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见驾
说出这句话后,蔡楠看了眼王通,王通一愣神,扬声说道:“避开去!”
外面有人答应,一阵脚步声之后,远远有人招呼,这是在屋外的人都已经避开了,蔡楠就在王通身边,自然明白这个规矩。
王通神色没什么变化,张诚临终的时候有话要对自己讲,要说什么,双方的关系虽然亲密,可在这个时刻情景,会说什么,他想不出。
“张公公说,你立下大功,但功劳太大,还是要谦退忍让,风轻云淡一世,子女后代怎么也有个魏国公那般的前程,可如果不这么做,当心大祸临头啊!”,“本公做了这么多,却……”,王通开口说道,说了一半却不言语了,脸上却有苦笑之意,蔡楠也不再言语,实际上张诚这话说是私下谈,还是太过官面文章,意思不大,这种话,王通在天津卫的时候就有人这么劝,没想到张诚临死了还是说这个。
又是静默了一会,王通咳嗽了声开口淡然说道:“本公自东征建州之后就去了松江,现在在松江也就是做点生发赚钱的勾当,张公公临终说的这番话也是要紧合理的告诫,王通一定铭记在心,王通现在做的,也是按照这个章程,忙碌些,为子孙经营些吧!”
蔡楠看了看王通,虽说他已经是辽国公,在大明最高层最中心的地方他的名字已经被人提起了十年以上,可王通还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但这番话说的却好像是七十八岁的老人老气横秋。
一时间蔡楠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也是苦笑了声,开口说道:“何至于此……”
王通却不说话了双方又是对坐无言,王通神色没有变化,心里却多了几分戒惧,蔡楠这番话是要试探,自己的回答和表现难道会被禀报给宫内。
……………………
夜间的拜访很是无趣,以往王通和蔡楠因为彼此熟悉,往往是天南地北公事私事,畅所欲言,今夜确实有很多话没办法说了。
蔡楠坐了会之后就是告辞,回到自己〖房〗中后,却是将伺候的下人都给打发了出去,自己坐在书案前发呆,想了很久蜡烛快要燃尽的时候才惊醒过来,迟疑片刻,从腰带中翻出一张纸,上下又是看了一遍,好像是要将上面的内容牢牢记住看过之后,才是放在烛火上烧了。
第二天一早,部义却是上门了,开门见山的问道:“张公公那边只留下那之句吗?”,蔡楠在部义面前也不敢怠慢,急忙恭谨回道:“张公公奏给万岁爷的话已经报上去了,儿子这边不敢有任何的隐瞒!”,部义摆摆手开口问道:“不是那个,是跟辽国公说的那种,私下里就有这一句吗?”,看着蔡楠脸色变化部义摇头解释了句:“辽国公自己说的,你不要多想张公公做事素来万无一漏,私下就交待了这一句吗?”
“义父大人,就是这一句的。”
听到蔡楠的回答,部义颇为奇怪,摇头自言自语,像是问自己,又像是问蔡楠,低声说道:“依干爹的性子,不应该啊!”,蔡楠却是恭谨站在一边,沉默不语,部义在张诚身边伺候这么多年,对张诚的做事风格极为了解,蔡楠却是比不了的。
………………
部义是司礼监太监、蔡楠也是有御马监太监的身份,王通是辽国公,他们三人来到天津卫操办张诚的丧事,拜祭老太监,这大礼的规格一下子就上去子。
李虎头、马三标、张世强、孙大海、古自宾、任愿这等天津卫各处的头面人物,也都是要参加的。
光是他们还不算,有了万历皇帝这样的表态,冉廷和内监在天下各处的头面人物,少不得都要派人或者写信致意,京师和北直隶、山东一些相关豪强官员也都要致意。
看到他们如此,京津北地的豪商们也不敢怠慢,最起码也要派人随个份子,能进灵堂拜祭一下,也算是自家的面子,也算是尽到一份心意,也算在王通面前表明一个态度。
丧礼的规模很大,仪式极为的隆重,也算是让天下人见到了万历皇帝对张诚的追悼之意,弄完这件事之后,王通确实是感觉自己比经历一场大战还要疲惫。
他在天津卫居住了近十年,自然也谈不上不适应,在这里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不过却不能休息,九月底葬礼办完,按照张诚遗愿在天津卫一处山上下葬,王通就立刻赶往京师,因为万历皇帝等看见他。
天子想要见王通,而且能看出这个迫不及待的意思,天下人又一次确认了辽国公的圣眷正盛,还是不要揣测什么别的。
已经不上朝多日的万历皇帝在朝会上见了王通,散朝之后照例是宫内赐宴,这也是情理之中,内阁诸人彼此对视摇头,却也无可奈何。
君臣这一次相见,本来应该是老友重逢,但刚网办完的葬礼却让两人的心情都是颇为沉重,万历皇帝也不知道说什么,半响才叹了口气说道:“应该让小亮去天津卫的,张伴伴看他就好像是看亲孙儿一样,没想到临走却没有见上。”,“陛下对张公公这般体恤,张公公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怀涕零。”
王通回答的倒是客气,万历皇帝摇了摇头,拿起身边的高脚银杯喝了。里面的葡萄酒,现如今宫内用度吃穿可以说是东西荟萃,反正是就近,天津卫的西洋和各国特产货物有什么新鲜的采买宦官都会上呈到宫中如果天子喜欢,下次还会追加订单,然后迅速的会在京师勋贵人家中形成风潮在天津卫现如今专门有商行做这一路生意,获利颇丰。
“你现在有两儿一女了,不错,不错,还是不如朕啊,朕这边已经有三个儿子七个女儿了,朕经常领着常洵去南街那边走走领他吃南街那个红烧肉,这孩子越吃越胖,现在朕专门领着他练身体。”,万历皇帝说这话,有放松气的意思,说着说着,王通这边还没说话,万历皇帝的情绪先是低落了下来他晃动手中的银杯,喃喃说道:“当时母后和张先生让朕简朴,想过瘾吃顿肉都是不行,还是张伴伴领着朕出宫去吃,就在你那个美味馆里……朕……”
说到这里万历皇帝说不下去只是叹了口气,继续晃动银杯,里面的酒都已经洒出来了,他却好像没有察觉,王通此时也觉得嗓子好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坐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是好这也算是少年时的回忆,那时候,大家还没什么心概但王通的情绪恢复的快一些他注意到“母后和张先生”这个词,王通还记得自己没有离开京师去南方之前皇帝说起这两个人的时候,都是称为“太后”和“张居正”,就好像说和自己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人,现在语气变化了。
人的观感,在一个时期是一种,经过时间的推移,经历的多了,原本的观感也会发生变化,王通坐在座位上迟疑了下,却起身离席,跪拜在地,开口说道:“陛下,臣有事相求,请陛下恩准。”,万历宴帝停住了手上酒杯的晃动,却先抿了。,微笑着问道:“松江住不习惯,想要回来了吗?”
王通跪在地上,没有看到万历皇帝的表情和眼神,他只是开口说道:“陛下,慈圣太后娘娘如今仍在宫外,陛下待张公公如此厚恩大德,慈圣太后娘娘想来也是欣慰嘉许。”,这话前后不连,语句矛盾,万历皇帝将手中的银杯放在桌上,却是陷入了沉思之中,安静了半响,万历皇帝也是站起,躬身将王通搀扶了起来,看着表情沉静的王通,点点头说道:“你是忠臣,你是忠臣啊!”
现如今万历皇帝的权力已经是近乎独裁,文官、勋贵都是没有办法抗衡,慈圣太后在宫内还是宫外居住已经没有太大的影响,这次张诚死去,万历皇帝悲恸不已,安排人去吊唁操办,这都没有什么错处,可一个奴仆下人如此重视,自己的亲娘还在舅家居住,这可就太容易被人说嘴了。
张诚的年纪大了,偶感风寒就逝去,慈圣太后历史的身体也不太好,真要是死在宫外,万历皇帝在〖道〗德舆论上就非常麻烦,但万历皇帝一直没有就这个事情表态也是有原因的,决定毕竟是他做出,收回有些麻烦,又因为他的独裁和大权独揽,或者那个被打死的言官也是原因,谁也不敢开口。
说白了,万历皇帝现在需要一个台阶,需要有人开口,王通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万历皇帝自然是顺势而为,肯定不会是君臣这一番对话就会实行,少不得还要有言官进谏,一系列的虚文手续要走的。
“你不在京师,朕有什么事都没有人去商量,也没人陪朕说说朝政和天下事,气闷的很,等你松江开埠的事情忙完,就回到京师来,咱们君臣一起,好好操持经营。”
提出了那个建议之后,万历皇帝对待王通的态度立刻是亲近了不少,先前当然不是不亲近,能宫内赐宴,说起这么私密的事情,本就证明两个人的关系,可王通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却有了微妙的变化。
或许是这个建议让万历皇帝揭开了心中的一个难题,接下来,万历皇帝明显是轻松了很多,先前的沉重气氛也是一扫而空。
“你不在京师,真是让朕烦恼的事情,前段日子,总有人和朕说,虎头那边权力太大,和天津卫的关系太密切,而且虎头出身低微,难保在一些应对和大义之事上看不明白,让朕选一个更识得大体的人来做。”
听到万历皇帝这般说,王通也是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这件事王通在松江那边没有得到消息,那就说明不是通过正常的言路或者是公务途径进行的,应该是什么勋贵或者是宫内吹风。
“虎头对陛下忠心耿耿,而且虎头虽然年轻,可少年老成,经历过大风大浪,待人接物也都是稳妥,这个还请陛平放心。”,对于李虎头的事情,王通自然知道该如何表态,万历皇帝也在那里点头,不过万历皇帝的话还没说完,将酒杯放在桌子上,脸上也是露出了个苦笑,开口说道:“你知道是谁拖人来吹这个风吗?是历家啊!”,听到这个说法,王通还真是有些没反应过来,历家,自然是历韬的家门,历韬是虎威军这一系的英杰人物,在陕西坐镇也是权重一方,怎么却在背后说起李虎头的不是。
“朕也知道都想着在京津这边驻防,可其他处就不是大明了,再说了,他们和朕有什么不能说的,还拐弯抹角找人说这个,一概不理会。”,万历皇帝在那里很无奈的说道,对历韬这样的动作,王通心里虽说惊讶,却能明白他到底怎么想。
历韬这人功名野心太重,现如今天子也是年轻,能在京师附近镇守,靠近京师皇城,对日后的升迁什么的大有好处,再者,现在天下间论起富庶繁华,那里有能比得上京津一带的,陕西那边也是苦了点。
再者,王通去往松江,李虎头这个和王通关系极近的人会不会被猜忌,或者找人关说后,会有人猜忌到,这都是有可能,若是旁人或许不会这么做,但历韬却很有可能在其中动动手脚做文章。
当然了,情谊还是有的,历韬的运作也不过是想自己和李虎头换个位置做,而不是要中伤打击,几个团总,李虎头、历韬、孙鑫三人都是虎威武馆出身,曾在万历皇帝身边的亲卫武将,分封到各处军镇的时候,所在地方的好坏,位置的高低,自然有了分别,没有了王通这个上面压着的人,矛盾自然会产生。
而且历韬背后是历家将门,这个也和下层军将出身的人不同。
“……真是胡闹……”
王通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半天出来了一句这个。!~!
外面有人答应,一阵脚步声之后,远远有人招呼,这是在屋外的人都已经避开了,蔡楠就在王通身边,自然明白这个规矩。
王通神色没什么变化,张诚临终的时候有话要对自己讲,要说什么,双方的关系虽然亲密,可在这个时刻情景,会说什么,他想不出。
“张公公说,你立下大功,但功劳太大,还是要谦退忍让,风轻云淡一世,子女后代怎么也有个魏国公那般的前程,可如果不这么做,当心大祸临头啊!”,“本公做了这么多,却……”,王通开口说道,说了一半却不言语了,脸上却有苦笑之意,蔡楠也不再言语,实际上张诚这话说是私下谈,还是太过官面文章,意思不大,这种话,王通在天津卫的时候就有人这么劝,没想到张诚临死了还是说这个。
又是静默了一会,王通咳嗽了声开口淡然说道:“本公自东征建州之后就去了松江,现在在松江也就是做点生发赚钱的勾当,张公公临终说的这番话也是要紧合理的告诫,王通一定铭记在心,王通现在做的,也是按照这个章程,忙碌些,为子孙经营些吧!”
蔡楠看了看王通,虽说他已经是辽国公,在大明最高层最中心的地方他的名字已经被人提起了十年以上,可王通还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但这番话说的却好像是七十八岁的老人老气横秋。
一时间蔡楠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也是苦笑了声,开口说道:“何至于此……”
王通却不说话了双方又是对坐无言,王通神色没有变化,心里却多了几分戒惧,蔡楠这番话是要试探,自己的回答和表现难道会被禀报给宫内。
……………………
夜间的拜访很是无趣,以往王通和蔡楠因为彼此熟悉,往往是天南地北公事私事,畅所欲言,今夜确实有很多话没办法说了。
蔡楠坐了会之后就是告辞,回到自己〖房〗中后,却是将伺候的下人都给打发了出去,自己坐在书案前发呆,想了很久蜡烛快要燃尽的时候才惊醒过来,迟疑片刻,从腰带中翻出一张纸,上下又是看了一遍,好像是要将上面的内容牢牢记住看过之后,才是放在烛火上烧了。
第二天一早,部义却是上门了,开门见山的问道:“张公公那边只留下那之句吗?”,蔡楠在部义面前也不敢怠慢,急忙恭谨回道:“张公公奏给万岁爷的话已经报上去了,儿子这边不敢有任何的隐瞒!”,部义摆摆手开口问道:“不是那个,是跟辽国公说的那种,私下里就有这一句吗?”,看着蔡楠脸色变化部义摇头解释了句:“辽国公自己说的,你不要多想张公公做事素来万无一漏,私下就交待了这一句吗?”
“义父大人,就是这一句的。”
听到蔡楠的回答,部义颇为奇怪,摇头自言自语,像是问自己,又像是问蔡楠,低声说道:“依干爹的性子,不应该啊!”,蔡楠却是恭谨站在一边,沉默不语,部义在张诚身边伺候这么多年,对张诚的做事风格极为了解,蔡楠却是比不了的。
………………
部义是司礼监太监、蔡楠也是有御马监太监的身份,王通是辽国公,他们三人来到天津卫操办张诚的丧事,拜祭老太监,这大礼的规格一下子就上去子。
李虎头、马三标、张世强、孙大海、古自宾、任愿这等天津卫各处的头面人物,也都是要参加的。
光是他们还不算,有了万历皇帝这样的表态,冉廷和内监在天下各处的头面人物,少不得都要派人或者写信致意,京师和北直隶、山东一些相关豪强官员也都要致意。
看到他们如此,京津北地的豪商们也不敢怠慢,最起码也要派人随个份子,能进灵堂拜祭一下,也算是自家的面子,也算是尽到一份心意,也算在王通面前表明一个态度。
丧礼的规模很大,仪式极为的隆重,也算是让天下人见到了万历皇帝对张诚的追悼之意,弄完这件事之后,王通确实是感觉自己比经历一场大战还要疲惫。
他在天津卫居住了近十年,自然也谈不上不适应,在这里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不过却不能休息,九月底葬礼办完,按照张诚遗愿在天津卫一处山上下葬,王通就立刻赶往京师,因为万历皇帝等看见他。
天子想要见王通,而且能看出这个迫不及待的意思,天下人又一次确认了辽国公的圣眷正盛,还是不要揣测什么别的。
已经不上朝多日的万历皇帝在朝会上见了王通,散朝之后照例是宫内赐宴,这也是情理之中,内阁诸人彼此对视摇头,却也无可奈何。
君臣这一次相见,本来应该是老友重逢,但刚网办完的葬礼却让两人的心情都是颇为沉重,万历皇帝也不知道说什么,半响才叹了口气说道:“应该让小亮去天津卫的,张伴伴看他就好像是看亲孙儿一样,没想到临走却没有见上。”,“陛下对张公公这般体恤,张公公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怀涕零。”
王通回答的倒是客气,万历皇帝摇了摇头,拿起身边的高脚银杯喝了。里面的葡萄酒,现如今宫内用度吃穿可以说是东西荟萃,反正是就近,天津卫的西洋和各国特产货物有什么新鲜的采买宦官都会上呈到宫中如果天子喜欢,下次还会追加订单,然后迅速的会在京师勋贵人家中形成风潮在天津卫现如今专门有商行做这一路生意,获利颇丰。
“你现在有两儿一女了,不错,不错,还是不如朕啊,朕这边已经有三个儿子七个女儿了,朕经常领着常洵去南街那边走走领他吃南街那个红烧肉,这孩子越吃越胖,现在朕专门领着他练身体。”,万历皇帝说这话,有放松气的意思,说着说着,王通这边还没说话,万历皇帝的情绪先是低落了下来他晃动手中的银杯,喃喃说道:“当时母后和张先生让朕简朴,想过瘾吃顿肉都是不行,还是张伴伴领着朕出宫去吃,就在你那个美味馆里……朕……”
说到这里万历皇帝说不下去只是叹了口气,继续晃动银杯,里面的酒都已经洒出来了,他却好像没有察觉,王通此时也觉得嗓子好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坐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是好这也算是少年时的回忆,那时候,大家还没什么心概但王通的情绪恢复的快一些他注意到“母后和张先生”这个词,王通还记得自己没有离开京师去南方之前皇帝说起这两个人的时候,都是称为“太后”和“张居正”,就好像说和自己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人,现在语气变化了。
人的观感,在一个时期是一种,经过时间的推移,经历的多了,原本的观感也会发生变化,王通坐在座位上迟疑了下,却起身离席,跪拜在地,开口说道:“陛下,臣有事相求,请陛下恩准。”,万历宴帝停住了手上酒杯的晃动,却先抿了。,微笑着问道:“松江住不习惯,想要回来了吗?”
王通跪在地上,没有看到万历皇帝的表情和眼神,他只是开口说道:“陛下,慈圣太后娘娘如今仍在宫外,陛下待张公公如此厚恩大德,慈圣太后娘娘想来也是欣慰嘉许。”,这话前后不连,语句矛盾,万历皇帝将手中的银杯放在桌上,却是陷入了沉思之中,安静了半响,万历皇帝也是站起,躬身将王通搀扶了起来,看着表情沉静的王通,点点头说道:“你是忠臣,你是忠臣啊!”
现如今万历皇帝的权力已经是近乎独裁,文官、勋贵都是没有办法抗衡,慈圣太后在宫内还是宫外居住已经没有太大的影响,这次张诚死去,万历皇帝悲恸不已,安排人去吊唁操办,这都没有什么错处,可一个奴仆下人如此重视,自己的亲娘还在舅家居住,这可就太容易被人说嘴了。
张诚的年纪大了,偶感风寒就逝去,慈圣太后历史的身体也不太好,真要是死在宫外,万历皇帝在〖道〗德舆论上就非常麻烦,但万历皇帝一直没有就这个事情表态也是有原因的,决定毕竟是他做出,收回有些麻烦,又因为他的独裁和大权独揽,或者那个被打死的言官也是原因,谁也不敢开口。
说白了,万历皇帝现在需要一个台阶,需要有人开口,王通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万历皇帝自然是顺势而为,肯定不会是君臣这一番对话就会实行,少不得还要有言官进谏,一系列的虚文手续要走的。
“你不在京师,朕有什么事都没有人去商量,也没人陪朕说说朝政和天下事,气闷的很,等你松江开埠的事情忙完,就回到京师来,咱们君臣一起,好好操持经营。”
提出了那个建议之后,万历皇帝对待王通的态度立刻是亲近了不少,先前当然不是不亲近,能宫内赐宴,说起这么私密的事情,本就证明两个人的关系,可王通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却有了微妙的变化。
或许是这个建议让万历皇帝揭开了心中的一个难题,接下来,万历皇帝明显是轻松了很多,先前的沉重气氛也是一扫而空。
“你不在京师,真是让朕烦恼的事情,前段日子,总有人和朕说,虎头那边权力太大,和天津卫的关系太密切,而且虎头出身低微,难保在一些应对和大义之事上看不明白,让朕选一个更识得大体的人来做。”
听到万历皇帝这般说,王通也是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这件事王通在松江那边没有得到消息,那就说明不是通过正常的言路或者是公务途径进行的,应该是什么勋贵或者是宫内吹风。
“虎头对陛下忠心耿耿,而且虎头虽然年轻,可少年老成,经历过大风大浪,待人接物也都是稳妥,这个还请陛平放心。”,对于李虎头的事情,王通自然知道该如何表态,万历皇帝也在那里点头,不过万历皇帝的话还没说完,将酒杯放在桌子上,脸上也是露出了个苦笑,开口说道:“你知道是谁拖人来吹这个风吗?是历家啊!”,听到这个说法,王通还真是有些没反应过来,历家,自然是历韬的家门,历韬是虎威军这一系的英杰人物,在陕西坐镇也是权重一方,怎么却在背后说起李虎头的不是。
“朕也知道都想着在京津这边驻防,可其他处就不是大明了,再说了,他们和朕有什么不能说的,还拐弯抹角找人说这个,一概不理会。”,万历皇帝在那里很无奈的说道,对历韬这样的动作,王通心里虽说惊讶,却能明白他到底怎么想。
历韬这人功名野心太重,现如今天子也是年轻,能在京师附近镇守,靠近京师皇城,对日后的升迁什么的大有好处,再者,现在天下间论起富庶繁华,那里有能比得上京津一带的,陕西那边也是苦了点。
再者,王通去往松江,李虎头这个和王通关系极近的人会不会被猜忌,或者找人关说后,会有人猜忌到,这都是有可能,若是旁人或许不会这么做,但历韬却很有可能在其中动动手脚做文章。
当然了,情谊还是有的,历韬的运作也不过是想自己和李虎头换个位置做,而不是要中伤打击,几个团总,李虎头、历韬、孙鑫三人都是虎威武馆出身,曾在万历皇帝身边的亲卫武将,分封到各处军镇的时候,所在地方的好坏,位置的高低,自然有了分别,没有了王通这个上面压着的人,矛盾自然会产生。
而且历韬背后是历家将门,这个也和下层军将出身的人不同。
“……真是胡闹……”
王通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半天出来了一句这个。!~!