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兴唐 第八十一章 王八之气(下)
这一群使者也在听。 ~
他们想法倒没有李威那么复杂,西突厥数次叛乱,仅是肢解了罪盔祸首,也不算严重的处分。象何国的使者,甚至还不喜欢李威对触瑟罗的温言软语,心中盼望唐朝出台更严厉的措施。
造成这种思想的差异,正是地缘关系。
唐朝离得远,西突厥都不能称为完全占领,况且更遥远的河中。他们最关心的是唐朝军队是否强大,不强大,就无法战胜大食。另外关心的是唐朝皇帝的态度,以前唐朝两任皇帝对河中态度仅是羁縻,羁縻了,不拿一针一线了,也没有派驻一兵一卒了。这也不是河地地区各国所想看到的。
但听得很仔细。
唐朝皇帝与五姓争执到现在,既然是作为使者,并且是谨见大唐的皇帝,就没有一个是差的。也听明白了,唐朝想在碎叶川移民,五姓却不同意。为什么要移民,是将重心想放在西域,五姓主动权会丧失,自然不会同意。但对河中地区却是一件好事儿。
唐朝重心转移到碎叶城,这里离河中地区又能有多远?
一个个伏下乞求。
“你们起来,我自东都出发前,就与几位相公商讨过你们河中。想要帮助,必须驻扎一支军队。”
“陛下,我们会热烈欢迎,”温苟同兴奋地说道:“只要大唐天朝派驻军队,我们各国会主动提供贵国粮草。”
“温大使,不是你所想的那么简单,想帮助你们,必须与大食对抗。大食不是小国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军队驻扎得少,不起作用。驻扎得多,你们负担沉重。不仅是粮食,还有武器、盔甲、辎重、伤药以及士兵的抚恤奖励。这是不切实际的。就是你们暂时同意,以后矛盾众多,百姓不服,有可能会造成更多不好的事情发生。因此,有了第二策。我们唐朝军队以碎叶城为中心,随时侧应你们河中。平时派一些将领训练你们的将士。刚才一战你们也看到了,纵然我们军队不若咽面人勇敢,最后战果会不会胜利?这有一个方略。再将你们各国组织起来,组成一个松散的联盟,共同抗击大食入侵。真不行,我们唐朝军队自碎叶城出发,与你们联手,几次打击之后,大食人只能望洋兴叹。况且他们西边还要与拜占庭人作战。”
“这个主意好啊,”石国使者石中信抚手称赞。
石国在大后方,希望唐朝支持,可一旦唐朝派驻重军进入河中地区,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不决的。特别是石中信,是石国的老贵族(石是石国王姓,后来突厥人入住,石姓变成了石国贵族之姓。但多数河中国家,包括史国、曹国、何国,皆姓昭武,所以唐朝人称为昭武九姓。 ~)
“是好啊,但没有了士兵伤亡,没有了武器损耗?”李威讥讽地问道。
一切费用还不会少,照就,只是换在碎叶城,能减少矛盾与纷争。后面一句话还没有问出来,你们河中地区想什么都不出,就拥有唐朝的庇护,这世上有没有这样的好事?
要么就是臣服,这个臣服,李威能不能看得中?
不等这些使者思索,李威直接开门见山说了出来:“所以,当初我与几位相公的意见是,各国按照国家地域大小、百姓多少、富裕程度分成六个等分。比如康国划为第一等,石国划为第二等,安国西曹划为第四等,东曹等国划为第四等,小史国东米国划为第五等,更小的国家与部族划为第六等。拥兵三百以下者忽略不计,只要派出士兵相助即可。第一等一年交纳三千两银子,第二等交纳两千五百两银子,依此类推,第六等一年只需交纳五百两银子。这样就有足够的费用,维持唐朝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兼管你们河中的安危。”
不算过份的做法。
西域是羁縻政策,然而时叛时复,唐朝不得不派出了一些驻军。也征收粮税,不是以银子形式征收的,而是以粮食牲畜形式征纳。这个税务也很轻,几乎忽略不计。但有时候官员做得不好,也是造成西域各部不服的原因之一。此次李威来到西域,也打算将税务数额准确定落下来,省得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给官员鱼肉的机会。
河中几乎是现在中亚最富裕的国家。物产丰美,气候湿润,盛产金银,甚至有的国家还产水晶、宝石与美玉。富裕到什么地步,河中有一个传言,安国太后兵败逃跑,丢掉了一只鞋子,让大食人捡到了,结果它价值几万银币。李威听了后很愕然,常常想这只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再说银价。唐朝金银货币化,影响最大的是倭国。而河中与波斯、大食早就实行了金银货币化。几乎没有什么波动。估算了一下,河中地区金银价也不等的,一两银大约相当于唐朝七百文钱的购买力。若是只计算粮价,仅相当于五百文钱的购买力。李威订的这笔税对于河中各国很低的。但唐朝也能以量取胜,自河中到邻近的吐火罗,与南诏相似,分布着许多小国家与部族,有的部族只有几百人也敢自称为一国。这一带大约分布着上千个国家与部族,符合李威标准的,最少有一百多个国家。若是能全部征收,一年也能收上来二十来万两银子。这些银子是河中贬值了,但是运回长安的,再从长安将物资运到碎叶。产生的价值,是按唐朝的银价计算的。这样,二十几万两银也是可观的税务。
说税谈不上,这么广大的地区,这么多的百姓,一年二十万两银子,算什么税?与其说税,不如说是保护费。
但还是实施不了。
比如石国,石国有数座大银矿,其中伊腊克与比良坎克两大银矿,一年产银就能达到十万两。但石国在后方,换作安国,让他一年交一万两银子,他们也会愿意的。石国那怕让他交一千两银子,心中也未必情愿。这个问题,在调动各国兵力时同样会遇到。
所以李威只是说一下,马上就转变了语气,继续说道:“也不妥,我朝对河中是羁縻,一旦这样做的话,你们百姓也未必愿意。因此,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继续替你们组成一个联盟,派出将领训练你们的军队,甚至支持一些武器,能不能出兵,见机行事。这样,就不需要你们任何负担。但是,你们别忘记了,我们唐人不欠你们河中的债务,能不能抵抗大食人入侵,是你们河中自己的责任。我却听到了很多事,你们不仅向大食臣服,进贡,还连你们祖宗的神灵都抛弃了,改信伊斯兰教。试问,伊斯兰教的诸神是保佑大食人,还是保佑你们河中人?自己的态度都没有弄清楚,让我们唐朝怎么样帮助你们?我们出兵西域,是保护商道,保护河西走廊,我们出兵高丽,是保护辽东百姓安全,我们出兵东突厥,是保护河北河东灵武百姓不受到侵犯,我们出兵吐蕃,是保护剑南陇右不会受到吐蕃的戗害。但我们出兵河中,又算什么?若是你们自己态度暧昧不清,我们唐朝何必趟这滩子混水?”
这些使者不能言。
李威语气严厉过后,再次变得婉转起来,说道:“当然了,你们各国的情况不一,考虑的想法也不一。在你们没有前来之前,也没有摸清我们唐朝的想法,更不会产生统一的思想。但你们不用急,此次既然我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也要逐一将这些问题尽量解决。既然你们也来了,其他各国也会派使者这几天内赶来。大家一道坐下来进行初步的协商。”
还有一句话李威没有说,此次唐朝军队进入多深,一是看河中各国的态度,对河中感兴趣,可是有吐蕃、东突厥,还有倭国与新罗的事务没有解决之前,李威是不会冒然深入河中的。刚才说了那么多,包括征税,真征税,只会征这点税,当真弥补唐朝军队的损失?这都是放一个烟雾弹,只是向他们表明,唐朝的一个态度。我们唐朝是支你们的,你们大胆反抗吧。
进入多深,重要还是等斥候回来,打探大食的消息。
说完,将使者送出中帐。
几天后,更多的使者到来。包括安国,更遥远的火寻国与拨汗那(古乌孙的后裔)。后面两国也是遭受大食攻击的重灾区,包括南边的花剌子模,已经被大食人吞并下去。这几个国家与唐朝也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胡应率群夷来唐,就是从这几个国家绕道返回唐朝的。
李威将这些使者安排到一块,意思还是那天晚上说的话。
让他们自己讨论。结果可想而知的,象安国与火寻国,最好唐朝军队马上入驻,那怕不惜任何代价,至少比大食人一次又一次贪得无厌的烧杀抢掠好。但还有一些国家不情愿的。
但几天后,唐军再次让他们感到了王八之气。
李谨行率领五千军队,连夜兼程,他原来不习惯夜战或者夜行军,但与黑齿常之混在一起,多少受了一些影响。行了三更时分,草草地扎了营,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又是急行军。正常是两天路程,但为了达到奇袭的效果,此次行军,李谨行仅带了两三天的干粮,以及一些简易的帐蓬。真正做到轻装疾行。速度十分快,到了傍晚时分,就达到了乌质勒的牙帐。
乌质勒的使者认为还有一天,至少半天时间准备。没有。乌质勒得到消息,仅有一个来时辰,唐军就到了。结果与李遮匐一样,束手无策,窘极之下,亲自迎了出来。
然后李谨行热情的邀请,不但请了乌质勒,还请了几乎所有的贵族。
李威前来,最着重的就是这个突骑施。他们没有直接参预叛乱,可属下各部大多数都参加了暴动。包括他的重要别部车鼻施部(看到有人说车鼻施是突骑施官职名,不对的,可以看《请缓令王惠充使往车鼻施奏》。上面就清楚地记载了它是一个部族。也因为它是突骑施的别部,所以李威挑选攻击目标时,主动放过了。
这也造成了突骑施使者看到大胜了,还在慢务丝理地与他讨价还价的原因。
没有与突骑施交战,然而斥候却打听了许多突骑施的情报,包括这个部族的重要贵族。
做了人家的俘虏,也听过这个新皇帝的种种传言与手段,知道不好忽悠,更不想到长安去养老,老老实实地伏下说道:“臣错了。”
李威冷笑:“仅是一句错了,我就会原谅你?”
“臣以后一定老实地听从唐朝的调遣。”
“你们再三的反复,我怎么相信?”
“臣愿派子入京。”
也就是做人质,可做了人质,就不叛乱了?契丹也派了人质,可结果呢?若不是唐休璟将他们打得心寒,会不会俯首听命?李威不语。
“臣交纳万头牛羊,进贡给天朝。”
李威有些心动,这正是他所缺少的,强烈的将心中的**压下去,喝道:“你将我们唐朝当作了什么?当成了大食人?”
乌质勒有些傻眼,你们不是大食人,为什么一批批地将咽面所有粮食、牛马羊掳回来,往碎叶城押运?不敢辨驳,只好说道:“臣还愿意迁往咽面州。”
这才是李威需要的,嗯了一声,问道:“还有呢?”
“还有什么?”乌质勒有些不明白,我都派了质子,也愿意交纳牛羊恕罪,还主动配合你迁移,还要我做什么?
“为什么你们西突厥时叛时复,正是朝廷为你们选派了大汗,却不听从他的命令。”
明白了,道:“臣愿意听从大汗的命令,但朝廷授命谁为大汗?”
“步真之子触瑟罗。”
“以后我一定服从他的指挥。”
李威这才满意地让他下去,但没有释放,让他自己劝解其他四姓使者,什么时候碎叶川挪出来,什么时候才能释放乌质勒回去。但心中还是不放心,将王方翼喊过来。
王方翼一直追到咽面老巢,且将阿史那绰尔从一个山洞里活捉出来。本来是想按照李威意思,将他弄死的。长安养了太多吃白饭的胡人,李威不想再养下去了。但这个家伙很机灵,看到外面箭象下雨一样往山洞里钻,自己身边的侍卫一个个倒下去,在里面大声喊叫:“我是阿史那绰尔,投降,投降。”
自报家门,要投降,这就不好杀了,否则就成了第二个阿史那伏念。以后对治理突厥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将他抓了出来,与一些重要的首领一道送往长安。
但在奏折上,李威低调地将此次战事禀报。又说了种种的困难,反正一时半会,我从西域脱不了身。
然后又将咽面所有财富洗掠一空,剩下的交给阿史那触瑟罗率领各部瓜分去了。
与王方翼走出来,李威看着远处苍黄无际的戈壁滩,说道:“突骑施部族很强大,我很担心哪。若是将乌质勒父子送到京城,诸族民定下来不服。若是让他返回,以后还会继续阳奉阴违。王都护,你有没有什么方法,将突骑施肢解?”
“陛下,不可,突骑施为五姓翘首,一旦采取与咽面部一样的措施,西突厥会产生更大的暴乱。”
“王都护,你误会我意思了,我是说想办法让他们这个部族产生分裂,而不是采取对待咽面的措施,来对待他们。”
“这就有点难办了。”王方翼不由低下头沉思。(未完待续【字由破晓更新组神灵の觉醒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他们想法倒没有李威那么复杂,西突厥数次叛乱,仅是肢解了罪盔祸首,也不算严重的处分。象何国的使者,甚至还不喜欢李威对触瑟罗的温言软语,心中盼望唐朝出台更严厉的措施。
造成这种思想的差异,正是地缘关系。
唐朝离得远,西突厥都不能称为完全占领,况且更遥远的河中。他们最关心的是唐朝军队是否强大,不强大,就无法战胜大食。另外关心的是唐朝皇帝的态度,以前唐朝两任皇帝对河中态度仅是羁縻,羁縻了,不拿一针一线了,也没有派驻一兵一卒了。这也不是河地地区各国所想看到的。
但听得很仔细。
唐朝皇帝与五姓争执到现在,既然是作为使者,并且是谨见大唐的皇帝,就没有一个是差的。也听明白了,唐朝想在碎叶川移民,五姓却不同意。为什么要移民,是将重心想放在西域,五姓主动权会丧失,自然不会同意。但对河中地区却是一件好事儿。
唐朝重心转移到碎叶城,这里离河中地区又能有多远?
一个个伏下乞求。
“你们起来,我自东都出发前,就与几位相公商讨过你们河中。想要帮助,必须驻扎一支军队。”
“陛下,我们会热烈欢迎,”温苟同兴奋地说道:“只要大唐天朝派驻军队,我们各国会主动提供贵国粮草。”
“温大使,不是你所想的那么简单,想帮助你们,必须与大食对抗。大食不是小国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军队驻扎得少,不起作用。驻扎得多,你们负担沉重。不仅是粮食,还有武器、盔甲、辎重、伤药以及士兵的抚恤奖励。这是不切实际的。就是你们暂时同意,以后矛盾众多,百姓不服,有可能会造成更多不好的事情发生。因此,有了第二策。我们唐朝军队以碎叶城为中心,随时侧应你们河中。平时派一些将领训练你们的将士。刚才一战你们也看到了,纵然我们军队不若咽面人勇敢,最后战果会不会胜利?这有一个方略。再将你们各国组织起来,组成一个松散的联盟,共同抗击大食入侵。真不行,我们唐朝军队自碎叶城出发,与你们联手,几次打击之后,大食人只能望洋兴叹。况且他们西边还要与拜占庭人作战。”
“这个主意好啊,”石国使者石中信抚手称赞。
石国在大后方,希望唐朝支持,可一旦唐朝派驻重军进入河中地区,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不决的。特别是石中信,是石国的老贵族(石是石国王姓,后来突厥人入住,石姓变成了石国贵族之姓。但多数河中国家,包括史国、曹国、何国,皆姓昭武,所以唐朝人称为昭武九姓。 ~)
“是好啊,但没有了士兵伤亡,没有了武器损耗?”李威讥讽地问道。
一切费用还不会少,照就,只是换在碎叶城,能减少矛盾与纷争。后面一句话还没有问出来,你们河中地区想什么都不出,就拥有唐朝的庇护,这世上有没有这样的好事?
要么就是臣服,这个臣服,李威能不能看得中?
不等这些使者思索,李威直接开门见山说了出来:“所以,当初我与几位相公的意见是,各国按照国家地域大小、百姓多少、富裕程度分成六个等分。比如康国划为第一等,石国划为第二等,安国西曹划为第四等,东曹等国划为第四等,小史国东米国划为第五等,更小的国家与部族划为第六等。拥兵三百以下者忽略不计,只要派出士兵相助即可。第一等一年交纳三千两银子,第二等交纳两千五百两银子,依此类推,第六等一年只需交纳五百两银子。这样就有足够的费用,维持唐朝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兼管你们河中的安危。”
不算过份的做法。
西域是羁縻政策,然而时叛时复,唐朝不得不派出了一些驻军。也征收粮税,不是以银子形式征收的,而是以粮食牲畜形式征纳。这个税务也很轻,几乎忽略不计。但有时候官员做得不好,也是造成西域各部不服的原因之一。此次李威来到西域,也打算将税务数额准确定落下来,省得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给官员鱼肉的机会。
河中几乎是现在中亚最富裕的国家。物产丰美,气候湿润,盛产金银,甚至有的国家还产水晶、宝石与美玉。富裕到什么地步,河中有一个传言,安国太后兵败逃跑,丢掉了一只鞋子,让大食人捡到了,结果它价值几万银币。李威听了后很愕然,常常想这只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再说银价。唐朝金银货币化,影响最大的是倭国。而河中与波斯、大食早就实行了金银货币化。几乎没有什么波动。估算了一下,河中地区金银价也不等的,一两银大约相当于唐朝七百文钱的购买力。若是只计算粮价,仅相当于五百文钱的购买力。李威订的这笔税对于河中各国很低的。但唐朝也能以量取胜,自河中到邻近的吐火罗,与南诏相似,分布着许多小国家与部族,有的部族只有几百人也敢自称为一国。这一带大约分布着上千个国家与部族,符合李威标准的,最少有一百多个国家。若是能全部征收,一年也能收上来二十来万两银子。这些银子是河中贬值了,但是运回长安的,再从长安将物资运到碎叶。产生的价值,是按唐朝的银价计算的。这样,二十几万两银也是可观的税务。
说税谈不上,这么广大的地区,这么多的百姓,一年二十万两银子,算什么税?与其说税,不如说是保护费。
但还是实施不了。
比如石国,石国有数座大银矿,其中伊腊克与比良坎克两大银矿,一年产银就能达到十万两。但石国在后方,换作安国,让他一年交一万两银子,他们也会愿意的。石国那怕让他交一千两银子,心中也未必情愿。这个问题,在调动各国兵力时同样会遇到。
所以李威只是说一下,马上就转变了语气,继续说道:“也不妥,我朝对河中是羁縻,一旦这样做的话,你们百姓也未必愿意。因此,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继续替你们组成一个联盟,派出将领训练你们的军队,甚至支持一些武器,能不能出兵,见机行事。这样,就不需要你们任何负担。但是,你们别忘记了,我们唐人不欠你们河中的债务,能不能抵抗大食人入侵,是你们河中自己的责任。我却听到了很多事,你们不仅向大食臣服,进贡,还连你们祖宗的神灵都抛弃了,改信伊斯兰教。试问,伊斯兰教的诸神是保佑大食人,还是保佑你们河中人?自己的态度都没有弄清楚,让我们唐朝怎么样帮助你们?我们出兵西域,是保护商道,保护河西走廊,我们出兵高丽,是保护辽东百姓安全,我们出兵东突厥,是保护河北河东灵武百姓不受到侵犯,我们出兵吐蕃,是保护剑南陇右不会受到吐蕃的戗害。但我们出兵河中,又算什么?若是你们自己态度暧昧不清,我们唐朝何必趟这滩子混水?”
这些使者不能言。
李威语气严厉过后,再次变得婉转起来,说道:“当然了,你们各国的情况不一,考虑的想法也不一。在你们没有前来之前,也没有摸清我们唐朝的想法,更不会产生统一的思想。但你们不用急,此次既然我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也要逐一将这些问题尽量解决。既然你们也来了,其他各国也会派使者这几天内赶来。大家一道坐下来进行初步的协商。”
还有一句话李威没有说,此次唐朝军队进入多深,一是看河中各国的态度,对河中感兴趣,可是有吐蕃、东突厥,还有倭国与新罗的事务没有解决之前,李威是不会冒然深入河中的。刚才说了那么多,包括征税,真征税,只会征这点税,当真弥补唐朝军队的损失?这都是放一个烟雾弹,只是向他们表明,唐朝的一个态度。我们唐朝是支你们的,你们大胆反抗吧。
进入多深,重要还是等斥候回来,打探大食的消息。
说完,将使者送出中帐。
几天后,更多的使者到来。包括安国,更遥远的火寻国与拨汗那(古乌孙的后裔)。后面两国也是遭受大食攻击的重灾区,包括南边的花剌子模,已经被大食人吞并下去。这几个国家与唐朝也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胡应率群夷来唐,就是从这几个国家绕道返回唐朝的。
李威将这些使者安排到一块,意思还是那天晚上说的话。
让他们自己讨论。结果可想而知的,象安国与火寻国,最好唐朝军队马上入驻,那怕不惜任何代价,至少比大食人一次又一次贪得无厌的烧杀抢掠好。但还有一些国家不情愿的。
但几天后,唐军再次让他们感到了王八之气。
李谨行率领五千军队,连夜兼程,他原来不习惯夜战或者夜行军,但与黑齿常之混在一起,多少受了一些影响。行了三更时分,草草地扎了营,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又是急行军。正常是两天路程,但为了达到奇袭的效果,此次行军,李谨行仅带了两三天的干粮,以及一些简易的帐蓬。真正做到轻装疾行。速度十分快,到了傍晚时分,就达到了乌质勒的牙帐。
乌质勒的使者认为还有一天,至少半天时间准备。没有。乌质勒得到消息,仅有一个来时辰,唐军就到了。结果与李遮匐一样,束手无策,窘极之下,亲自迎了出来。
然后李谨行热情的邀请,不但请了乌质勒,还请了几乎所有的贵族。
李威前来,最着重的就是这个突骑施。他们没有直接参预叛乱,可属下各部大多数都参加了暴动。包括他的重要别部车鼻施部(看到有人说车鼻施是突骑施官职名,不对的,可以看《请缓令王惠充使往车鼻施奏》。上面就清楚地记载了它是一个部族。也因为它是突骑施的别部,所以李威挑选攻击目标时,主动放过了。
这也造成了突骑施使者看到大胜了,还在慢务丝理地与他讨价还价的原因。
没有与突骑施交战,然而斥候却打听了许多突骑施的情报,包括这个部族的重要贵族。
做了人家的俘虏,也听过这个新皇帝的种种传言与手段,知道不好忽悠,更不想到长安去养老,老老实实地伏下说道:“臣错了。”
李威冷笑:“仅是一句错了,我就会原谅你?”
“臣以后一定老实地听从唐朝的调遣。”
“你们再三的反复,我怎么相信?”
“臣愿派子入京。”
也就是做人质,可做了人质,就不叛乱了?契丹也派了人质,可结果呢?若不是唐休璟将他们打得心寒,会不会俯首听命?李威不语。
“臣交纳万头牛羊,进贡给天朝。”
李威有些心动,这正是他所缺少的,强烈的将心中的**压下去,喝道:“你将我们唐朝当作了什么?当成了大食人?”
乌质勒有些傻眼,你们不是大食人,为什么一批批地将咽面所有粮食、牛马羊掳回来,往碎叶城押运?不敢辨驳,只好说道:“臣还愿意迁往咽面州。”
这才是李威需要的,嗯了一声,问道:“还有呢?”
“还有什么?”乌质勒有些不明白,我都派了质子,也愿意交纳牛羊恕罪,还主动配合你迁移,还要我做什么?
“为什么你们西突厥时叛时复,正是朝廷为你们选派了大汗,却不听从他的命令。”
明白了,道:“臣愿意听从大汗的命令,但朝廷授命谁为大汗?”
“步真之子触瑟罗。”
“以后我一定服从他的指挥。”
李威这才满意地让他下去,但没有释放,让他自己劝解其他四姓使者,什么时候碎叶川挪出来,什么时候才能释放乌质勒回去。但心中还是不放心,将王方翼喊过来。
王方翼一直追到咽面老巢,且将阿史那绰尔从一个山洞里活捉出来。本来是想按照李威意思,将他弄死的。长安养了太多吃白饭的胡人,李威不想再养下去了。但这个家伙很机灵,看到外面箭象下雨一样往山洞里钻,自己身边的侍卫一个个倒下去,在里面大声喊叫:“我是阿史那绰尔,投降,投降。”
自报家门,要投降,这就不好杀了,否则就成了第二个阿史那伏念。以后对治理突厥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将他抓了出来,与一些重要的首领一道送往长安。
但在奏折上,李威低调地将此次战事禀报。又说了种种的困难,反正一时半会,我从西域脱不了身。
然后又将咽面所有财富洗掠一空,剩下的交给阿史那触瑟罗率领各部瓜分去了。
与王方翼走出来,李威看着远处苍黄无际的戈壁滩,说道:“突骑施部族很强大,我很担心哪。若是将乌质勒父子送到京城,诸族民定下来不服。若是让他返回,以后还会继续阳奉阴违。王都护,你有没有什么方法,将突骑施肢解?”
“陛下,不可,突骑施为五姓翘首,一旦采取与咽面部一样的措施,西突厥会产生更大的暴乱。”
“王都护,你误会我意思了,我是说想办法让他们这个部族产生分裂,而不是采取对待咽面的措施,来对待他们。”
“这就有点难办了。”王方翼不由低下头沉思。(未完待续【字由破晓更新组神灵の觉醒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