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78中国军团
话说协约国制定了武装干涉俄国内战的计划后就开始积极实施。**.**.com中国由于地理上的优势,抢先一步占领了中亚的多处战略要地,如阿拉木图、布哈拉、撒马尔罕等。英国人也不甘落后,英印当局奉英帝国之命派遣以邓斯特维尔和马尔森为统帅的英国远征军分别占领高加索和北波斯,以此为突破口,大举进犯中亚。随后,英印当局又派海军准将努里斯前往里海组建一支小型舰队,配合英军的行动。由马尔森率领的英军占据北波斯后,直插中亚,红俄军队寡不敌众,中亚大片领土沦为英军占领区。为配合英国武装干涉中亚,英国还利用当时中亚的混乱局面,积极扶持反红俄势力。英国一方面利用土库曼人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情绪,煽动叛乱,并派英军事顾问潜入土库曼人居住区,收买当地的棉农和牧人中间的亡命之徒,组织反苏俄的地方武装,并将土库曼人中颇有影响的反苏俄“勇士”吾勒孜?赛亦德抬出来,充任该地方武装的统帅;另一方面向这支地方武装提供武器装备,派英军事顾问负责组织和训练他们,并由英军统帅马尔森直接辖制。
经济上,英国企图通过对中亚棉花的专控,扰乱红俄国内经济。另外,以经济援助为诱饵,谋取在中亚更大的经济实惠。英国对中亚的棉花早已垂涎三尺,俄国革命后,英国凭借其临近中亚的优势和丰富的殖民统治经验,极力控制红俄的棉花产地。为此,英国千方百计地寻找独占中亚棉花的途径。截至1919年,英国经多方努力,已全盘掌握了中亚棉花的生产、储备等详细情报。在此基础上,英政府拟定了一个夺取中亚棉花的行动方案。其内容为:首先,英国武装占领中亚的重要产棉区。其次,英国出资220万英磅,组成75万峰骆驼的运棉驼队,将中亚棉花输往新疆的喀什。再次,经新疆喀什中转,最终运抵印度。英国政府设想,一旦该计划能顺利实施,不仅能缓解英国对棉花的需求,而且还能导致红俄国内轻纺工业的彻底瘫痪。
英国的上述计划并非荒唐之举。原因有三:一是英国在俄国革命后对中亚进行的大规模武装干涉,已对中亚苏维埃政权的存在构成严重威胁;二是红俄的轻纺工业多集中在莫斯科、伊万诺夫——沃申斯克等地。**.**.com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红俄采取经济封锁政策后,美国停止向红俄出口棉花,中亚成了红俄棉花来源的唯一供应地。一旦英国占领中亚,输往俄罗斯的棉花通道即被阻断,其结果势必造成红俄国内轻纺工业因缺棉而被迫停产的被动局面;三是中国政局的稳定,客观上有助于英国该计划的顺利实现。
这项计划的实施需要中国的密切配合,为此徐树铮特别将此事上报总统府。对此,徐天宝找来周学熙、张謇等人商议。周学熙认为,新疆本来西北重要的产棉区,如果中亚棉花一进来,势必对本地的棉花种植业产生冲击。
张謇则认为国家本来就要在新疆大力发展棉纺业,而且中国也占据了中亚不少地方,这些地方之中就有不少传统的产棉区。不管英国人是否把棉花运到喀什,新疆的棉花总要面对中亚棉花的挑战的,还不如早作准备。
徐天宝一番思量之后,觉得张謇的想法更加合适。自己本来就要在新疆大力扶植棉花的种植纺织产业,而新疆本土棉花的产量远远喂不饱先进的棉纺机,至少要等中亚的产棉区提供原料的时候才可以满负荷开工。如果英国人愿意把棉花运到新疆,并就地加工的话,也可以先期培养一批棉纺工人,为日后壮大新疆的棉纺业做准备。
主意打定,徐天宝便找来朱尔典,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最后,英国人盘算下来,与其万里迢迢地把棉花运到印度,不如在新疆就地加工,然后卖给中国人。自然,这只是英国人的如意算盘,事实上中国本土棉布十分充裕,国防军总后勤部在新疆低价采购这些中亚棉布,然后一转手全部当做军用物资卖给了白俄,一批批白色软黄金全部换成了尼古拉二世手里一箱箱货真价实的真黄金。
干涉俄国内战,为中国带来了滚滚财富,而且通过一系列条约,满清时代被沙俄割占的土地大部分也都回来了。但是,条约的签订是一回事,真正接收却是另外一回事。庙街、海参威、伯力等地依旧驻扎着大量白俄军队。一天不把这些白俄军队赶走,这些土地就不算真正的收回。
话说高尔察克死了之后,白俄政权中的亲英国派实力大受打击。以拉斯普廷和乌萨蒂为首的亲中国派占了上风。为了换取中国更大的支持,甚至是军队直接参战,拉斯普廷和乌萨蒂积极推动从中国的土地上撤军,但是,亲英派忽然拿出了一系列文件,声称中国一面高价向白俄出售物资,一面却派出军队直接帮助红俄作战,要求中国立刻做出解释。
“这是怎么回事呢?”外交部的那些总长次长们糊涂了,“难道是国!防部的秘密行动?”
国!防部的人也愣了,“难道是大总统的秘密行动?”
徐天宝也大感意外,“我从来没有下令执行这样的秘密行动啊~”无奈之下,徐天宝只能派出大批煞神特种部队的克隆人士兵潜入红俄控制区刺探情报,同时通过秘密基地的超级电脑黑皮查阅资料。
原来,这些所谓帮助红俄打仗的中国人,是由部分滞留在俄国的华工组成的“中团”。华工赴俄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达到。一战时,俄国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在中国北方大肆招工。这些人到达俄国之后,不是被送到原始森林的伐木场、西伯利亚的矿山从事奴隶般的劳动,就是被送到西部一战前线,挖战壕或从事战地运输,惨死在战场。
俄国革命爆发,旅俄华工出于对沙俄的仇恨,纷纷拿起武器,加入到革命中。在随后的苏俄内战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战争中,又有成千上万的旅俄华工加入工人赤卫队和红俄军。红俄成立后,俄国发生内战,交通受阻。中国在俄的参战部队和劳工无法撤回国内。
1918年7月底,滞留在俄国的中国参战人员中的一支约2000人,在张福荣(音译)的带领下乘火车到达南乌拉尔地区的车里亚宾斯克和鄂木斯克之间的特罗伊茨克。红俄军同白卫军高尔察克的部下杜托夫部及捷克军团正在特罗伊茨克激战。因铁路被破坏,列车无法继续前行。中人和劳工准备步行穿越哈萨克斯坦草原返回中国新疆。面对这群不速之客,红俄红俄军和白俄军都想利用中国人为自己作战。白俄军命令他们进攻红俄军,否则予以消灭;红俄军指挥员瓦?康?布柳赫尔派出党代表尼?卡希林,带着一批员到中国人中进行宣传,希望他们站到革命者一边。中队被红俄红俄军说服了,在张福荣的带领下加入到红俄军队伍中。
虽有中国人加入,但由于双方力量悬殊,红俄军还是顶不住对方的攻势,准备朝西北方向突围,与昆古尔地区卡马河畔的红俄军主力会合。这一地区河汊纵横,突围开始,白俄军攻势凶猛,布柳赫尔和张福荣指挥红俄军与杜托夫部血战了四天四夜,仍未突围。夜间,白俄军渡过托博尔河向红俄军所在的伊尔内克希村进攻,企图攻占该战略要点,将正在强渡济利姆河的红俄军后续部队拦腰斩断,各个击破。生死存亡关头,布柳赫尔命令张福荣带领两个连的中人向敌人施行反冲击。他们端着刺刀,每人还背着一把马刀,迅速跃进到离敌二三十步远的地方,突然发起冲锋。这支中国部队在国内属北洋军精锐之师,士兵年龄都在20—25岁之间,训练有素,出国前又经过挑选,战斗力强,尤其擅长肉搏格斗。中人把白俄军打得溃不成军,将他们赶过了托博尔河,掩护红俄军成功渡过济利姆河。这支包括红俄红俄军和中队在内的8000多人的队伍克服重重困难,长途奔袭1600公里,在昆古尔地区卡马河畔与红俄军乌拉尔第五师会合。布柳赫尔把这次具有传奇色彩的行军电告列宁,特别赞扬了中人的英勇顽强。9月30日,红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又听取了南乌拉尔中俄混合部队英雄事迹的专题报告。由于张福荣领导的中人战绩突出,执委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对其进行了嘉奖,并决定将俄罗斯乌拉尔—伏尔加地区加入红俄军的各支中国国际志愿队合编组成“中团”,任命张福荣为军团长,归布柳赫尔指挥。列宁和斯维尔德洛夫亲自签署了成立“中团”的命令,托洛茨基(时任红俄军总司令)于1918年10月12日代表俄共(布)中央前往昆古尔,把书写着“中团”的军旗授予张福荣。
当时,参加俄国内战的中团还有包青山、任福成等支队。
“原来如此~~”徐天宝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叹了口气道:“这些中国人作战勇猛,却血洒疆场,魂归异域,实在太可惜了。一定要设法让他们回国。”
经济上,英国企图通过对中亚棉花的专控,扰乱红俄国内经济。另外,以经济援助为诱饵,谋取在中亚更大的经济实惠。英国对中亚的棉花早已垂涎三尺,俄国革命后,英国凭借其临近中亚的优势和丰富的殖民统治经验,极力控制红俄的棉花产地。为此,英国千方百计地寻找独占中亚棉花的途径。截至1919年,英国经多方努力,已全盘掌握了中亚棉花的生产、储备等详细情报。在此基础上,英政府拟定了一个夺取中亚棉花的行动方案。其内容为:首先,英国武装占领中亚的重要产棉区。其次,英国出资220万英磅,组成75万峰骆驼的运棉驼队,将中亚棉花输往新疆的喀什。再次,经新疆喀什中转,最终运抵印度。英国政府设想,一旦该计划能顺利实施,不仅能缓解英国对棉花的需求,而且还能导致红俄国内轻纺工业的彻底瘫痪。
英国的上述计划并非荒唐之举。原因有三:一是英国在俄国革命后对中亚进行的大规模武装干涉,已对中亚苏维埃政权的存在构成严重威胁;二是红俄的轻纺工业多集中在莫斯科、伊万诺夫——沃申斯克等地。**.**.com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红俄采取经济封锁政策后,美国停止向红俄出口棉花,中亚成了红俄棉花来源的唯一供应地。一旦英国占领中亚,输往俄罗斯的棉花通道即被阻断,其结果势必造成红俄国内轻纺工业因缺棉而被迫停产的被动局面;三是中国政局的稳定,客观上有助于英国该计划的顺利实现。
这项计划的实施需要中国的密切配合,为此徐树铮特别将此事上报总统府。对此,徐天宝找来周学熙、张謇等人商议。周学熙认为,新疆本来西北重要的产棉区,如果中亚棉花一进来,势必对本地的棉花种植业产生冲击。
张謇则认为国家本来就要在新疆大力发展棉纺业,而且中国也占据了中亚不少地方,这些地方之中就有不少传统的产棉区。不管英国人是否把棉花运到喀什,新疆的棉花总要面对中亚棉花的挑战的,还不如早作准备。
徐天宝一番思量之后,觉得张謇的想法更加合适。自己本来就要在新疆大力扶植棉花的种植纺织产业,而新疆本土棉花的产量远远喂不饱先进的棉纺机,至少要等中亚的产棉区提供原料的时候才可以满负荷开工。如果英国人愿意把棉花运到新疆,并就地加工的话,也可以先期培养一批棉纺工人,为日后壮大新疆的棉纺业做准备。
主意打定,徐天宝便找来朱尔典,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最后,英国人盘算下来,与其万里迢迢地把棉花运到印度,不如在新疆就地加工,然后卖给中国人。自然,这只是英国人的如意算盘,事实上中国本土棉布十分充裕,国防军总后勤部在新疆低价采购这些中亚棉布,然后一转手全部当做军用物资卖给了白俄,一批批白色软黄金全部换成了尼古拉二世手里一箱箱货真价实的真黄金。
干涉俄国内战,为中国带来了滚滚财富,而且通过一系列条约,满清时代被沙俄割占的土地大部分也都回来了。但是,条约的签订是一回事,真正接收却是另外一回事。庙街、海参威、伯力等地依旧驻扎着大量白俄军队。一天不把这些白俄军队赶走,这些土地就不算真正的收回。
话说高尔察克死了之后,白俄政权中的亲英国派实力大受打击。以拉斯普廷和乌萨蒂为首的亲中国派占了上风。为了换取中国更大的支持,甚至是军队直接参战,拉斯普廷和乌萨蒂积极推动从中国的土地上撤军,但是,亲英派忽然拿出了一系列文件,声称中国一面高价向白俄出售物资,一面却派出军队直接帮助红俄作战,要求中国立刻做出解释。
“这是怎么回事呢?”外交部的那些总长次长们糊涂了,“难道是国!防部的秘密行动?”
国!防部的人也愣了,“难道是大总统的秘密行动?”
徐天宝也大感意外,“我从来没有下令执行这样的秘密行动啊~”无奈之下,徐天宝只能派出大批煞神特种部队的克隆人士兵潜入红俄控制区刺探情报,同时通过秘密基地的超级电脑黑皮查阅资料。
原来,这些所谓帮助红俄打仗的中国人,是由部分滞留在俄国的华工组成的“中团”。华工赴俄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达到。一战时,俄国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在中国北方大肆招工。这些人到达俄国之后,不是被送到原始森林的伐木场、西伯利亚的矿山从事奴隶般的劳动,就是被送到西部一战前线,挖战壕或从事战地运输,惨死在战场。
俄国革命爆发,旅俄华工出于对沙俄的仇恨,纷纷拿起武器,加入到革命中。在随后的苏俄内战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战争中,又有成千上万的旅俄华工加入工人赤卫队和红俄军。红俄成立后,俄国发生内战,交通受阻。中国在俄的参战部队和劳工无法撤回国内。
1918年7月底,滞留在俄国的中国参战人员中的一支约2000人,在张福荣(音译)的带领下乘火车到达南乌拉尔地区的车里亚宾斯克和鄂木斯克之间的特罗伊茨克。红俄军同白卫军高尔察克的部下杜托夫部及捷克军团正在特罗伊茨克激战。因铁路被破坏,列车无法继续前行。中人和劳工准备步行穿越哈萨克斯坦草原返回中国新疆。面对这群不速之客,红俄红俄军和白俄军都想利用中国人为自己作战。白俄军命令他们进攻红俄军,否则予以消灭;红俄军指挥员瓦?康?布柳赫尔派出党代表尼?卡希林,带着一批员到中国人中进行宣传,希望他们站到革命者一边。中队被红俄红俄军说服了,在张福荣的带领下加入到红俄军队伍中。
虽有中国人加入,但由于双方力量悬殊,红俄军还是顶不住对方的攻势,准备朝西北方向突围,与昆古尔地区卡马河畔的红俄军主力会合。这一地区河汊纵横,突围开始,白俄军攻势凶猛,布柳赫尔和张福荣指挥红俄军与杜托夫部血战了四天四夜,仍未突围。夜间,白俄军渡过托博尔河向红俄军所在的伊尔内克希村进攻,企图攻占该战略要点,将正在强渡济利姆河的红俄军后续部队拦腰斩断,各个击破。生死存亡关头,布柳赫尔命令张福荣带领两个连的中人向敌人施行反冲击。他们端着刺刀,每人还背着一把马刀,迅速跃进到离敌二三十步远的地方,突然发起冲锋。这支中国部队在国内属北洋军精锐之师,士兵年龄都在20—25岁之间,训练有素,出国前又经过挑选,战斗力强,尤其擅长肉搏格斗。中人把白俄军打得溃不成军,将他们赶过了托博尔河,掩护红俄军成功渡过济利姆河。这支包括红俄红俄军和中队在内的8000多人的队伍克服重重困难,长途奔袭1600公里,在昆古尔地区卡马河畔与红俄军乌拉尔第五师会合。布柳赫尔把这次具有传奇色彩的行军电告列宁,特别赞扬了中人的英勇顽强。9月30日,红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又听取了南乌拉尔中俄混合部队英雄事迹的专题报告。由于张福荣领导的中人战绩突出,执委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对其进行了嘉奖,并决定将俄罗斯乌拉尔—伏尔加地区加入红俄军的各支中国国际志愿队合编组成“中团”,任命张福荣为军团长,归布柳赫尔指挥。列宁和斯维尔德洛夫亲自签署了成立“中团”的命令,托洛茨基(时任红俄军总司令)于1918年10月12日代表俄共(布)中央前往昆古尔,把书写着“中团”的军旗授予张福荣。
当时,参加俄国内战的中团还有包青山、任福成等支队。
“原来如此~~”徐天宝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叹了口气道:“这些中国人作战勇猛,却血洒疆场,魂归异域,实在太可惜了。一定要设法让他们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