官府因骑车人日益增多,而道路狭窄,经常造成交通事故,禁止中国普通百姓在城内骑自行车。被允许骑车者只有三种人:“西人、教士、教民”,其余“一概不准乘坐”。由于种种限制,到1904年春,成都市内仅有7辆自行车,其中3辆车的车主为外国人,1辆为邮政局送信用,其余3辆的使用者为普通中国人。
中国在后世曾被称为自行车的王国,徐天宝也早就有意要涉足自行车行业。只是当时的工人技术不熟,而且被香烟战争用掉了不少时间。现在得闲,徐天宝自然又有了做自行车的念头。熟练的技术工人、自行车的图纸和车架所需要的钢材徐天宝都有了,唯一没有的就是用来制造自行车充气轮胎的橡胶。
1845年,出生于苏格兰的土木技师R?w?汤姆生发明了充气轮胎,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被推广。到了1888年,在爱尔兰当兽医的医格兰人J?B?邓禄普先生取得了充气轮胎的专利。当时,J?B?邓禄普先生10岁的儿子强尼买了一辆三轮自行车,但是因为当时的轮胎还都是用硬橡胶做的实心轮胎,因此,在满是石头的路上行走时很不舒服,儿子的抱怨激发了邓禄普先生的灵感,因此,被遗忘了四十多年的充气轮胎再次问世。随着时代的进步,邓禄普先生发明的充气轮胎很快在自行车上得到了应用,并迅速迈向了汽车领域,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振华公司一众工程师的努力下,第一辆国字号自行车下线,徐天宝给自己的自行车起了两个名字作为商标——“凤凰”和“永久”。
为了打开销路,徐天宝让人带上首批的三十两样车,分别到北京、天津的繁华地段招摇过市。那几天,北京和天津市民经常可以在街上看见一群人在洋车上插着小旗,不断地按动铃铛,在街上一圈又一圈的打转。
不过,让他们奇怪的是,为啥这些骑洋车的人,身上的衣裳咋都穿这么厚呢?他们哪里知道,整个振华公司,除了徐天宝,就没人会骑车。为了学会骑车,小伙子们没少摔跤,于是有人想出点子,在身上多穿厚厚的衣服来防摔。好在现在是冬天,要不然得捂出一身痱子。终于,小伙子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凤凰和永久牌脚踏车惹来一片关注,那些富家子弟纷纷打听到哪里能买到,销路一时大开。
当时销售自行车的商家大多打这样的广告:今有外洋精造脚踏车公司专托本公司在中国广为销售。该厂欲扬其名于天下,故价值廉之尤廉,所有车上大小物件,亦可零售。现因来货无多,凡有追风逐电之好者,速来尝试。是价目列下:头等,价洋八十五元;二等,价洋七十八元。灯、铃全备。可见当时自行车的价格有85元和78元两种。
振华机器公司生产的自行车,成本价每辆折成银元是30元左右,零售单价定价75元,于是一推出市场就卖脱销了,随着自行车在京津的热销,直隶、山东、江苏各地闻风而起,形成一股所向披靡的自行车潮流。工厂接到了一长串订单,生产任务加班加点还难以完成,只能排到2个月后。
面对如此火爆的销售,一眨眼的功夫就把原本不多的橡胶轮胎库存给消耗光了。靠从上海、天津的洋行购买已然不能满足要求了。而且,那些洋行大多也销售自行车,哪里能容得振华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
于是,夏明顺奉命下南洋寻找橡胶源。
轮船在天津、上海、广州都靠过岸,上船的多是华侨和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夏明顺一口北方腔,在周遭的客家话、闽南话、粤语中显得格外突兀。不过带来的一个好处是,其他愿意和两人攀谈的旅客格外多。
夏明顺是北方人,对南方都不熟悉,更别谈南洋了,所以徐天宝通过简照南的关系,安排了自己的兄弟简玉阶陪着夏明顺去新加坡,寻找一个名叫陈嘉庚的华侨商人。
船只终于在新加坡靠了岸,一听说两人准备找陈嘉庚,当地人便有些摇头,还有几个看来也是华侨出身的好意提醒他们:“他为人不错,但是他的生意不知道能做到几时呢
经过一番周折,夏明顺和简玉阶还是见到了陈嘉庚,这时的陈嘉庚才25岁,他和弟弟陈敬贤一起经验着新利川黄梨厂、谦益米店和福山树胶园。得知对方是来采购橡胶的,陈嘉庚很高兴。自从几年前巴西三叶橡胶刚刚引种到马来亚的时候,陈嘉庚就花2000元购买了树种,并在自己的菠萝园里种植橡胶树,迈出了成为橡胶大王的第一步。
在夏明顺和简玉阶看来,陈嘉庚的生意做得不小,为什么自己刚来星洲时,别人会说他的生意未必做的长呢?
陈嘉庚收起了初时的笑意,严肃的说道:“先父陈杞柏晚年实业失败欠人债务20余万元,虽然星洲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是我们中国人是讲究‘父债子还’的,中国人要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
“好一句言必信,行必果!”同为南洋华侨的简玉阶竖起了大拇指,“商人首重诚信,有你这句话,还怕生意做不长久?”
夏明顺笑道:“咱们中华儿女,到哪儿都忘不了自己是中国人呀!”说罢,夏明顺又说道:“不如有机会,把这橡胶树引种到咱们大清国去?”
陈嘉庚抬头望向北方,“父母之邦么????~”他的神情无比向往
●●●●●●●●●
“八格牙路~!”就在夏明顺和简玉阶在南阳与陈嘉庚商议橡胶问题的时候,赤峰三井物产分社的石田茂三正气的摔了一个从宜兴买来的紫砂壶
“这个支那人,处处与帝国为敌吗?”石田茂三指着报纸上报道凤凰、永久牌自行车热卖的消息,想起之前徐天宝撕毁合同的“卑鄙行径”,石田茂三怒不可遏
“课长~~由于支那人的脚踏车手脚比我们还便宜,使得我们代理的脚踏车大量积压。”说话的是石田茂三的助手龟井新太郎,“因此,二阶堂社长很恼火,要您尽快想办法。”
石田茂三冷哼道:“二阶堂自己都在天津被人弄得灰头土脸、颜面扫地,凭什么命令我想办法?”
龟井新太郎说道:“课长,我到想到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石田茂三问道
报纸上登载,三井洋行广告称:敝商会现在天津设立分号,专售英国克比多利市之盛货野司会社制造各样新式宝星牌自行车,与众不同。此车真乃货实价廉,且鲜明华丽无比,又兼非常坚固,敝行并可能保长久不坏。共运到五十辆。出售分期交价,以三个月内为限。头一月付洋三十元,第二月三十元,第三月二十元。若付现洋,每辆七十五元。
按照当时白银与银元的比价1:1.4,80元相当于55两左右。这则广告可说明三个问题:1、自行车因属贵重物品,已采取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一次性付款的价格是每辆75元,分期付款的期限是3个月,每辆80元,比一次性付款贵5元。2、一家洋行一次到货50辆,说明天津自行车市场不小。3、一些名牌自行车已经出现:“宝星牌装置飞轮、明闸、链子包”,性能和装潢已相当先进。
同一个版面上,还登有其他洋行的广告:鸿顺洋行宣布专售英美各国男女自行车,各样飞车,时式无链条快车,车灯、车铃以及车上应用之件一概俱全;美国巴希克洋行新到德国名厂制造头等新样女脚踏车十部,每部价银六十两。广告的附图是一辆女车。附图显示,这辆女车有车铃,车闸,还有今天已经很难见到的车灯,车链已经采取全包式。
19世纪末自行车在上海及其他城市的兴起,除了车辆自身的改进、城市道路的改善等原因外,还由于3名英国人骑车环游地球,途经中国长江流域大都市,激起了中国人对试骑自行车的莫大兴趣。据当时上海《时务报》、《申报》的连续报道,这次环游地球的壮举从1896年7月20日开始,从伦敦出发,由印度入中国,历经汉口、芜湖、苏州等城市,1897年12月22日抵达上海,历时520余日,行程14332公里。骑行者一路上风餐露宿,将沿途见闻随时记录下来,投往各大报馆,借助稿费支付旅游所需。在中国,他们每到一个城市,都有大批中国人前往看稀奇。抵上海时,寓沪外国人骑车几百辆蜂拥出城迎接,一时蔚为壮观,华人观者如潮。这一切,客观上为自行车作了最好的宣传。
自行车由于轻灵便捷大受欢迎,但道路条件则限制了它的发展。1899年,苏州官府因骑车人日益增多,而道路狭窄,经常造成交通事故,禁止中国普通百姓在城内骑自行车。被允许骑车者只有三种人:“西人、教士、教民”,其余“一概不准乘坐”。由于种种限制,到1904年春,成都市内仅有7辆自行车,其中3辆车的车主为外国人,1辆为邮政局送信用,其余3辆的使用者为普通中国人。
中国在后世曾被称为自行车的王国,徐天宝也早就有意要涉足自行车行业。只是当时的工人技术不熟,而且被香烟战争用掉了不少时间。现在得闲,徐天宝自然又有了做自行车的念头。熟练的技术工人、自行车的图纸和车架所需要的钢材徐天宝都有了,唯一没有的就是用来制造自行车充气轮胎的橡胶。
1845年,出生于苏格兰的土木技师R?w?汤姆生发明了充气轮胎,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被推广。到了1888年,在爱尔兰当兽医的医格兰人J?B?邓禄普先生取得了充气轮胎的专利。当时,J?B?邓禄普先生10岁的儿子强尼买了一辆三轮自行车,但是因为当时的轮胎还都是用硬橡胶做的实心轮胎,因此,在满是石头的路上行走时很不舒服,儿子的抱怨激发了邓禄普先生的灵感,因此,被遗忘了四十多年的充气轮胎再次问世。随着时代的进步,邓禄普先生发明的充气轮胎很快在自行车上得到了应用,并迅速迈向了汽车领域,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振华公司一众工程师的努力下,第一辆国字号自行车下线,徐天宝给自己的自行车起了两个名字作为商标——“凤凰”和“永久”。
为了打开销路,徐天宝让人带上首批的三十两样车,分别到北京、天津的繁华地段招摇过市。那几天,北京和天津市民经常可以在街上看见一群人在洋车上插着小旗,不断地按动铃铛,在街上一圈又一圈的打转。
不过,让他们奇怪的是,为啥这些骑洋车的人,身上的衣裳咋都穿这么厚呢?他们哪里知道,整个振华公司,除了徐天宝,就没人会骑车。为了学会骑车,小伙子们没少摔跤,于是有人想出点子,在身上多穿厚厚的衣服来防摔。好在现在是冬天,要不然得捂出一身痱子。终于,小伙子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凤凰和永久牌脚踏车惹来一片关注,那些富家子弟纷纷打听到哪里能买到,销路一时大开。
当时销售自行车的商家大多打这样的广告:今有外洋精造脚踏车公司专托本公司在中国广为销售。该厂欲扬其名于天下,故价值廉之尤廉,所有车上大小物件,亦可零售。现因来货无多,凡有追风逐电之好者,速来尝试。是价目列下:头等,价洋八十五元;二等,价洋七十八元。灯、铃全备。可见当时自行车的价格有85元和78元两种。
振华机器公司生产的自行车,成本价每辆折成银元是30元左右,零售单价定价75元,于是一推出市场就卖脱销了,随着自行车在京津的热销,直隶、山东、江苏各地闻风而起,形成一股所向披靡的自行车潮流。工厂接到了一长串订单,生产任务加班加点还难以完成,只能排到2个月后。
面对如此火爆的销售,一眨眼的功夫就把原本不多的橡胶轮胎库存给消耗光了。靠从上海、天津的洋行购买已然不能满足要求了。而且,那些洋行大多也销售自行车,哪里能容得振华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
于是,夏明顺奉命下南洋寻找橡胶源。
轮船在天津、上海、广州都靠过岸,上船的多是华侨和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夏明顺一口北方腔,在周遭的客家话、闽南话、粤语中显得格外突兀。不过带来的一个好处是,其他愿意和两人攀谈的旅客格外多。
夏明顺是北方人,对南方都不熟悉,更别谈南洋了,所以徐天宝通过简照南的关系,安排了自己的兄弟简玉阶陪着夏明顺去新加坡,寻找一个名叫陈嘉庚的华侨商人。
船只终于在新加坡靠了岸,一听说两人准备找陈嘉庚,当地人便有些摇头,还有几个看来也是华侨出身的好意提醒他们:“他为人不错,但是他的生意不知道能做到几时呢
经过一番周折,夏明顺和简玉阶还是见到了陈嘉庚,这时的陈嘉庚才25岁,他和弟弟陈敬贤一起经验着新利川黄梨厂、谦益米店和福山树胶园。得知对方是来采购橡胶的,陈嘉庚很高兴。自从几年前巴西三叶橡胶刚刚引种到马来亚的时候,陈嘉庚就花2000元购买了树种,并在自己的菠萝园里种植橡胶树,迈出了成为橡胶大王的第一步。
在夏明顺和简玉阶看来,陈嘉庚的生意做得不小,为什么自己刚来星洲时,别人会说他的生意未必做的长呢?
陈嘉庚收起了初时的笑意,严肃的说道:“先父陈杞柏晚年实业失败欠人债务20余万元,虽然星洲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是我们中国人是讲究‘父债子还’的,中国人要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
“好一句言必信,行必果!”同为南洋华侨的简玉阶竖起了大拇指,“商人首重诚信,有你这句话,还怕生意做不长久?”
夏明顺笑道:“咱们中华儿女,到哪儿都忘不了自己是中国人呀!”说罢,夏明顺又说道:“不如有机会,把这橡胶树引种到咱们大清国去?”
陈嘉庚抬头望向北方,“父母之邦么????~”他的神情无比向往
●●●●●●●●●
“八格牙路~!”就在夏明顺和简玉阶在南阳与陈嘉庚商议橡胶问题的时候,赤峰三井物产分社的石田茂三正气的摔了一个从宜兴买来的紫砂壶
“这个支那人,处处与帝国为敌吗?”石田茂三指着报纸上报道凤凰、永久牌自行车热卖的消息,想起之前徐天宝撕毁合同的“卑鄙行径”,石田茂三怒不可遏
“课长~~由于支那人的脚踏车手脚比我们还便宜,使得我们代理的脚踏车大量积压。”说话的是石田茂三的助手龟井新太郎,“因此,二阶堂社长很恼火,要您尽快想办法。”
石田茂三冷哼道:“二阶堂自己都在天津被人弄得灰头土脸、颜面扫地,凭什么命令我想办法?”
龟井新太郎说道:“课长,我到想到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石田茂三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