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五章 徐晃归心(二)(求收藏推荐)
陈卫和徐晃两人笑毕,都感觉轻松了不少,两人之间的距离也近了。这就是武人之间的那种豪爽所起到的效果。
“好,好!我徐晃就喜欢向陈卫你这样的人!豪爽,不做作!”却是带两人大笑之后,徐晃最先开口道。
“我陈卫也是!像徐将军这样的人,卫倒是很希望能够与徐将军这样的人一起并肩作战!”陈卫隐隐约约的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果然,徐晃一听,之后面色一黯,沉声道:“如果你是来和我徐晃说说话,或者和我徐晃做朋友的话,我徐晃倒是很愿意。但要是来劝降我的话,我看你还是走吧!”
陈卫无所谓的,耸耸肩,洒然一笑道:“非也非也!”忽然想到后世金庸大师中的一部小说的一个人物经常说的话“非也非也”,于是就将其照搬过来了。
“哦?那就好!”徐晃见自己误会了陈卫,所以倒也感觉不好意思。
陈卫自顾自的,似是在回忆道:“卫本是徐州人,也是一个士家大族。但是二十多年前,自从家父被祖父感出家门后,就迁往河内郡。由于家父生性耿直,为人善良,又乐善好施,本也没事。但正因为如此,被当地的一顾氏豪族所嫉妒。后来这个顾氏家主后勾结当地官府,污蔑我父谋反,就这样我父含冤入狱。可是那顾氏又霸占我家产业,将我和我娘逐出老宅。我上告一次,就被那狗官给杖责一次。无数次的告状,最后不仅没有告到那顾氏和狗官,反而因为我爹因长时间受牢狱之苦,抑郁而亡。我娘也因为对我爹的情深意重,终于一病不起,最后也撒手人寰。那顾氏在当地的甚是有实力,我本想以为那顾氏能够就此放过我,可是我太天真了。还要对我赶尽杀绝。最后不得已之下,我奋起还击,将那个顾氏家主给杀了。但是其家人勾结官府将我捉拿入狱,幸免的是我逃离了官府的追拿……”如果此时有一根烟的话,陈卫点上烟,深吸一口,然后再轻轻的吐出,脸上再配上那淡淡的忧伤,绝对能够体现出陈卫此时的感慨。
陈卫虽在诉说的是自己的往事时候,徐晃也在静静的听。这徐晃和自己有何其相似,如果不是姓氏不同的话,那么徐晃定会认为陈卫在说的是自己。
不过陈卫的说的半真半假。一般是自己的经历,另一半同时也是从曹军打听来的消息,在配上后世胡扯的口才,为的就是引起徐晃的共鸣和感伤。果然,陈卫一说完,徐晃满脸悲愤之色,咬牙切齿,自己的遭遇和陈卫差不多,所以能够体会出陈卫心中的痛。
陈卫没有去看徐晃,而是抬起头来,看着帐篷的顶端,平静的道:“自中平元年黄巾起义时,天下便已经进入到了乱世。汉失其鹿,天下诸侯相互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全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相互攻伐。然百姓何罪?而后天下有发生蝗灾,百姓易子而食,何其惨也。可是各诸侯却不加伶惜,用百姓去填补他们心中的**。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然中原处于内斗之时,北方关外异族却对我中原虎视眈眈,卫担心的是那关外胡虏迟早会南下!届时中原不复我汉人所有。那时将有多少汉人遭受屠杀和欺凌!”说完,陈卫低下头,重重的叹了口气!陈卫所说的正是东晋之后的五胡乱华的惨剧。所以自从穿越到这个动乱的东汉末年,陈卫也想过去改变什么。如果还是按照历史上的三国鼎立,那最后统一的还是晋朝,那又如何避免?自从做了吕布的亲卫统领之后,发现,吕布并不像历史上那样暴而少仁,有勇无谋之类的。也许吕布的确在军事上的谋略的确不如那些三国的鬼才,毒士,王佐之才!但是人无完人,物无完物。吕布并没有曹操的那副奸诈,刘备的虚伪。作为后世人,自己却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可以辅佐吕布,帮其完成霸业。届时,以吕布那赫赫的战神之名,征讨四方蛮夷,必定会望风而降。中国人的骨子里流着的一向以柔制刚的思想,以此来感化四方蛮夷。却殊不知,正因为这样才会造就历史上北方胡虏屡屡叩关,劫掠边境,却永不止息。甚至还有那东方某岛国上的人都来敢来侵略。想到此,陈卫心中就恨得牙痒痒的。也许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但是既然历史证明了,原来的路并不能带来一个强大的华夏名族,那为何不走另外一条路呢?
也许自己来到这个动乱的汉末,就是一个定数。那么自己的到来,必定会改变历史原来的轨迹。也许需要几千年之后,自己的改变也许是错的,但至少,证明了自己才会知道结果,难道不是吗?
徐晃也不知道如何回答陈卫的问题,于是也默不作声,场面一时变得有点沉闷。就连那几个亲兵也在低头沉思,也似是在等待陈卫的回答。
“所以卫便自追随温侯以来,便欲辅佐主公统一天下,成就霸业。然后率领百万雄师,征讨四方蛮夷,让其臣服,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享受太平盛世,老有所老,幼有所幼!”说到最后,陈卫也不禁被自己所描绘的人间天堂所痴迷。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那个人不希望能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
“没想到子忠竟有如此雄心,晃生平甚少佩服,但却是对子忠可谓是由衷的佩服!”徐晃挺了挺上身,严肃道。
“徐将军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想必也是和卫怀有同样的梦想。将军有白起王翦之将才,如今被我主所擒,却一心想死,辜负了这堂堂男儿七尺之躯。其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此一心求死,是为不孝;其二,不顾天下大义,却为小义,是为不忠。如此不忠不孝之人,卫甚是以此为耻。”陈卫言辞犀利,就如同一把尖刀一样,直插徐晃的刚烈的心。
徐晃被陈卫说的面露惭色,低着头默然不语。陈卫看徐晃脸上似是挣扎,知道这徐晃心中怕是有了动摇。
陈卫借着道:“曹操曹孟德,我陈卫也很是佩服这样的人。曾经汝南的许劭许子将曾经这样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曹操也认可了这一评论。如果这身处治世,那么曹操必定是一个能臣,没准卫也定会投靠曹操。但是如今这身处乱世,那曹操也显露出了其奸雄的本质。曹操曾言: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虽为贤主,那又如何?若干年之后,就算得到了天下,也坐不住这天下,那时天下乱世又起,百姓必将再次身处水深火热中!”陈卫顿了顿,又道,“难道徐将军没有听闻,想当日,曹操为了得到徐州,不惜借杀父之仇,攻打徐州,所过之处,多数屠城。又有多少无辜百姓惨死于曹操之手。难道这样的人,也值得徐将军去追随吗?”最后的这句话陈卫问的是徐晃。
徐晃闻言抬起头来,想辩解什么,但是最后有没有说出来。只好顶着陈卫。
陈卫见徐晃那神色复杂的眼神,接着又道:“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曹操对徐将军有知遇之恩,对其尽忠,本无可厚非,然此不过为小忠而已!然又有大忠,不知徐将军可知?”说着,徐晃用那双清澈的眼神,看着徐晃。
徐晃木讷的摇了摇头,自从刚刚陈卫说话开始,自己就被陈卫说的哑口无言。但是也知道,这陈卫说的是句句在理,自己又不知如何辩驳,特别是自己本就不善于这巧言令色。
陈卫也没有露出得意的神色,自己所说的不过是后世司空见惯的道理,但对于古人来说,却是超时代的,毕竟这些道理也是经历过历史的洗礼,才得出的,就算和那些三国鬼才们对峙,陈卫觉得自己也可以应付一二,不过自己不喜欢那样靠耍耍嘴皮子能够获得功业。这也是自己为什么会投靠吕布的原因。
“如果对曹操尽忠,则为小忠;那么不背叛天下人,则为大忠。大小之忠,孰轻孰重,难道徐晃还不知道如何选择吗?如果是我的话,当面对一个君主和全天下百姓,那么我宁愿选择去忠于天下百姓。”陈卫忽而有神色变得甚是恭敬,仰着头,平静的道:“我主吕布,虽不是有贤明有德之主,但是相比曹操,有过屠城一城百姓吗?没有!不禁没有,反而,想当年,主公镇守边关之时,抵御北方异族,使胡虏不敢南下。我主骁勇北方并州,胡人正是对我主公畏惧,故而不敢南下,人人都称之为飞将。所以卫以为,当今这天下,唯有温侯吕布才可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胡虏。然而,天下人都误会我主,不为士人所接纳,所以凡是有才之士定会望而却步。”说道最后,陈卫又重重的叹了口气,转头对徐晃道:“当日主公在战场上擒住将军之后,主公对我说,徐晃此人是个汉子。所以主公才会放你回去,不忍心杀了如此一个好汉。如今来见你,本是我意,我只想是为主公多招揽一个人才,好一齐助主公成就霸业!但是,如今看到徐将军的表情,我想我错了。是我低估了徐将军对曹操那贼子的忠诚。既然这样的话,日后我们注定会战场上相见。”说道这里,陈卫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郑重的对徐晃道:“小义真的要比大义要重?也许天下百姓怕是从此要失去一个可以挽救他们的人了。”惋惜的甩了甩了头,背对过身去,道:“也许真的是主公错了,还是我们的理想错了?”陈卫抬步离去去,满脸落寞。夕阳从门帘里射进来,徐晃神色复杂的看着在夕阳的映衬下如此苍凉的陈卫,心中不知在想着什么。
陈卫额头上留有细细丝汗,这一切不过是陈卫的赌博而已。自己前世就是一个赌徒,来到这个东汉末年投靠吕布时,也是赌吕布不会杀他。这次也一样,陈卫也是在赌。不过这次与之前不同的时,自己这次可是做了充分的准备。来之前,特地跑到那些了解徐晃的曹军士兵堆中,尽可能地打探徐晃所有的资料。然后自己从徐晃的性格出手,先是半真半假的编了个故事,后又从大义和小义,又从大忠和小忠开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让徐晃明白自己要追求的理想,尽可能的让徐晃质疑自己之前所坚持的信念。从而劝降徐晃。
如今到了这一步,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最后一步就要看徐晃了。陈卫慢慢的向营外走去,背着的双手此时早已攥的紧紧的,手心出也早已布满了热汗。渐渐的,陈卫到了军营门口,再往前走一步,就要踏出帐篷。在这一刻,陈卫真的有点失望,难道这徐晃还要忠于那曹操?曹操势必和己方成为自己的敌人。心中重重的叹了口气,算了吧,随他吧,虽然有些可惜,不过就算是勉强归降,那也不是真心的。想到此,陈卫顿时也茅塞顿开了。想通了一切之后,陈卫重重的深呼吸了口气,抬腿,坚定的向外走去。
似是一个世纪般,对于徐晃来说,不过徐晃也终于想明白了。在陈卫就要抬腿走出去的那一刻,大声的喊道:“等一等!徐晃愿降!”
PS:这章十三我感觉写的不是太好。有读者说先把徐晃关几天,然后再劝降。其实我是这样认为的,现在吕布手下大将少之又少,况且往后吕布就要开始去救援泰山郡,需要大将来镇守。其次,我想通过劝降徐晃来确定这部小说追去的理想,至少得需要个目标。
最后感觉这章写的有点别扭,不过大家有意见可以在书评区留言,十三会好好考虑采纳!当然也希望大家加加书友群,倒时候大家好好交流!
“好,好!我徐晃就喜欢向陈卫你这样的人!豪爽,不做作!”却是带两人大笑之后,徐晃最先开口道。
“我陈卫也是!像徐将军这样的人,卫倒是很希望能够与徐将军这样的人一起并肩作战!”陈卫隐隐约约的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果然,徐晃一听,之后面色一黯,沉声道:“如果你是来和我徐晃说说话,或者和我徐晃做朋友的话,我徐晃倒是很愿意。但要是来劝降我的话,我看你还是走吧!”
陈卫无所谓的,耸耸肩,洒然一笑道:“非也非也!”忽然想到后世金庸大师中的一部小说的一个人物经常说的话“非也非也”,于是就将其照搬过来了。
“哦?那就好!”徐晃见自己误会了陈卫,所以倒也感觉不好意思。
陈卫自顾自的,似是在回忆道:“卫本是徐州人,也是一个士家大族。但是二十多年前,自从家父被祖父感出家门后,就迁往河内郡。由于家父生性耿直,为人善良,又乐善好施,本也没事。但正因为如此,被当地的一顾氏豪族所嫉妒。后来这个顾氏家主后勾结当地官府,污蔑我父谋反,就这样我父含冤入狱。可是那顾氏又霸占我家产业,将我和我娘逐出老宅。我上告一次,就被那狗官给杖责一次。无数次的告状,最后不仅没有告到那顾氏和狗官,反而因为我爹因长时间受牢狱之苦,抑郁而亡。我娘也因为对我爹的情深意重,终于一病不起,最后也撒手人寰。那顾氏在当地的甚是有实力,我本想以为那顾氏能够就此放过我,可是我太天真了。还要对我赶尽杀绝。最后不得已之下,我奋起还击,将那个顾氏家主给杀了。但是其家人勾结官府将我捉拿入狱,幸免的是我逃离了官府的追拿……”如果此时有一根烟的话,陈卫点上烟,深吸一口,然后再轻轻的吐出,脸上再配上那淡淡的忧伤,绝对能够体现出陈卫此时的感慨。
陈卫虽在诉说的是自己的往事时候,徐晃也在静静的听。这徐晃和自己有何其相似,如果不是姓氏不同的话,那么徐晃定会认为陈卫在说的是自己。
不过陈卫的说的半真半假。一般是自己的经历,另一半同时也是从曹军打听来的消息,在配上后世胡扯的口才,为的就是引起徐晃的共鸣和感伤。果然,陈卫一说完,徐晃满脸悲愤之色,咬牙切齿,自己的遭遇和陈卫差不多,所以能够体会出陈卫心中的痛。
陈卫没有去看徐晃,而是抬起头来,看着帐篷的顶端,平静的道:“自中平元年黄巾起义时,天下便已经进入到了乱世。汉失其鹿,天下诸侯相互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全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相互攻伐。然百姓何罪?而后天下有发生蝗灾,百姓易子而食,何其惨也。可是各诸侯却不加伶惜,用百姓去填补他们心中的**。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然中原处于内斗之时,北方关外异族却对我中原虎视眈眈,卫担心的是那关外胡虏迟早会南下!届时中原不复我汉人所有。那时将有多少汉人遭受屠杀和欺凌!”说完,陈卫低下头,重重的叹了口气!陈卫所说的正是东晋之后的五胡乱华的惨剧。所以自从穿越到这个动乱的东汉末年,陈卫也想过去改变什么。如果还是按照历史上的三国鼎立,那最后统一的还是晋朝,那又如何避免?自从做了吕布的亲卫统领之后,发现,吕布并不像历史上那样暴而少仁,有勇无谋之类的。也许吕布的确在军事上的谋略的确不如那些三国的鬼才,毒士,王佐之才!但是人无完人,物无完物。吕布并没有曹操的那副奸诈,刘备的虚伪。作为后世人,自己却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可以辅佐吕布,帮其完成霸业。届时,以吕布那赫赫的战神之名,征讨四方蛮夷,必定会望风而降。中国人的骨子里流着的一向以柔制刚的思想,以此来感化四方蛮夷。却殊不知,正因为这样才会造就历史上北方胡虏屡屡叩关,劫掠边境,却永不止息。甚至还有那东方某岛国上的人都来敢来侵略。想到此,陈卫心中就恨得牙痒痒的。也许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但是既然历史证明了,原来的路并不能带来一个强大的华夏名族,那为何不走另外一条路呢?
也许自己来到这个动乱的汉末,就是一个定数。那么自己的到来,必定会改变历史原来的轨迹。也许需要几千年之后,自己的改变也许是错的,但至少,证明了自己才会知道结果,难道不是吗?
徐晃也不知道如何回答陈卫的问题,于是也默不作声,场面一时变得有点沉闷。就连那几个亲兵也在低头沉思,也似是在等待陈卫的回答。
“所以卫便自追随温侯以来,便欲辅佐主公统一天下,成就霸业。然后率领百万雄师,征讨四方蛮夷,让其臣服,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享受太平盛世,老有所老,幼有所幼!”说到最后,陈卫也不禁被自己所描绘的人间天堂所痴迷。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那个人不希望能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
“没想到子忠竟有如此雄心,晃生平甚少佩服,但却是对子忠可谓是由衷的佩服!”徐晃挺了挺上身,严肃道。
“徐将军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想必也是和卫怀有同样的梦想。将军有白起王翦之将才,如今被我主所擒,却一心想死,辜负了这堂堂男儿七尺之躯。其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此一心求死,是为不孝;其二,不顾天下大义,却为小义,是为不忠。如此不忠不孝之人,卫甚是以此为耻。”陈卫言辞犀利,就如同一把尖刀一样,直插徐晃的刚烈的心。
徐晃被陈卫说的面露惭色,低着头默然不语。陈卫看徐晃脸上似是挣扎,知道这徐晃心中怕是有了动摇。
陈卫借着道:“曹操曹孟德,我陈卫也很是佩服这样的人。曾经汝南的许劭许子将曾经这样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曹操也认可了这一评论。如果这身处治世,那么曹操必定是一个能臣,没准卫也定会投靠曹操。但是如今这身处乱世,那曹操也显露出了其奸雄的本质。曹操曾言: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虽为贤主,那又如何?若干年之后,就算得到了天下,也坐不住这天下,那时天下乱世又起,百姓必将再次身处水深火热中!”陈卫顿了顿,又道,“难道徐将军没有听闻,想当日,曹操为了得到徐州,不惜借杀父之仇,攻打徐州,所过之处,多数屠城。又有多少无辜百姓惨死于曹操之手。难道这样的人,也值得徐将军去追随吗?”最后的这句话陈卫问的是徐晃。
徐晃闻言抬起头来,想辩解什么,但是最后有没有说出来。只好顶着陈卫。
陈卫见徐晃那神色复杂的眼神,接着又道:“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曹操对徐将军有知遇之恩,对其尽忠,本无可厚非,然此不过为小忠而已!然又有大忠,不知徐将军可知?”说着,徐晃用那双清澈的眼神,看着徐晃。
徐晃木讷的摇了摇头,自从刚刚陈卫说话开始,自己就被陈卫说的哑口无言。但是也知道,这陈卫说的是句句在理,自己又不知如何辩驳,特别是自己本就不善于这巧言令色。
陈卫也没有露出得意的神色,自己所说的不过是后世司空见惯的道理,但对于古人来说,却是超时代的,毕竟这些道理也是经历过历史的洗礼,才得出的,就算和那些三国鬼才们对峙,陈卫觉得自己也可以应付一二,不过自己不喜欢那样靠耍耍嘴皮子能够获得功业。这也是自己为什么会投靠吕布的原因。
“如果对曹操尽忠,则为小忠;那么不背叛天下人,则为大忠。大小之忠,孰轻孰重,难道徐晃还不知道如何选择吗?如果是我的话,当面对一个君主和全天下百姓,那么我宁愿选择去忠于天下百姓。”陈卫忽而有神色变得甚是恭敬,仰着头,平静的道:“我主吕布,虽不是有贤明有德之主,但是相比曹操,有过屠城一城百姓吗?没有!不禁没有,反而,想当年,主公镇守边关之时,抵御北方异族,使胡虏不敢南下。我主骁勇北方并州,胡人正是对我主公畏惧,故而不敢南下,人人都称之为飞将。所以卫以为,当今这天下,唯有温侯吕布才可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胡虏。然而,天下人都误会我主,不为士人所接纳,所以凡是有才之士定会望而却步。”说道最后,陈卫又重重的叹了口气,转头对徐晃道:“当日主公在战场上擒住将军之后,主公对我说,徐晃此人是个汉子。所以主公才会放你回去,不忍心杀了如此一个好汉。如今来见你,本是我意,我只想是为主公多招揽一个人才,好一齐助主公成就霸业!但是,如今看到徐将军的表情,我想我错了。是我低估了徐将军对曹操那贼子的忠诚。既然这样的话,日后我们注定会战场上相见。”说道这里,陈卫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郑重的对徐晃道:“小义真的要比大义要重?也许天下百姓怕是从此要失去一个可以挽救他们的人了。”惋惜的甩了甩了头,背对过身去,道:“也许真的是主公错了,还是我们的理想错了?”陈卫抬步离去去,满脸落寞。夕阳从门帘里射进来,徐晃神色复杂的看着在夕阳的映衬下如此苍凉的陈卫,心中不知在想着什么。
陈卫额头上留有细细丝汗,这一切不过是陈卫的赌博而已。自己前世就是一个赌徒,来到这个东汉末年投靠吕布时,也是赌吕布不会杀他。这次也一样,陈卫也是在赌。不过这次与之前不同的时,自己这次可是做了充分的准备。来之前,特地跑到那些了解徐晃的曹军士兵堆中,尽可能地打探徐晃所有的资料。然后自己从徐晃的性格出手,先是半真半假的编了个故事,后又从大义和小义,又从大忠和小忠开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让徐晃明白自己要追求的理想,尽可能的让徐晃质疑自己之前所坚持的信念。从而劝降徐晃。
如今到了这一步,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最后一步就要看徐晃了。陈卫慢慢的向营外走去,背着的双手此时早已攥的紧紧的,手心出也早已布满了热汗。渐渐的,陈卫到了军营门口,再往前走一步,就要踏出帐篷。在这一刻,陈卫真的有点失望,难道这徐晃还要忠于那曹操?曹操势必和己方成为自己的敌人。心中重重的叹了口气,算了吧,随他吧,虽然有些可惜,不过就算是勉强归降,那也不是真心的。想到此,陈卫顿时也茅塞顿开了。想通了一切之后,陈卫重重的深呼吸了口气,抬腿,坚定的向外走去。
似是一个世纪般,对于徐晃来说,不过徐晃也终于想明白了。在陈卫就要抬腿走出去的那一刻,大声的喊道:“等一等!徐晃愿降!”
PS:这章十三我感觉写的不是太好。有读者说先把徐晃关几天,然后再劝降。其实我是这样认为的,现在吕布手下大将少之又少,况且往后吕布就要开始去救援泰山郡,需要大将来镇守。其次,我想通过劝降徐晃来确定这部小说追去的理想,至少得需要个目标。
最后感觉这章写的有点别扭,不过大家有意见可以在书评区留言,十三会好好考虑采纳!当然也希望大家加加书友群,倒时候大家好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