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万里河山别样红

第四章:海空鏖战(四)

    版图确定以后,近三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大举开疆拓土(此前民众虽在中亚迫使苏联同意将塔什干等原本不属中国的区域划入中国版图,但那里面积太小,根本无法和山南相提并论)!

    消息传到国内,除了投敌卖国的汉奸们外,各界民众大为振奋,甚至老蒋都在失落之余,也心情复杂地感叹道:“一雪国耻!一雪国耻啊!”

    虽然香港、安达曼群岛,以及外蒙东部、远东地区都被日军占据·还不能算是真正纳入中国掌握,但绝大多数民众都相信:既然民众党能迫使苏联、英国归还所侵占的中国领土,那么以民众党武装的强悍,消灭小鬼子收复失地不过是时间长短罢了!

    国内民众的拥戴·不仅让民众党的声望上升到了一个凌驾于重庆这个中央政府之上的新高度,更将抗战以来充斥民众耳边的亡国论调、弥漫心头的失败情绪一扫而空!不少人真切的感悟道:或许距离胜利已经不远了!

    而印、缅两地的独立势力在为眼下所取得进展感到开怀、感激民众党在这当中所付出努力的同时,也对独立问题上所留下的那些小尾巴感到遗憾。只不过,他们这种遗憾却是赵振中、周明远等人所乐于见到的,也是符合民众党乃至中国长远利益的。

    当然,英国人也并非一无所得。民众党方面除了答应在7月份向其提供一艘三万吨级商船改装航母及四十架F1战机外,还答应缅甸英军在局势不利时可退至密支那·并经铁路由密支那开往吉大港或西里古里,再转入英控印度区域,以加强印度东海岸的防卫力量。同时,民众党也表示,在日军持续北犯的情况下,人民军将择机出兵缅甸与日军作战,而德钦党将予以配合。

    虽然艾默里和韦维尔都希望人民军能与英缅军一同作战而不是德钦党,但陈致远却明确表示·除非包括韦维尔、亚历山大在内的所有远东英军都服从人民军军法约束,否则,人民军绝不会和一群被日本人打破胆的残兵败将合作。

    听闻陈致远言语中所透露出的轻蔑·韦维尔瞪着独目,满面涨红的抗议道:“阁下这是对大不列颠王国军人的侮辱!”

    “从香港的失守,到马来亚的败退,再到新加坡的投降,以及眼下英缅军的一退再退,除了一群士气全无的残兵败将,我看不出远东英军的还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地方!”陈致远嘴角翘了翘,又讥讽道,“说实话,就远东英军这个样子·我认为根本就代表不了整个英军!要是换了远东英军守英国本土,估计现在希特勒的旗帜已经飘扬在伦敦上空了!”

    韦维尔用他那独目恶狠狠地瞪着陈致远,看样子似乎恨不得将其生吞活剥!可只过了一阵儿,韦维尔细想陈致远所说的远东英军那一连串的败绩,却发现对方说的全是事实,独目中的怒火便被一片黯然所替代。颓然若丧地长叹一声后·韦维尔也再无颜呆下去,连招呼也不和众人打一个,转身离去。

    这虽只是双方谈判期间的一个小插曲,却也打掉了英国人傲慢、嚣张。此后,不仅韦维尔不再露面,就连艾默里等人在谈判时也再没了和林成楼、陈致远讨价还价的心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双方于26日正式签订有关协议。

    解决了英国人的问题后,出于对抗战将士的尊敬,民众党也公开承诺,只要远征军愿意,可随同英军一同退至密支那。但进入民众党控制区后,远征军须与英军一样,暂时放下武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也正是民众党的这一声明,加上美国人承诺对重庆政府的支持不变,老蒋才没有极力反对美国在山南设立官方商务机构的举动。在日军彻底掐断原英控滇缅物资通道且恢复无望后,老蒋甚至还期待美国人能说服民众党重开原来从吉大港经密支那到云南南部的物资通道,以获取美援用于国内战场。

    实际上,英国人的低头和老蒋的“忍气吞声”都是因缅甸战局恶化所致。

    就在4月16日,从亚兰谬北上的日军第33师团占领了仁安羌油田,并包围了仁安羌以北地区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进而威胁到远征军第5军的西侧。为此,远征军司令部命令作为战役预备队的第66军抽调新编第38师孙立人部,从曼德勒至西南方向的仁安羌增援。

    孙立人率部赶到仁安羌一线后,在英军的配合下经过两个多昼夜的奋战,到19日傍晚,解除了日军对仁安羌的包围。

    尽管仁安羌之围暂时得以解除,可西路英军的后撤却将远征军第5军的西部完全暴露在日军攻击范围之下·为了避免遭到日军夹击,杜聿明命令余韶所部96师放弃彬文那,退守基东甘。

    在东路,远征军第6军也遭到迂回至该部防区莫契西侧后方的日军第56师团的攻击。虽然第6军第93师吕国铨部、第55师陈勉吾部奋起抗击·但从中路向北推进的日军第18、第55两师团却在侧向与第56师团形成策应,迫使远征军第6军所部在萨尔温江以西地区逐步后撤,并于17日退至保拉克以北的农帕累一带,且退势难止。而日军第56师团则沿和榜、南曲依、莱卡、开西满爽等地向北推进。

    缅甸战局虽然危急,但山南数十万人民军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英缅军和远征军撤离后,就出动地面和空中力量和日军在缅甸境内好好较量一番。

    当然·人民军也将趁此机会大举东进,把云南南部、缅北、原法属印版图确定以后,近三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大举开疆拓土(此前民众虽在中亚迫使苏联同意将塔什干等原本不属中国的区域划入中国版图,但那里面积太小,根本无法和山南相提并论)!

    消息传到国内,除了投敌卖国的汉奸们外,各界民众大为振奋,甚至老蒋都在失落之余,也心情复杂地感叹道:“一雪国耻!一雪国耻啊!”

    虽然香港、安达曼群岛,以及外蒙东部、远东地区都被日军占据·还不能算是真正纳入中国掌握,但绝大多数民众都相信:既然民众党能迫使苏联、英国归还所侵占的中国领土,那么以民众党武装的强悍,消灭小鬼子收复失地不过是时间长短罢了!

    国内民众的拥戴·不仅让民众党的声望上升到了一个凌驾于重庆这个中央政府之上的新高度,更将抗战以来充斥民众耳边的亡国论调、弥漫心头的失败情绪一扫而空!不少人真切的感悟道:或许距离胜利已经不远了!

    而印、缅两地的独立势力在为眼下所取得进展感到开怀、感激民众党在这当中所付出努力的同时,也对独立问题上所留下的那些小尾巴感到遗憾。只不过,他们这种遗憾却是赵振中、周明远等人所乐于见到的,也是符合民众党乃至中国长远利益的。

    当然,英国人也并非一无所得。民众党方面除了答应在7月份向其提供一艘三万吨级商船改装航母及四十架F1战机外,还答应缅甸英军在局势不利时可退至密支那·并经铁路由密支那开往吉大港或西里古里,再转入英控印度区域,以加强印度东海岸的防卫力量。同时,民众党也表示,在日军持续北犯的情况下,人民军将择机出兵缅甸与日军作战,而德钦党将予以配合。

    虽然艾默里和韦维尔都希望人民军能与英缅军一同作战而不是德钦党,但陈致远却明确表示·除非包括韦维尔、亚历山大在内的所有远东英军都服从人民军军法约束,否则,人民军绝不会和一群被日本人打破胆的残兵败将合作。

    听闻陈致远言语中所透露出的轻蔑·韦维尔瞪着独目,满面涨红的抗议道:“阁下这是对大不列颠王国军人的侮辱!”

    “从香港的失守,到马来亚的败退,再到新加坡的投降,以及眼下英缅军的一退再退,除了一群士气全无的残兵败将,我看不出远东英军的还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地方!”陈致远嘴角翘了翘,又讥讽道,“说实话,就远东英军这个样子·我认为根本就代表不了整个英军!要是换了远东英军守英国本土,估计现在希特勒的旗帜已经飘扬在伦敦上空了!”

    韦维尔用他那独目恶狠狠地瞪着陈致远,看样子似乎恨不得将其生吞活剥!可只过了一阵儿,韦维尔细想陈致远所说的远东英军那一连串的败绩,却发现对方说的全是事实,独目中的怒火便被一片黯然所替代。颓然若丧地长叹一声后·韦维尔也再无颜呆下去,连招呼也不和众人打一个,转身离去。

    这虽只是双方谈判期间的一个小插曲,却也打掉了英国人傲慢、嚣张。此后,不仅韦维尔不再露面,就连艾默里等人在谈判时也再没了和林成楼、陈致远讨价还价的心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双方于26日正式签订有关协议。

    解决了英国人的问题后,出于对抗战将士的尊敬,民众党也公开承诺,只要远征军愿意,可随同英军一同退至密支那。但进入民众党控制区后,远征军须与英军一样,暂时放下武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也正是民众党的这一声明,加上美国人承诺对重庆政府的支持不变,老蒋才没有极力反对美国在山南设立官方商务机构的举动。在日军彻底掐断原英控滇缅物资通道且恢复无望后,老蒋甚至还期待美国人能说服民众党重开原来从吉大港经密支那到云南南部的物资通道,以获取美援用于国内战场。

    实际上,英国人的低头和老蒋的“忍气吞声”都是因缅甸战局恶化所致。

    就在4月16日,从亚兰谬北上的日军第33师团占领了仁安羌油田,并包围了仁安羌以北地区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进而威胁到远征军第5军的西侧。为此,远征军司令部命令作为战役预备队的第66军抽调新编第38师孙立人部,从曼德勒至西南方向的仁安羌增援。

    孙立人率部赶到仁安羌一线后,在英军的配合下经过两个多昼夜的奋战,到19日傍晚,解除了日军对仁安羌的包围。

    尽管仁安羌之围暂时得以解除,可西路英军的后撤却将远征军第5军的西部完全暴露在日军攻击范围之下·为了避免遭到日军夹击,杜聿明命令余韶所部96师放弃彬文那,退守基东甘。

    在东路,远征军第6军也遭到迂回至该部防区莫契西侧后方的日军第56师团的攻击。虽然第6军第93师吕国铨部、第55师陈勉吾部奋起抗击·但从中路向北推进的日军第18、第55两师团却在侧向与第56师团形成策应,迫使远征军第6军所部在萨尔温江以西地区逐步后撤,并于17日退至保拉克以北的农帕累一带,且退势难止。而日军第56师团则沿和榜、南曲依、莱卡、开西满爽等地向北推进。

    缅甸战局虽然危急,但山南数十万人民军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英缅军和远征军撤离后,就出动地面和空中力量和日军在缅甸境内好好较量一番。

    当然·人民军也将趁此机会大举东进,把云南南部、缅北、原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纳入掌握,同时,更要借机把已和日本结盟且向盟●宣战并出兵攻击缅北地区的泰国好好教训一番。

    实际上,赵振中、周明远等人现在更为关注兰芳眼下的战事,以及日军即将发动的珊瑚海作战。

    在新加坡失守后,日军面对兰芳和盟军封锁海域的行动,改为自陆上从苏门答腊岛向南推进·并于3月初,在经马六甲海峡绕到苏门答腊岛南部的日本海军配合下,进占爪哇岛·迫使荷兰残军退往兰芳境内。这使得原本设立的美英荷澳兰战区名存实亡,只剩下兰芳仍在坚持对日作战。

    为了协调盟军内部关系,经美国提议,盟军设立了兰芳战区以统一指挥兰芳周边区域的对日战事。战区指挥部成员由兰芳军方组成,最高统帅为陈炯明,而战区的范围则包括婆罗洲、西里伯斯、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努沙登加拉群岛及周边海域。

    从2月份开始,兰芳国防军在接管荷兰方面让出的几个关键岛屿后,就开始出动海、空力量实施封锁海域的方案,在防范日军航空兵进犯的同时,还对兰芳附近日军进行空中打击。不过·因婆罗洲23月份正处于雨季,持续的降雨使得兰芳空军难以取得多大战果。但到4月份,兰芳空军却大举出动,一举摧毁了文莱一带的油井及炼油设施。

    日军南下作战的目的是为了掠夺资源,石油则是重中之重。而在南洋一带,主要有四大石油产区·分别是英属北婆罗洲文莱、荷属东印度苏门答腊中部的米纳斯、兰芳境内婆罗洲东南海岸的巴厘巴板、缅甸境内中南部地区的仁安羌。前三个产油区年产量都在千万吨以上,而仁安羌油区产量虽低每年却也在百万吨以上。

    巴厘巴板产油区为兰芳掌控,又有陆海空重兵防范,日军在进犯兰芳的海、空力量遭到重创后就知道兰芳一时难以拿下,因而文莱、米纳斯、仁安羌三个产油区就成了日军势在必得之地。

    文莱最早落入日军手中,而且因进军迅速,当地的油井和炼油设施基本保存完好。可就在日军上下的欢喜劲头还没过去的时候,兰芳空军却在4月初突然出动,对文莱油井和炼油设施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将油井和炼油厂一并摧毁!

    尽管此时日军已占领了米纳斯油田,文莱油田已并非独一无二的地位,可日军大本营中的一干高级将领仍为此感到怒火中烧,决定派第24、第25、第28三个师团从北婆罗洲向兰芳发动地面攻击,并调集陆、海战机近三百架用于攻击兰芳。虽然随后调到南洋的第24师团为了防范人民军东进被紧急调到了缅甸西南部洞鸽山隘一带,但在日军看来,两个师团和近三百架战机的攻击力量已可取得阶段性战果。

    第25师团师团长赤柴八重藏和第28师团师团长石黑贞藏原本也自信满满,认为从陆地上攻击兰芳肯定会很快就能有所斩获。

    但等两个老鬼子率部从雨季过后的热带雨林中穿行时才明白什么叫地狱之旅!

    在藤蔓、杂草丛中开辟出来的道路,用不了四、五天就会重新被疯狂生长的植被重新覆盖,加上周遭又是雨林密布,若非随军带有指南针,两个师团简直就象钻入了迷宫!

    还没等与兰芳军队发生正面接触,在雨林里行进了近十天的数万日军就出现了一千五百多的非战斗性减员。有被毒蛇或其他不知名毒物咬伤的,有被沼泽吞噬的,有感染疟疾抖个不停的,还有被林间瘴气侵染倒地不起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折腾得赤柴八重藏和石黑贞藏彻底没了原来的精气神,加上后勤保障方面也出现问题,重装备和粮食等物资难以跟上,两个老鬼子不得不率队重新开辟道路,匆匆返回文莱一带。

    随后,赤柴八重藏和石黑贞藏联名上报寺内寿一,称“雨林环境殊异他处,帝国部队未经有效训练及充分准备,实不宜轻涉险地”,并将所遇到的各种情况详细做了汇报。

    寺内寿一原本想惩治赤柴八重藏和石黑贞藏,但经参谋长冢田攻劝说,也觉得雨林作战是日军遇到的一大难题,特别是第25、第28两师团都是后来从远东战场调来加强南方军的,天南地北之间的调动,部队一时的确难以适应,也就揭过了此事,只严令两师团加紧训练,以备再战。

    地面部队连对方人影都没见到就退了回来,而日军海空力量进犯兰芳却又再次遭到重挫。从4月10日到19日,日军近三百架陆、海战机与兰芳空中力量和地面防空部队经过多次交锋,最终以损失二百多架战机的惨败黯然收场。

    日本南方军和海军都叫嚣着再调集兵力对兰芳发动更大规模的作战,以彻底解决兰芳这块横在日军向南攻击澳洲路途上的绊脚石,但日军大本营却因杜利特空袭东京事件,决定先解决澳洲外围并争取在其北部取得立足点,进而限制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活动区域。

    至于现在处于闭海锁国状态的兰芳,只要限制其不向外扩张,等更多的日本陆军师团适应雨林气候,且海空力量解决澳洲外围后,再回头对付兰芳不迟。

    日军大本营的决定,令寺内寿一感到遗憾,特别是想到即将爆发的海空大战中陆军只是配角,他就更为不甘。只不过,大本营命令已下,他也只能命南方军有关部队做好相应准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