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封王
胤禛见胤禩面上神色诡异,只当他心中不喜自己在胤禟府上安插暗桩,于是错开眼,语气有些急迫:“胤禟那性子你也知道,先前他与老十四——”
“四哥!”胤禩开口打断他,低下头:“弟弟懂的,你不必说。”
胤禛怕胤禩纠缠自己多疑喜欢到处扎钉子,自然对他擅自打断皇帝的行为毫无意见。
不仅没意见,反而很开心。
因为老八说的是‘四哥’,自称的是‘弟弟’,想来他已然明白自己的用心。
可惜他仍高兴的太早了。
“四哥,”胤禩不松口:“你还是直接治老九的罪吧,省得他往返西北受苦。他叫两句不打紧,若斯与年大将军有了龌蹉耽搁了正事可如何是好?”
胤禛也看出胤禩打算护着胤禟到底了,心里总是不大高兴,脸色也沉下来。
胤禩有些无力,有些事情总是跨不过去。如今他站在皇帝的立场上看,也多少能明白一些胤禛的疑虑。只是对他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手段实在不敢苟同。
于是胤禩叹了口气,放软了态度:“四哥,弟弟亦是为了大清江山着想。”
胤禛不愉,因此也不肯松口:“我自然知道这些年你如何看重老九他们,只是如今他们既然生出这等心思,朕怎敢放任他们留在京中。”
胤禩哑然,胤禛说得太过直白。他不得不再次把自己放在胤禛的立场上去看待整件事情。
何况胤禛前半句用的是自称,那是在对胤禩说话,而后半句用的是‘朕’,已然论及国事。
胤禩不想在这事上与胤禛硬碰硬,只能徐徐图之。
于是他顺着胤禛的想法走,发觉也许还有转寰的余地:“皇上,可否还记得臣弟曾经提及福建一带多有夷人贩卖鸦片一事?”
胤禛略微回忆着,那都是当年胤禩南下督粮之时提及的。好几年过去,圣祖并不认为是一件值得放在朝堂上商议的大事,因此记忆有些模糊了。
胤禩再接再厉,直直将福建两广一带百十座烟馆生生说成了数千家,将每年被夷人赚钱几十万两说成百万之巨。皇帝的脸上果然渐渐沉了下来,心口里面被剜了一刀。
胤禩见时机到了,才进言道:“圣祖在位时,九弟便南下打理十三行与夷人通商事务,也算熟人熟路。如今鸦片也在贸易条款之内,我八旗不善经营商事,若是冒然委派他人,只怕会被夷人钻了空子。”
胤禛看着胤禩小心翼翼看过来的眼神,觉得自己还是败了。
他说得没错,对胤禩,他从来都没辙的。
胤禩的提议合情合理。老九这个人,别的事也许办不好,论挣银子爱新觉罗家无人能出其右。
更何况他也只是想把胤禟暂时支走,越远越好。若是胤禩为他谋求江南富庶之地,他也许会犹疑一番,如今胤禩求的确实民风彪悍的福建两广……
只要让老九在福建呆上个三年五年的,政局一稳,难道还怕他能翻出天来?
胤禩一直留心看着胤禛的一举一动,见他目中神色从凝滞到波动,最后归于平和,终于能松一口气。
果然,胤禛最后说道:“若是我再不允,你是不是还要继续说上一整晚?”
胤禩低头认罪:“臣惶恐。”
胤禛一托他的胳膊,露齿道:“你若再称一声臣,今晚也不用回去了。”
胤禩抬头,半晌才道:“是弟弟让四哥为难了。”
胤禛反手握住他的手,指腹慢慢在他掌心摩挲着:“你知道就好。”
事情至少没有往太坏的方向发展。
越是往南,胤禟就越安全。他可不信当年他南下办差,就没给自己留上后路。更何况还有自己当年在南边留好的路子。
大清朝身份最为尊贵的两个人合计了大半宿,才分头行动。
胤禩急着说服胤禟,胤禛也不好留他。
在出宫的路上,暮色沉沉。胤禩的心境却是大相径庭。
让胤禩动容的,是胤禛的妥协胤禛的毫无保留。这在以往几乎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前世,多少次被无故诟病,、动则得咎。到了后来,几乎他说的每件事皇帝都会打压、驳斥,不管他是附和皇帝、还是联合大臣议政,就连后来被操劳到吐血走不动路想告假,也被斥责说是好逸恶劳、阳奉阴违、居心叵测。
也罢,都是过去的事了。
如今想起这些,居然也不似
胤禛的感情激烈而直接,又有些狭隘偏执,心中自有一杆秤,很难听进人言。若是他觉得有人跟自己做对,就会不管不顾地赶尽杀绝,连名声都不顾了。如今他对自己放下心防,引为知己,事事都不藏私,当真应了他自己说过的那句话。
「必不相负。」
只是劝服胤禟,却着实让胤禩费尽心思。
咣当一声。
酒壶被人用力仍在角落,砸出巨响。
贝子府的下人听见响动都停住脚步,何玉柱在廊门外探头探脑的,被一个茶盅子贴着头皮飞了过去。
“滚!都给我滚出去!”
自家主子怒气大发了,何玉柱吓得不敢争辩,提溜着一众奴仆下人退出了花厅。
等人都走干净了,胤禟歪在太师椅上,冷笑着对胤禩道:“如今人都清干净了,廉亲王,你还有什么借口只管说!”
胤禩挨个儿数着胤禟脚边桌上的酒坛子,真是不知他喝了多少?
胤禟见他不慌不忙,怒火更炽,一脚踹翻了脚边一口坛子:“廉亲王,你哑了?是做了亏心事不敢说话了?“
胤禩看着弟弟委屈得眼里噙着水光,怒视自己的眼里除了倔强还有不舍,仿若回到了那年分别,再见无期。
什么话都说不出口。
胤禟梗着脖子等了一刻,正在不耐烦,却看见自家哥哥缓缓起身,脸上表情难以形容,对自己说:“九弟醉了,歇着罢。我改日再来。”
胤禟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向来温和镇定的哥哥就这么真的打算落荒而逃,终于一个踉跄扑上去挂在胤禩身上,嚷道:“八哥你这个胆小鬼!被流放的是爷,你跑什么?还是你真做了什么对不起爷的事!”
胤禩被扑得身形不稳,两人顿时咕噜噜在地上滚了一圈,撞翻了几个半空半满的酒坛子,淅淅沥沥湿了半个袍子。
这下走不成了。
胤禟忽然阴阴笑起来,伸手去扒拉胤禩的袍子:“八哥是弟弟对不住了,你袍子污了,换了罢。”
胤禩立时明了了胤禟的‘险恶’用心,赶忙按住,他倒是不怕胤禛怀疑他们有私,但总是担心胤禛迁怒胤禟存心挑拨,当真把他打发到西宁去。
“八哥你在怕什么?”胤禟醉得厉害,扒了半天都扒不开衣服。
胤禩索性抱着他在地上并排躺了。胤禟赌气扒拉过胤禩的胳膊枕在自己脖子后面,扭了扭去不安生。
胤禩叹气道:“小九,若是能走,我也早走了。哪怕是去西宁永不回京也成啊。”只要不是被圈着就成,哪怕是吃沙子和西北风也好歹有个活头。
胤禟抓不住重点,大着舌头道:“八哥,是雍正嫉妒你我交好是不是?是他定要把我支走对不对!我就知道他一心怀柔没安好心!”
胤禩等他说完了,才幽幽道:“让你南下,也是我的意思。”
胤禟一怔,怒不可遏地跳起来:“我还道是八哥你有不得已的苦衷,才看着雍正把弟弟们天南地北地指派,原来还是想得太好了!弟弟怎么就忘了你与他素来有私,如今弟弟不明白是哪里碍着你们了,非把我流放出京不可?”
可惜喝得太多动作太大,胤禟忍不住“呕……”的一声。
他吐了。
胤禩连忙起来帮他捶背顺气,端茶递水。
“你若是气不过,就该爱惜自己身子,哪怕是拼着活过我去好看看我这卖弟求荣的如何死无葬身之地也好。”胤禩忍不住道。
胤禟吐得眼泪都出来了,一张脸胡里胡涂完全没了往日风采,却让胤禩越发心疼得厉害。
“八哥你好没意思说这个咒自己干什么?难道你我兄弟相交数十年,就比不得……比不得一个老四?”其实胤禟想说得更难听,只是终归因为面前的人而忍住了。
胤禩并没跟着起身,只是原地侧卧了,背过身去,闭上眼睛道:“你若是想听,我就说给你听。不然,就当你说的是真的罢。”
胤禟在一旁兀自气闷了很久,才推了推胤禩:“八哥你别装睡,今儿不给弟弟说个明白就别想出这个屋子。”
胤禩这才笑着翻身坐起来,揽过晕乎乎的胤禟,让他靠在自己肩膀上舒服些。
地上虽然又冰又凉,满是干涸的酒渍,但相依相偎的二人两世相依相绊,又怎会因为一丝小误会而天各一方、终生不复相见?
两人絮絮叨叨把能说的不能说的一股脑儿说了,半醒半醉之间最是交心。
胤禟先是不屑一顾,到最后哭闹扒拉着自家哥哥肩膀说舍不得放不下。
再来就是两人都把对方灌醉了。
不知何时二人睡着了,醒来仍动作不便僵在地上,浑身都冷得透凉,头疼嗓子疼胳膊腿儿硬得不像是自己身上的零件儿。
很好,至少没有下人进来过。
九弟内院治家有方,两人苦中作乐。
于是朝中众人在第二天的朝会是,都知道廉亲王与九贝子一同称病告假。皇帝听见了也只说一声知道了,着了太医院的医正去两位王爷贝子府里瞧瞧,并未多言。
再后来,福建总督上了折子,称福建商埠有商人聚众闹事,一个洋行被烧了。失态紧急,请朝廷准许调集福建屯兵镇压。
众人都不敢吱声,地方大员总是喜欢在事态无可收拾的时候才往上面报。如今都这样了,谁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就在这时,总理大臣廉亲王出列,字字清晰地陈述道,福建民风虽悍,但素来不会无故挑起争端。只怕这次事端事出有因,当细查之,万不可妄动军丁,激起民变。
岳伦岱出列驳斥,民心已然生变,兵贵神速,若是拖拖拉拉,只怕不等细查便以生民变。
皇帝沉吟,又点了几位重臣的名字。
佟国维模棱两可,但约莫是向着廉亲王的意思走。
张廷玉是汉人,自然也不会支持镇压。只是委婉提出,若是派人查实,一来一回只怕也要月余,久则生变,还是委派钦差为宜。
那么,谁来做钦差?
这个活计可不是美差,连一点边儿都沾不上!
众人觉得皇帝的眼光在他们的脊背上来回扫射着,都恨不得自己今日称病告假。
“臣弟愿往。”
众人惊讶不已地看着自从新帝登基之后就极少出席朝会的九贝子自动请缨。
皇帝似乎颇为欣慰,因为他说道:“先帝在时,便说朕的九弟在福建办得差事得力。如今九弟愿往,自然是最得宜的人选。”
九贝子一改常态,居然说道:“能为皇上分忧,是我等臣子的本分。”
太阳从西边儿出来了。
就连敦郡王也目光呆滞,一脸不敢置信。
皇帝对胤禟的上道很满意,于是也毫不吝惜道:“既如此,礼部拟旨,加封九贝子为睿郡王,赐双眼花翎,为福建两广行走,可便宜行事。”
胤祉愣了一下,才带头领旨。
想不到老九竟然翻身了?
老四就不怕老八老九联手,一起坐大?
更何况福建两广虽然民风彪悍,但也是天高皇帝远啊,若是他们联通十四真有什么打算,这该如何是好?
但转眼间,他也看见了老十四异常僵硬的脸,瞬间悟了。
原来是借着抬高老九,分化他与老十四呐。如今老十四只怕一门心思认为是老四老九联合起来坑他了,说不定连老八也插了一手。
于是胤祉心里安定了,领旨时也诚心多了。
何况这个睿字说得好听,聪明啊,但也别忘了那个被鞭尸的多尔衮也是这个字。
老九去福建的事已成定局。知情者不过二三人,倒是敦郡王气得一连数日不肯相见,闭门不出,同睿郡王置气。
最后还是恒亲王连同廉亲王一道,拉了二人吃酒践行,才渐渐缓和了关系。
不过,听说吃酒当晚,二人旁若无人地打了一架,都滚了一地的土,直到尽了兴才住手。
再往后,当然是日日践行夜夜酒宴,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圣祖在世,二人旁若无人的境界。
皇帝居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
再隔三日,皇上又下一道旨意。
宫中太妃太嫔孤寂,若是有子封王者,可准离宫到各子王府安度晚年。只定期入宫陪伴太后即可。
旨意一下,几乎赢得了所有皇子的真心拥护。
皇帝登基至今,从来没有一道圣旨像这一道这样被迅速而高效得执行起来。
宗室对此也未觉如何不妥,当年襄昭亲王的生母懿靖大贵妃,也是在世祖皇帝驾崩后离宫与子同住的。
至于御史那几声微弱的反对之声,则无人理会。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赶出来了,继续努力ing
老九这边终于解决了
“四哥!”胤禩开口打断他,低下头:“弟弟懂的,你不必说。”
胤禛怕胤禩纠缠自己多疑喜欢到处扎钉子,自然对他擅自打断皇帝的行为毫无意见。
不仅没意见,反而很开心。
因为老八说的是‘四哥’,自称的是‘弟弟’,想来他已然明白自己的用心。
可惜他仍高兴的太早了。
“四哥,”胤禩不松口:“你还是直接治老九的罪吧,省得他往返西北受苦。他叫两句不打紧,若斯与年大将军有了龌蹉耽搁了正事可如何是好?”
胤禛也看出胤禩打算护着胤禟到底了,心里总是不大高兴,脸色也沉下来。
胤禩有些无力,有些事情总是跨不过去。如今他站在皇帝的立场上看,也多少能明白一些胤禛的疑虑。只是对他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手段实在不敢苟同。
于是胤禩叹了口气,放软了态度:“四哥,弟弟亦是为了大清江山着想。”
胤禛不愉,因此也不肯松口:“我自然知道这些年你如何看重老九他们,只是如今他们既然生出这等心思,朕怎敢放任他们留在京中。”
胤禩哑然,胤禛说得太过直白。他不得不再次把自己放在胤禛的立场上去看待整件事情。
何况胤禛前半句用的是自称,那是在对胤禩说话,而后半句用的是‘朕’,已然论及国事。
胤禩不想在这事上与胤禛硬碰硬,只能徐徐图之。
于是他顺着胤禛的想法走,发觉也许还有转寰的余地:“皇上,可否还记得臣弟曾经提及福建一带多有夷人贩卖鸦片一事?”
胤禛略微回忆着,那都是当年胤禩南下督粮之时提及的。好几年过去,圣祖并不认为是一件值得放在朝堂上商议的大事,因此记忆有些模糊了。
胤禩再接再厉,直直将福建两广一带百十座烟馆生生说成了数千家,将每年被夷人赚钱几十万两说成百万之巨。皇帝的脸上果然渐渐沉了下来,心口里面被剜了一刀。
胤禩见时机到了,才进言道:“圣祖在位时,九弟便南下打理十三行与夷人通商事务,也算熟人熟路。如今鸦片也在贸易条款之内,我八旗不善经营商事,若是冒然委派他人,只怕会被夷人钻了空子。”
胤禛看着胤禩小心翼翼看过来的眼神,觉得自己还是败了。
他说得没错,对胤禩,他从来都没辙的。
胤禩的提议合情合理。老九这个人,别的事也许办不好,论挣银子爱新觉罗家无人能出其右。
更何况他也只是想把胤禟暂时支走,越远越好。若是胤禩为他谋求江南富庶之地,他也许会犹疑一番,如今胤禩求的确实民风彪悍的福建两广……
只要让老九在福建呆上个三年五年的,政局一稳,难道还怕他能翻出天来?
胤禩一直留心看着胤禛的一举一动,见他目中神色从凝滞到波动,最后归于平和,终于能松一口气。
果然,胤禛最后说道:“若是我再不允,你是不是还要继续说上一整晚?”
胤禩低头认罪:“臣惶恐。”
胤禛一托他的胳膊,露齿道:“你若再称一声臣,今晚也不用回去了。”
胤禩抬头,半晌才道:“是弟弟让四哥为难了。”
胤禛反手握住他的手,指腹慢慢在他掌心摩挲着:“你知道就好。”
事情至少没有往太坏的方向发展。
越是往南,胤禟就越安全。他可不信当年他南下办差,就没给自己留上后路。更何况还有自己当年在南边留好的路子。
大清朝身份最为尊贵的两个人合计了大半宿,才分头行动。
胤禩急着说服胤禟,胤禛也不好留他。
在出宫的路上,暮色沉沉。胤禩的心境却是大相径庭。
让胤禩动容的,是胤禛的妥协胤禛的毫无保留。这在以往几乎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前世,多少次被无故诟病,、动则得咎。到了后来,几乎他说的每件事皇帝都会打压、驳斥,不管他是附和皇帝、还是联合大臣议政,就连后来被操劳到吐血走不动路想告假,也被斥责说是好逸恶劳、阳奉阴违、居心叵测。
也罢,都是过去的事了。
如今想起这些,居然也不似
胤禛的感情激烈而直接,又有些狭隘偏执,心中自有一杆秤,很难听进人言。若是他觉得有人跟自己做对,就会不管不顾地赶尽杀绝,连名声都不顾了。如今他对自己放下心防,引为知己,事事都不藏私,当真应了他自己说过的那句话。
「必不相负。」
只是劝服胤禟,却着实让胤禩费尽心思。
咣当一声。
酒壶被人用力仍在角落,砸出巨响。
贝子府的下人听见响动都停住脚步,何玉柱在廊门外探头探脑的,被一个茶盅子贴着头皮飞了过去。
“滚!都给我滚出去!”
自家主子怒气大发了,何玉柱吓得不敢争辩,提溜着一众奴仆下人退出了花厅。
等人都走干净了,胤禟歪在太师椅上,冷笑着对胤禩道:“如今人都清干净了,廉亲王,你还有什么借口只管说!”
胤禩挨个儿数着胤禟脚边桌上的酒坛子,真是不知他喝了多少?
胤禟见他不慌不忙,怒火更炽,一脚踹翻了脚边一口坛子:“廉亲王,你哑了?是做了亏心事不敢说话了?“
胤禩看着弟弟委屈得眼里噙着水光,怒视自己的眼里除了倔强还有不舍,仿若回到了那年分别,再见无期。
什么话都说不出口。
胤禟梗着脖子等了一刻,正在不耐烦,却看见自家哥哥缓缓起身,脸上表情难以形容,对自己说:“九弟醉了,歇着罢。我改日再来。”
胤禟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向来温和镇定的哥哥就这么真的打算落荒而逃,终于一个踉跄扑上去挂在胤禩身上,嚷道:“八哥你这个胆小鬼!被流放的是爷,你跑什么?还是你真做了什么对不起爷的事!”
胤禩被扑得身形不稳,两人顿时咕噜噜在地上滚了一圈,撞翻了几个半空半满的酒坛子,淅淅沥沥湿了半个袍子。
这下走不成了。
胤禟忽然阴阴笑起来,伸手去扒拉胤禩的袍子:“八哥是弟弟对不住了,你袍子污了,换了罢。”
胤禩立时明了了胤禟的‘险恶’用心,赶忙按住,他倒是不怕胤禛怀疑他们有私,但总是担心胤禛迁怒胤禟存心挑拨,当真把他打发到西宁去。
“八哥你在怕什么?”胤禟醉得厉害,扒了半天都扒不开衣服。
胤禩索性抱着他在地上并排躺了。胤禟赌气扒拉过胤禩的胳膊枕在自己脖子后面,扭了扭去不安生。
胤禩叹气道:“小九,若是能走,我也早走了。哪怕是去西宁永不回京也成啊。”只要不是被圈着就成,哪怕是吃沙子和西北风也好歹有个活头。
胤禟抓不住重点,大着舌头道:“八哥,是雍正嫉妒你我交好是不是?是他定要把我支走对不对!我就知道他一心怀柔没安好心!”
胤禩等他说完了,才幽幽道:“让你南下,也是我的意思。”
胤禟一怔,怒不可遏地跳起来:“我还道是八哥你有不得已的苦衷,才看着雍正把弟弟们天南地北地指派,原来还是想得太好了!弟弟怎么就忘了你与他素来有私,如今弟弟不明白是哪里碍着你们了,非把我流放出京不可?”
可惜喝得太多动作太大,胤禟忍不住“呕……”的一声。
他吐了。
胤禩连忙起来帮他捶背顺气,端茶递水。
“你若是气不过,就该爱惜自己身子,哪怕是拼着活过我去好看看我这卖弟求荣的如何死无葬身之地也好。”胤禩忍不住道。
胤禟吐得眼泪都出来了,一张脸胡里胡涂完全没了往日风采,却让胤禩越发心疼得厉害。
“八哥你好没意思说这个咒自己干什么?难道你我兄弟相交数十年,就比不得……比不得一个老四?”其实胤禟想说得更难听,只是终归因为面前的人而忍住了。
胤禩并没跟着起身,只是原地侧卧了,背过身去,闭上眼睛道:“你若是想听,我就说给你听。不然,就当你说的是真的罢。”
胤禟在一旁兀自气闷了很久,才推了推胤禩:“八哥你别装睡,今儿不给弟弟说个明白就别想出这个屋子。”
胤禩这才笑着翻身坐起来,揽过晕乎乎的胤禟,让他靠在自己肩膀上舒服些。
地上虽然又冰又凉,满是干涸的酒渍,但相依相偎的二人两世相依相绊,又怎会因为一丝小误会而天各一方、终生不复相见?
两人絮絮叨叨把能说的不能说的一股脑儿说了,半醒半醉之间最是交心。
胤禟先是不屑一顾,到最后哭闹扒拉着自家哥哥肩膀说舍不得放不下。
再来就是两人都把对方灌醉了。
不知何时二人睡着了,醒来仍动作不便僵在地上,浑身都冷得透凉,头疼嗓子疼胳膊腿儿硬得不像是自己身上的零件儿。
很好,至少没有下人进来过。
九弟内院治家有方,两人苦中作乐。
于是朝中众人在第二天的朝会是,都知道廉亲王与九贝子一同称病告假。皇帝听见了也只说一声知道了,着了太医院的医正去两位王爷贝子府里瞧瞧,并未多言。
再后来,福建总督上了折子,称福建商埠有商人聚众闹事,一个洋行被烧了。失态紧急,请朝廷准许调集福建屯兵镇压。
众人都不敢吱声,地方大员总是喜欢在事态无可收拾的时候才往上面报。如今都这样了,谁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就在这时,总理大臣廉亲王出列,字字清晰地陈述道,福建民风虽悍,但素来不会无故挑起争端。只怕这次事端事出有因,当细查之,万不可妄动军丁,激起民变。
岳伦岱出列驳斥,民心已然生变,兵贵神速,若是拖拖拉拉,只怕不等细查便以生民变。
皇帝沉吟,又点了几位重臣的名字。
佟国维模棱两可,但约莫是向着廉亲王的意思走。
张廷玉是汉人,自然也不会支持镇压。只是委婉提出,若是派人查实,一来一回只怕也要月余,久则生变,还是委派钦差为宜。
那么,谁来做钦差?
这个活计可不是美差,连一点边儿都沾不上!
众人觉得皇帝的眼光在他们的脊背上来回扫射着,都恨不得自己今日称病告假。
“臣弟愿往。”
众人惊讶不已地看着自从新帝登基之后就极少出席朝会的九贝子自动请缨。
皇帝似乎颇为欣慰,因为他说道:“先帝在时,便说朕的九弟在福建办得差事得力。如今九弟愿往,自然是最得宜的人选。”
九贝子一改常态,居然说道:“能为皇上分忧,是我等臣子的本分。”
太阳从西边儿出来了。
就连敦郡王也目光呆滞,一脸不敢置信。
皇帝对胤禟的上道很满意,于是也毫不吝惜道:“既如此,礼部拟旨,加封九贝子为睿郡王,赐双眼花翎,为福建两广行走,可便宜行事。”
胤祉愣了一下,才带头领旨。
想不到老九竟然翻身了?
老四就不怕老八老九联手,一起坐大?
更何况福建两广虽然民风彪悍,但也是天高皇帝远啊,若是他们联通十四真有什么打算,这该如何是好?
但转眼间,他也看见了老十四异常僵硬的脸,瞬间悟了。
原来是借着抬高老九,分化他与老十四呐。如今老十四只怕一门心思认为是老四老九联合起来坑他了,说不定连老八也插了一手。
于是胤祉心里安定了,领旨时也诚心多了。
何况这个睿字说得好听,聪明啊,但也别忘了那个被鞭尸的多尔衮也是这个字。
老九去福建的事已成定局。知情者不过二三人,倒是敦郡王气得一连数日不肯相见,闭门不出,同睿郡王置气。
最后还是恒亲王连同廉亲王一道,拉了二人吃酒践行,才渐渐缓和了关系。
不过,听说吃酒当晚,二人旁若无人地打了一架,都滚了一地的土,直到尽了兴才住手。
再往后,当然是日日践行夜夜酒宴,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圣祖在世,二人旁若无人的境界。
皇帝居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
再隔三日,皇上又下一道旨意。
宫中太妃太嫔孤寂,若是有子封王者,可准离宫到各子王府安度晚年。只定期入宫陪伴太后即可。
旨意一下,几乎赢得了所有皇子的真心拥护。
皇帝登基至今,从来没有一道圣旨像这一道这样被迅速而高效得执行起来。
宗室对此也未觉如何不妥,当年襄昭亲王的生母懿靖大贵妃,也是在世祖皇帝驾崩后离宫与子同住的。
至于御史那几声微弱的反对之声,则无人理会。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赶出来了,继续努力ing
老九这边终于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