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0章 皇贵妃怒
坤宁宫内依旧静寂无声。前后不过两个时辰,树上●彩绸和屋檐下的大红灯笼已经全部撤下,若不是一路遇见几拨抱着彩绸匆匆而过的宫人,兰芮还以为上午来坤宁宫时所见的张灯结彩是幻觉。
到了正殿外,有内侍进去回禀,很快竹姑姑迎出来,“王爷和王妃请进来。”
两人随竹姑姑进了殿内,皇后身着常服,坐在椅子上,正低头,似乎浑不觉有人进来。
直到两人上前行礼,她才将手中的书搁在一旁,看着吴王淡声道;“回来就好,坐下说话吧。”
兰芮和吴王依言坐下。
皇后看着吴王;“你此番率兵福建,抗击倭患,令之闻风丧胆,不敢再登岸劫掠,保了福建一方子民的平安和乐。民心安则江山稳,于福建子民,你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于大陈江山社稷的安稳,你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此大的功劳·本宫一定请皇上重重封赏于你。”
“谢母后。”吴王起身,恭声道,“只是,与戍边的将士相比,儿子这点功劳实在微不足道,更不配得到封赏。倒是戍边将士常年驻守苦寒之地,实在辛苦,还请母后多请旨封赏他们·以慰军心。”
皇后听得频频点头,“难得你心怀仁慈,体恤下情,本宫一定替他们向皇上请旨。”
“那儿臣就代戍边的将士谢过母后。”吴王拱手施礼。
“如你所言,本宫只是略尽绵力,算不得什么。”皇后示意吴王坐下说话,“戍边的将士有功不假,但你立下大功也是实,一件事归一件事,你的封赏是应得的,与戍边的将士无关。不然,倒让天下子民觉得皇上赏罚不明。”
吴王神色不变兰芮却是心里一沉。
恰好有宫人端着一碗安胎药进来,吴王和兰芮趁机告辞。
出了坤宁宫,吴王一直皱眉不语,兰芮忍不住问;“可还是在想皇后的话?”
“恩。”吴王点头,又是没了下文。
当着一众内侍,兰芮不好明言。
皇后一再言明要替吴王请功看似帮着吴王,但实则并非如此。
有一句话叫做功高盖主。
皇家一向是先君臣后父子,吴王皇上先是臣下,然后才是儿。他播州平乱、福建抗倭,两份大功,也算是战功赫赫了,若皇后再联合朝中大臣替他请功,皇上会不会心存顾忌?
两人在永宁宫内下步辇,打发走了内侍兰芮迫不及待的说;“善思,不如咱们先发制人吧?”
“先发制人?”吴王抬头,对上一双明亮的眼眸,眼底,有她一贯的坚毅也有显而易见的担忧,不知怎的,他心里一暖,在没有刀光剑影却又处处要人命的宫中,有个人时时处处担心自己,这样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想着,他安慰似的笑笑,“你的想法倒与我不谋而合只是具体事宜我还须得与王府幕僚商议一番才好定夺。”
听他的话,似乎已经想出了周全的应对之策兰芮放了
吴王上前,与兰芮并肩而立,悄然握住她的手。
兰芮吓了一跳,永宁宫可到处都是眼睛,她忙左右看看,好在除了不远处左顾右盼没留意这边的玉桂,再没其他人。
她看旁人,吴王却在看她,见她惊慌的样子,颇觉有趣,轻轻一笑,将坤宁宫带出来的烦心事抛诸脑后。不过,到底还记得这是永宁宫,他捏捏她纤长小巧却有力的手,旋即放开手。
“这些事情有我,你无需操心,只管好生养胎就是。”
兰芮点点头,简单的一句话,让她心头暖意融融。她经历过婚姻,知道婚姻的本质就是锅碗瓢盆过日子。能让她感动的,能让她觉的窝心的,正是生活中这些点点滴滴的关心。刻骨铭心的誓言,于她,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
两人进了永宁宫正殿,皇贵妃命人传饭。满满当当的一大桌子,从海中美味到山中珍禽,应有尽有。
席间,皇贵妃问起两人去慈宁宫和坤宁宫请安的情形。听闻皇后的话,她神色未动,“郝家不比往昔,丝毫帮不上她,而她又才犯下大错,如今自顾不暇,哪里有能力做什么大动作?”
兰芮抬起头。
吴王凝眉,道;“母妃算漏一人,还有大皇兄,从前有三皇弟的光芒遮挡,大皇兄并不显眼,落了个平庸的名声,但近来他的表现,儿子倒认为他不是平庸无才,而是从前故意藏拙
皇贵妃笑笑,“今日赵王妃进宫观礼,带入宫中的是一名叫晨曦的婢女,而方才出宫走的却是慈宁宫的一名宫人。换个人也还罢了,倒那名宫人的衣着打扮与晨曦一模一样。
所谓欲盖弥彰,赵王妃如此行事,显然想掩人耳目,怕让人知道她的身边换了人。这个中缘故,着实耐人寻味。”
兰芮听得云里雾里,还没捋出头绪,便听吴王说道;“母妃的意思是,大皇兄与皇祖母联了手?”
“这倒不可能。”皇贵妃摇摇头,“滕氏有孕的事情,皇后必定是分外仔细小心,防止消息泄露,我一点风声都没得到,太后她又是如何得知的?这点我一直想不明白,思来想去,只疑心皇后身边出了内鬼。至于到底是谁,我却无从得知,今日赵王妃身边的婢女换了人,我心里就有了底。”
听到这里,兰芮再想起胡春意与赵王妃那番关于鬼神的话,心里有几分明白,便将听来的话说了出来。
听过后,皇贵妃了然一笑,吴王冷哼一声,“三弟妹那一番话是在下套呢,旁人一听便知,可惜大皇嫂心中有鬼,失去了判断,竟一点也没听出来。大皇兄与皇后不睦,倒是正佥我意。”
“吃饭吧。”
用过饭,三人闲话,皇贵妃见木姑姑进来,便问;“针工局送来的小衣裳,你可收起来了?”
“是。”
皇贵妃笑道;“我这里用不着那么多,你挑两箱出来,让王妃带回去。”又看看兰芮,“木荣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花色,干脆你自己去挑吧。”
“谢娘娘。”兰芮起身随木姑姑往外走,她明白,皇贵妃是有话要与吴王单独说。记得才成亲那时,皇贵妃也用过这个借口,不过那时是让她挑衣料而已。
皇贵妃的确有话要与吴王说,兰芮走后·她又屏退左右,然后静静的看着吴王。
在这迫人的目光中,吴王跪在了地上,“儿子知错,请母妃责罚。”
“这么说来,你也觉得自己做错了?”皇贵妃声量未变,但语气却是从未有过的严厉,“明知是错,却不懂规避,这可是我从小教导你的?”
“母妃息怒。”吴王说道,“儿子贸然回京的确不对,但··…··”
“只是不对?”皇贵妃打断他,“你私离福建回京,可视为临阵脱逃!兵士临阵脱逃,其罪当诛,你身为主帅,临阵脱逃又当如何定罪?!而你谎报失踪,更是谎报军情,是欺君之罪!这两桩罪,随便哪一件传到御前,你都难得善果!卫王,便是前车之鉴!”
吴王垂首不语,皇贵妃盛怒,其实他早已想到。
皇贵妃想到眼前的儿子已开府多年,又成了亲,早不是在她膝前围绕的孩子,到底不能像从前那栉疾言厉色的斥责。而且,过了这么多日,她心里的火气早已消了不少。于是她摆摆手,“地上凉,跪久了寒气袭体,于身子不好,起来说话吧。”
吴王依言站起来身。
“你从小就知道三思而后行的道理·可这次······”注视儿子一时,皇贵妃叹了口气,语气和缓了许多,“这次的事情已成定局,我多说无益,但你须得记住,不管有没有人发现,同样的错误都不要犯第二次。”
“母妃的话,儿子定然铭记于心。”吴王恭声道。
皇贵妃又道;“你们夫妻和睦,做到互敬互爱固然好,可你要记住自己是皇家子嗣,记住自己身上的责任,不要逐分沉迷与儿女之情上······至于鲁氏,这次我睁只眼闭只眼,由着你跟她胡闹,不过是为了英莲将军。如有下次······想来她须得从头学习规矩了。”她顿了顿,“我也累了·你回去吧。”
吴王犹豫了一下,退了出去。
皇贵妃闭目养神,直到殿中想起细碎的脚步声,她才缓缓睁眼;“两人都走了?”
木姑姑笑道;“是。针工局送来的小衣裳,一共六箱,奴婢替王妃挑了三箱。”
“恩。”皇贵妃点点头,叹了口气,“你说,男子重情,是好还是不好?”她声音低的近乎耳语。
可木姑姑还是听清楚了,她微微一怔,旋即笑起来;“重情重义乃真君子,奴婢以为,这自然是好的。”
皇贵妃闻言笑起来,“好么?在寻常百姓家自然好,可在天家,重情重义倒未必是件好事。”
木姑姑心中有所悟,诧异地抬头看皇贵妃,皇贵妃却已经起身进了寝殿。
—谢谢给米辣投各类票、打赏、订阅的亲(未完待续。
到了正殿外,有内侍进去回禀,很快竹姑姑迎出来,“王爷和王妃请进来。”
两人随竹姑姑进了殿内,皇后身着常服,坐在椅子上,正低头,似乎浑不觉有人进来。
直到两人上前行礼,她才将手中的书搁在一旁,看着吴王淡声道;“回来就好,坐下说话吧。”
兰芮和吴王依言坐下。
皇后看着吴王;“你此番率兵福建,抗击倭患,令之闻风丧胆,不敢再登岸劫掠,保了福建一方子民的平安和乐。民心安则江山稳,于福建子民,你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于大陈江山社稷的安稳,你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此大的功劳·本宫一定请皇上重重封赏于你。”
“谢母后。”吴王起身,恭声道,“只是,与戍边的将士相比,儿子这点功劳实在微不足道,更不配得到封赏。倒是戍边将士常年驻守苦寒之地,实在辛苦,还请母后多请旨封赏他们·以慰军心。”
皇后听得频频点头,“难得你心怀仁慈,体恤下情,本宫一定替他们向皇上请旨。”
“那儿臣就代戍边的将士谢过母后。”吴王拱手施礼。
“如你所言,本宫只是略尽绵力,算不得什么。”皇后示意吴王坐下说话,“戍边的将士有功不假,但你立下大功也是实,一件事归一件事,你的封赏是应得的,与戍边的将士无关。不然,倒让天下子民觉得皇上赏罚不明。”
吴王神色不变兰芮却是心里一沉。
恰好有宫人端着一碗安胎药进来,吴王和兰芮趁机告辞。
出了坤宁宫,吴王一直皱眉不语,兰芮忍不住问;“可还是在想皇后的话?”
“恩。”吴王点头,又是没了下文。
当着一众内侍,兰芮不好明言。
皇后一再言明要替吴王请功看似帮着吴王,但实则并非如此。
有一句话叫做功高盖主。
皇家一向是先君臣后父子,吴王皇上先是臣下,然后才是儿。他播州平乱、福建抗倭,两份大功,也算是战功赫赫了,若皇后再联合朝中大臣替他请功,皇上会不会心存顾忌?
两人在永宁宫内下步辇,打发走了内侍兰芮迫不及待的说;“善思,不如咱们先发制人吧?”
“先发制人?”吴王抬头,对上一双明亮的眼眸,眼底,有她一贯的坚毅也有显而易见的担忧,不知怎的,他心里一暖,在没有刀光剑影却又处处要人命的宫中,有个人时时处处担心自己,这样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想着,他安慰似的笑笑,“你的想法倒与我不谋而合只是具体事宜我还须得与王府幕僚商议一番才好定夺。”
听他的话,似乎已经想出了周全的应对之策兰芮放了
吴王上前,与兰芮并肩而立,悄然握住她的手。
兰芮吓了一跳,永宁宫可到处都是眼睛,她忙左右看看,好在除了不远处左顾右盼没留意这边的玉桂,再没其他人。
她看旁人,吴王却在看她,见她惊慌的样子,颇觉有趣,轻轻一笑,将坤宁宫带出来的烦心事抛诸脑后。不过,到底还记得这是永宁宫,他捏捏她纤长小巧却有力的手,旋即放开手。
“这些事情有我,你无需操心,只管好生养胎就是。”
兰芮点点头,简单的一句话,让她心头暖意融融。她经历过婚姻,知道婚姻的本质就是锅碗瓢盆过日子。能让她感动的,能让她觉的窝心的,正是生活中这些点点滴滴的关心。刻骨铭心的誓言,于她,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
两人进了永宁宫正殿,皇贵妃命人传饭。满满当当的一大桌子,从海中美味到山中珍禽,应有尽有。
席间,皇贵妃问起两人去慈宁宫和坤宁宫请安的情形。听闻皇后的话,她神色未动,“郝家不比往昔,丝毫帮不上她,而她又才犯下大错,如今自顾不暇,哪里有能力做什么大动作?”
兰芮抬起头。
吴王凝眉,道;“母妃算漏一人,还有大皇兄,从前有三皇弟的光芒遮挡,大皇兄并不显眼,落了个平庸的名声,但近来他的表现,儿子倒认为他不是平庸无才,而是从前故意藏拙
皇贵妃笑笑,“今日赵王妃进宫观礼,带入宫中的是一名叫晨曦的婢女,而方才出宫走的却是慈宁宫的一名宫人。换个人也还罢了,倒那名宫人的衣着打扮与晨曦一模一样。
所谓欲盖弥彰,赵王妃如此行事,显然想掩人耳目,怕让人知道她的身边换了人。这个中缘故,着实耐人寻味。”
兰芮听得云里雾里,还没捋出头绪,便听吴王说道;“母妃的意思是,大皇兄与皇祖母联了手?”
“这倒不可能。”皇贵妃摇摇头,“滕氏有孕的事情,皇后必定是分外仔细小心,防止消息泄露,我一点风声都没得到,太后她又是如何得知的?这点我一直想不明白,思来想去,只疑心皇后身边出了内鬼。至于到底是谁,我却无从得知,今日赵王妃身边的婢女换了人,我心里就有了底。”
听到这里,兰芮再想起胡春意与赵王妃那番关于鬼神的话,心里有几分明白,便将听来的话说了出来。
听过后,皇贵妃了然一笑,吴王冷哼一声,“三弟妹那一番话是在下套呢,旁人一听便知,可惜大皇嫂心中有鬼,失去了判断,竟一点也没听出来。大皇兄与皇后不睦,倒是正佥我意。”
“吃饭吧。”
用过饭,三人闲话,皇贵妃见木姑姑进来,便问;“针工局送来的小衣裳,你可收起来了?”
“是。”
皇贵妃笑道;“我这里用不着那么多,你挑两箱出来,让王妃带回去。”又看看兰芮,“木荣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花色,干脆你自己去挑吧。”
“谢娘娘。”兰芮起身随木姑姑往外走,她明白,皇贵妃是有话要与吴王单独说。记得才成亲那时,皇贵妃也用过这个借口,不过那时是让她挑衣料而已。
皇贵妃的确有话要与吴王说,兰芮走后·她又屏退左右,然后静静的看着吴王。
在这迫人的目光中,吴王跪在了地上,“儿子知错,请母妃责罚。”
“这么说来,你也觉得自己做错了?”皇贵妃声量未变,但语气却是从未有过的严厉,“明知是错,却不懂规避,这可是我从小教导你的?”
“母妃息怒。”吴王说道,“儿子贸然回京的确不对,但··…··”
“只是不对?”皇贵妃打断他,“你私离福建回京,可视为临阵脱逃!兵士临阵脱逃,其罪当诛,你身为主帅,临阵脱逃又当如何定罪?!而你谎报失踪,更是谎报军情,是欺君之罪!这两桩罪,随便哪一件传到御前,你都难得善果!卫王,便是前车之鉴!”
吴王垂首不语,皇贵妃盛怒,其实他早已想到。
皇贵妃想到眼前的儿子已开府多年,又成了亲,早不是在她膝前围绕的孩子,到底不能像从前那栉疾言厉色的斥责。而且,过了这么多日,她心里的火气早已消了不少。于是她摆摆手,“地上凉,跪久了寒气袭体,于身子不好,起来说话吧。”
吴王依言站起来身。
“你从小就知道三思而后行的道理·可这次······”注视儿子一时,皇贵妃叹了口气,语气和缓了许多,“这次的事情已成定局,我多说无益,但你须得记住,不管有没有人发现,同样的错误都不要犯第二次。”
“母妃的话,儿子定然铭记于心。”吴王恭声道。
皇贵妃又道;“你们夫妻和睦,做到互敬互爱固然好,可你要记住自己是皇家子嗣,记住自己身上的责任,不要逐分沉迷与儿女之情上······至于鲁氏,这次我睁只眼闭只眼,由着你跟她胡闹,不过是为了英莲将军。如有下次······想来她须得从头学习规矩了。”她顿了顿,“我也累了·你回去吧。”
吴王犹豫了一下,退了出去。
皇贵妃闭目养神,直到殿中想起细碎的脚步声,她才缓缓睁眼;“两人都走了?”
木姑姑笑道;“是。针工局送来的小衣裳,一共六箱,奴婢替王妃挑了三箱。”
“恩。”皇贵妃点点头,叹了口气,“你说,男子重情,是好还是不好?”她声音低的近乎耳语。
可木姑姑还是听清楚了,她微微一怔,旋即笑起来;“重情重义乃真君子,奴婢以为,这自然是好的。”
皇贵妃闻言笑起来,“好么?在寻常百姓家自然好,可在天家,重情重义倒未必是件好事。”
木姑姑心中有所悟,诧异地抬头看皇贵妃,皇贵妃却已经起身进了寝殿。
—谢谢给米辣投各类票、打赏、订阅的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