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新中华1903

韬光养晦 69租地

    “结束北洋烟草?”徐天宝眼睛一亮

    周学熙点了点头,神情有些黯然,挤出一些笑容,“农务局管辖的营田十倾,烟丝机2台,卷烟机3台,雇工49人,全部作价~这个数。”周学熙伸出三根手指

    “三十万?”徐天宝问道

    “三万。”周学熙摇了摇头

    徐天宝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三万两?在徐天宝看来,光是那些熟练的制烟工人就值三万两,更何况是那些种植烟草的良田和购自日本的制烟机器。

    不过徐天宝的脸上依旧默然,他说道:“那么草民敢问大人,如果草民接手北洋烟草,北洋烟草所享受的与英美烟草公司一样的税收优惠呢??”

    周学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却没有马上说话。周学熙知道,眼下,朝廷里正有一股力量在运作,这股力量的目标就是实行烟草专卖制度。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法、意、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清政府被迫多次割地赔款,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而庞大的开支,使国库极度空虚。清政府急于寻找新的财源以弥补财政不足。根据当时的情况,提高烟草税收为最佳选择。然而卷烟工业在国外异军突起,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为攫取高额利润,开始向中国大量输出卷烟,仅光绪二十五年(1899)从上海一地输入的卷烟就达70余种,价值70多万海关两。同时,外国资本纷纷利用中国廉价烟叶和劳动力,建立卷烟厂,在很短时间内,控制中国烟叶主产区的收购,中国的烟草市场基本为外国资本所垄断。针对此种情况,如何杜塞漏卮,提高烟草税收,被提到清政府的议事日程。

    当时,一些受西方和日本烟草专卖理论影响的洋务派人物,先后提出效仿外国实践经验在中国实施烟草专卖。曾任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参赞的熊希龄,对外国实行专卖增加财政收入的制度留有深刻印象。

    在地方实力派中,盛宣怀也提出对烟草“拟请奏明先设专卖局,全归官办”,并拟烟草专卖三则办法九条:

    第一则进口烟草办法。除中国朝廷外,无论何人不得将烟草运进中国口岸,非营商贩运携带烟草进口者限定数量。进口烟草由官办专卖局购收,无论何人不能直接行销。

    第二则洋商在各口岸制造烟办法。将各口岸洋商、华商烟草制造厂,统由中国朝廷购回,以为官办。

    第三则内地烟草专卖办法。(1)划分区域,设立专卖局,收买烟叶及发售卷烟。(2)划分烟草种植适宜区域,种植烟叶必须立簿登明,悉归专卖局收买,不准售与他人。(3)确认烟草制造人及零售人,颁发官照。所有制造原料及零售卷烟统由专卖局发给详细凭单,粘贴印花。查有非专卖局之物,一概没收处罚。(4)所种烟叶和所产卷烟,必须全部售与专卖局,不得自行销售。(5)除经认定烟叶、卷烟生产和零售人执有官照外,不得经销和私藏一切烟草。如违,没收处罚。(6)凡是与外商烟厂有合同的商店,由专卖局颁发零售执照,取消与外商合同。(7)进口卷烟应按千支纳税,不得按烟丝百斤交纳(8)进口卷烟按每千支征银五钱纳税,内地税厘仍旧照纳。(9)专卖局应与各地商会联合办理。

    虽然周学熙是袁世凯的幕僚,与盛宣怀不是一路人,但是在对于实行烟草专卖,以充盈国库一事上,二人的意见倒是一致的。北洋烟草公司的产品,由于产量低,所占市场份额小,而且又是官办企业,所以减免税收也就减免。如今若是徐天宝接手了北洋烟草,依旧减免税收的话,那何谈烟草专卖?何谈充盈国库?

    周学熙沉吟了片刻之后,说道:“徐老板,这事本官不能一言而定,需要北洋大臣定夺。”

    “袁大人?”徐天宝明知故问

    周学熙点了点头,又伸手摸向茶几上的茶杯

    徐天宝见状,立刻起身说道:“周大人公务繁忙,草民不敢久扰,草民告退。”

    “不送。”周学熙头也不抬

    离了县衙,徐天宝便雇了马车,风尘仆仆地赶往赤峰,虽然元宝山资源丰富,地处口外,山高皇帝远。可是交通不便,通信落后,每次往返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这让徐天宝很是郁闷,徐天宝甚至动了把工厂搬迁到别处的想法。

    等徐天宝回到了元宝山的厂里,看到规模庞大的厂房和厂区,一股小富即安的惰性又发作起来。

    就在徐天宝去上海的这段时间里,利用空地建立起来的小农场已经初具规模。和许多刚刚建成的农场一样,这个初建的小农场还很粗糙。猪舍里,共养有小猪仔约一百头,都是刚放进猪舍不久。赤峰一带,养羊多,养猪少,买这些小猪仔的时候,费了厂里人一番功夫。猪舍旁的池塘边养着几千尾鱼苗,再旁边的鸡窝鸭棚里还养有鸡鸭千只,鸡苗鸭苗买来时一只约银一分,鸡鸭长成后,保守估计每年可为厂区的食堂提供鸡蛋鸭蛋上万枚。而且徐天宝养这些鸡鸭还有一个打算,此时的草原常有蝗灾,蝗虫来时,如要靠人工去驱赶的话,不知要赶到什么时候,如果驱使鸡鸭去消灭这些蝗虫,那是大大得利。鸡鸭是蝗虫的天敌,吃起蝗虫来不是人力可以比的。

    放眼眺望,只见农场边缘处绿树摇曳,绿草如茵,美景尽收眼底。种着紫花苜蓿和芜菁的地里,已经开始冒出绿芽,一片生机盎然。等这些长成后,都是羊儿的美食。

    负责管理这片农场的人叫范德宝,原籍山东,祖辈闯关东去了东北。经过几代人的辛苦耕耘,积攒了一份家业。范德宝家里有良田近百亩,有马、有牛,还有大车,雇着十几个帮工,也算是一个富户。可日俄战争一起,俄军、日军还有他们雇佣的山贼、马贼、土匪,象走马灯一样一遍遍地蹂躏着黑土地。范德宝的家产损失殆尽,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妻儿逃难来了热河。

    范德宝原来是管后厨的,后来让他兼管这个专门为后厨才开办的农场。范德宝见东家来视察,不敢有怠慢,在前面引着路,带着徐天宝把不大的农场看了一个遍。

    “老范,你看这个农庄里出的粮食和鸡鸭鱼肉,够我们厂里人吃的吗?”徐天宝问道

    范德宝是个憨实的人,他摇了摇头,说道:“按说光算鸡鸭鱼肉作为副食,勉强能做到顿顿见荤腥。可要指着它喂饱厂子里所有的嘴,那是差了老鼻子去了。”

    “那现在每天要消耗多少米面?”徐天宝又问

    范德宝从袖子里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小算盘,噼里啪啦地打了一下,又掐了掐手指,说道:“每天少说七八百斤。”

    “都从县城里买?”徐天宝问

    “对,都是祥记米铺买。”范德宝点了点头

    “难怪当地人要说米都被我们买走了。”徐天宝微微皱眉,“若是我弄一片地,让你管着种小麦、高粱什么的,你能做得来?”

    范德宝笑了,“如果这片地在百亩之内,我范德宝闭着眼睛也能把他管好咯。如果超过百亩,小的虽然还没试过,不过小的有信心管好。”

    ◆◆◆◆◆◆◆

    赤峰县城和元宝山周围适宜耕种的土地已经开垦的差不多了,这些熟地价格高且不说,地主还不愿意出售,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向蒙古王爷们租地。

    赤峰附近的土地归蒙古族王爷贡桑诺尔布所有,贡桑诺尔布字乐亭,号夔庵,男,蒙古族,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生,系成吉思汗勋臣乌梁海济拉玛的后裔,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第十四代世袭札萨克多罗都棱郡王。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公元1898年),其父病故,翌年春贡桑诺尔布承袭了喀喇沁王的爵位,时年27岁。

    贡桑诺尔布承袭王位后,立即革除其父时的一些秕政、旧制。解散了京戏班;取消了王府差役不准吃饱的限制;将旗民的差徭制改为定额负担制;曾下令,不要把旗民分成贵贱等级,下级官员参见王爷不准自称"包勒"(奴隶、奴才),改跪拜礼为鞠躬礼;同时训令旗民,今后有3个儿子的人家,不准送2子去当喇嘛;现有的喇嘛,凡有违法劣迹行为者,一律令其还俗。

    光绪二十七年春(公元1901年),高薪聘请军事教官周春芳,把王府青年差役和护卫组成军队,保卫地方治安。

    针对清朝对蒙古人实行羁糜政策,不兴文化教育,崇信喇嘛寺庙,使蒙古人愚昧落后的情况,贡王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自费兴办崇正学堂,招收旗民青少年免费上学。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又办起守正武学堂,吸收旗内官员子弟30多人入学,聘请日本教官,按日本陆军操典教学,培养初级军官。是年冬,贡王未经清政府许可,私搭日轮东渡日本,参观大板万国博览会,访问陆军参谋本部次长福岛安正大将,与日本朝野名流接触,参观东京实践女学。

    清光绪三十年冬(公元1904年)贡桑诺尔布立即办起了毓正女子学堂,由贡王福晋善坤亲自主持校务,王府内的年轻侍女,官员的女儿,连贡王的妹妹七格格,均吸收入学。为办好这些学校,贡王不惜重金,从日本聘请来女教师河原操子,教官伊藤柳太郎、吉原四郎,因旗内不通邮,信息闭塞,贡王就派人去围场县联系,从克勒沟到喀喇沁王府,架设90华里的电话电报线路。从此,喀旗关闭几千年的大门被打开。

    公元1905年贡桑诺尔布办起了工厂,织布、染色、生产肥皂、腊烛、绒毡、染料等。办起百货商店(三义洋行),除销售本工厂生产的产品外,也贩卖日用百货,洋广杂货,旗内和附近县旗民众均来这里购物,喀旗王府日渐繁华,人称“小北京”。

    和这样一位思想颇为新牌的王爷打交道,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